騎兵是契丹武力強盛的決定因素,而契丹騎兵的強大則依賴於以下幾個方面:
其壹,多寒多風,契丹人生存的地理環境決定了騎兵戰士具有優秀的軍人素質。“大漠之間,
畜牧敗漁以食,皮毛以衣,轉徙隨時,車馬為家在北方荒漠之間,多為寒冷、多風、幹旱的氣候。”
契丹人長久以來活躍在惡劣條件下,過著車馬為家、肉乳為食的遊牧生活。由此形成了契丹人魁偉、健碩的體質,尚武好戰的性格以及勇敢頑強的意誌品質,壹個優秀的戰士,具有這些品質是非常必要的。
其二,遊獵習俗維持和提升了契丹人的騎射技能。古籍中多以“控弦”來指代壹個遊牧民族能夠作戰的騎兵數量,如匈奴冒頓單於“控弦之士三十余萬”,大月氏“控弦十余萬,故強輕匈奴”,“烏孫大國,控弦十萬”,鮮卑“控弦數萬騎”,突厥可汗“其地東西萬余裏,控弦四十萬”。
因此,騎射技能的強弱直接決定著騎兵的戰鬥力。遊獵的生產生活方式養成了契丹人個個精於騎射,遼朝四時捺缽是契丹遊牧習俗的延續和發展,對契丹騎兵的軍事素養的提升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契丹的擊鞠、射柳等軍體祭祀娛樂活動受到契丹人的鐘愛,並作為契丹騎兵的軍事訓練手段,極大的提升了其軍事素養和戰鬥能力。
其三,精良的武備是騎兵強大的物質基礎保障。戰馬和馬具是契丹騎兵中馬的武備,弓矢、武器和甲胃等是人的武備。契丹的戰馬是典型的草原馬種,草原惡劣環境能夠完美的承受,身高壹般不超過 1.32米,頭部和肩膀重量較大,矮小結實皮毛隔熱好,外部蓬松的毛發能夠禦寒,但也應付不了猛烈的濕雨。
深黃色的毛夾雜著黑毛,形成天然的保護色,契丹戰馬具有非常強大的機動性,而且壹般壹位契丹的士兵都會配備2-3匹戰馬,這樣就保證了非常強的可靠性,同時由於各國都對契丹進貢戰馬,所以也讓契丹成為了壹個戰馬大國,契丹具有的戰馬非常多種多樣,可以保證需求,也成為契丹騎兵的壹大優勢。述律後也曾說過“我有羊馬之富,西樓足以娛樂。優秀的戰馬配合契丹強大的兵刃,成為了契丹騎兵所向無敵的保證。
契丹的馬具是在東胡、匈奴、鮮卑、突厥等遊牧民族的基礎上有壹定的繼承性和發展,並受到唐宋的影響,經歷了從“革鞭木橙,人馬皆不甲胃”到重甲騎兵和輕騎兵並存的繁榮過程,契丹鞍更是美譽“天下第壹”。而契丹的弓、矢、骨朵、鐵架、長短槍及重愷甲等武器裝備隨著國力的增強和冶煉技術的成熟而日趨完善,這些也極大的提升了騎兵戰鬥力。
參考資料
1《遼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