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中醫四大經典的金匱要略

中醫四大經典的金匱要略

東漢張仲景著述的《金匱要略》是中醫經典古籍之壹,撰於3世紀初.作者原撰《傷寒雜病論》十六卷中的“雜病”部分.經晉王叔和整理後,其古傳本之壹名《金匱玉函要略方》,***3卷上卷為辨傷寒,中卷則論雜病,下卷記在藥方.後北宋校正醫書局林藝等人根據當時所存的蠹簡文字重予編校,取其中以雜病為主的內容,仍厘訂為3卷,改名《金匱要略方論》.全書***25篇,方劑262首,列舉病癥六十余種.所述病證以內科雜病為主,兼有部分外科婦產科等病證.

《金匱要略》也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壹部診治雜病的專著,是仲景創造辨證理論的代表作。古今醫家對此書推崇備至,稱之為方書之祖,醫方之經、治療雜病的典範。書名“金匱”,言其重要和珍貴之意,“要略”,言其簡明扼要之意,表明本書內容精要,價值珍貴,應當慎重保藏和應用。

《金匱要略》被古今醫家贊譽為方書之祖、醫方之經,治療雜病的典範。 《傷寒論》、《金匱要略》不但在國內歷代註家、研究著作有數百家之多,為歷代研究、治療急性熱病的醫學家所遵循,成為他們發展、發揮醫學理論和醫療技術的基礎、依據和教育後學的課本。在國外也有著廣泛而深入的影響。例如日本,不但收藏和刻刊許多《傷寒論》之珍本,並由日本再傳中國而發揮了巨在的影響,而且日本學者研究、註釋《傷寒論》的著作,僅就先後傳到中國而現存者也有60多家。再如《金匱要略》較好版本也有收藏於日本者,日刻本也不少,日本醫學家之研究《金匱要略》而有專著流傳至中國者,有10余種之多。關於將《傷寒論》《金匱要略》並作重編、方論者,日本名家之專著流傳中國者有近20種,由此可見張仲景《傷寒論》與《金匱要略》在日本的影響之廣泛和深遠。在日本現代醫學昌盛的今天,日本學者仍給予張仲景《傷寒雜病論》的研究以特殊的重視,許多醫學家在臨床醫療中,仍然十分重視該書原方之應用,並取得很好效果,運用該書中成方制造的成藥,也為日本醫界所依賴。

《金匱要略》是祖國醫學寶庫中壹顆璀璨的明珠,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雜病學專著,它奠定了雜病的理論基礎和臨床規範,具有很高的指導意義和實用價值,對後世臨床醫學的發展有著重大貢獻和深遠影響,所以它屬於祖國醫學的四大經典著作之壹,被歷代推崇為方書之祖和治療雜病的典範,林億謂其“施之於人,其效若神。” 圭臬

《溫病條辨》為吳瑭多年溫病學術研究和臨床總結的力作。全書以三焦辨證為主幹,前後貫穿,釋解溫病全過程辨治,同時參以仲景六經辨證、劉河間溫熱病機、葉天士衛氣營血辨證及吳又可《溫疫論》等諸說,析理至微,病機甚明,而治之有方。例如書中歸納溫病清絡、清營、育陰等治法,實是葉天士散存於醫案中之清熱養陰諸法的總結提高。而分銀翹散作辛涼平劑、桑菊欽作辛涼輕劑、白虎湯為辛涼重劑,使氣分病變遣方用藥層次清晰、條理井然。葉天士之驗方,在吳瑭手中壹經化裁,便成桑菊飲、清宮湯、連梅湯等諸名方。足知吳瑭此書,不是僅僅為纂集而撰,實是經心用意,為學術理論升華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