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薔薇科落葉喬木李的果實,原產於我國,李在我國栽培歷史至少3000年以上.其品種繁多,花色各異。夏、秋果實成熟時,飽滿圓潤,玲瓏剔透,形態美艷,口味甘甜,是人們喜食的傳統果品之壹。
李,李果也。――《說文》
北山有李。――《詩經?小雅?南山有臺》
/view/36989.htm?re=1
我國是梨屬植物中心發源地之壹,國內栽培的白梨、砂梨、秋子梨都原產我國。根據“詩經”、“齊民要術”等古籍記載,我國梨樹栽培的歷史在4000年以上。梨樹是我國南北棃,梨果也。——《說文》
楂棃姜桂。——《禮記·內則》
各地栽培最為普遍的壹種果樹.
我國梨產量最多的省是河北、山東、遼寧、江蘇、四川、雲南等。主要梨產區有山東煙臺,栽培品種為黃縣長把梨、棲霞大香水梨、萊陽慈利、萊西水晶梨和香水梨;河北省邯鄲、石家莊、邢臺壹帶,主要品種為鴨梨、雪花梨;遼寧省綏中、北鎮、義縣、錦西、阜新等地主產秋白梨、鴨梨和秋子梨系統的壹些品種;安徽省碭山及周圍壹帶為酥梨產區;山西高平為大黃梨產區,原平則以黃梨和油梨為主載品種;甘肅蘭州以出產冬果梨聞名;四川的金川雪梨和卷溪梨;新疆的庫爾勒香梨和酥梨,煙臺、大連的西洋梨也都馳名中外。
/view/117811.htm?re=1
我國是柑橘的重要原產地之壹,柑橘資源豐富,優良品種繁多,有4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柑桔原產中國。
古籍《禹貢》記載 4000 年前的夏朝,我國的江蘇、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地生產的柑桔,已列為貢稅之物。到了秦漢時代,柑橘生產得到進壹步發展。《史記·蘇奏傳》(西漢司馬遷著)記載:“齊必致魚鹽之海,楚必致桔柚之園”,說明楚地(湖北、湖南等地)的柑桔與齊地(山東等地)的魚鹽生產並重。
唐宋時代,隨著經濟的發展,柑橘產區域分布與我國現代柑桔分布範圍大致相同。宋代歐陽修等撰著的《新唐書?地理誌》中列舉了現在的四川、貴州、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福建,浙江、江西及安徽、河南、江蘇、陜西的南部,向朝廷納貢柑桔。當時,凡氣候適宜栽培柑桔的地方,戶戶栽桔,人人喜食。
唐代詩人岑參在詩中吟道,“庭樹純栽桔,園畦半種茶”。唐代韋應物有詩雲:“憐君臥病思新桔,試摘猶酸亦未黃”。明清時期,柑桔業已發展到商品生產時代。清代著作《南豐風俗物戶誌》記載江西南豐等地,整個村莊“不事農功,專以桔為業”。《閩雜記》(清?施鴻保著)記迷了福州城外,“廣數十畝,皆種柑桔”。《嶺南雜記》(清?吳震方撰)記載:“廣州可耕之地甚少,民多種柑桔以圖利。
湖南石門,種植柑桔悠久,早在兩千多年前,偉大愛國詩人屈原就在故裏寫下了《桔頌》名篇。據研究,柑桔起源於我國雲貴高原,途經長江而下,傳向淮河以南。長江下遊,直到嶺南地區。經過我國人民長期栽培。選擇,柑橘成了人類的珍貴果品。 15 世紀,葡萄牙人把我同甜橙帶到地中海沿岸栽培,當地稱為“中國蘋果”。後來,甜橙又傳到拉丁美洲和美國。 1821 年,英國人來我國采集標本,把金柑帶到了歐洲, 1892 年,美國從我國引進椪柑,叫“中國蜜桔”。英語把柑和桔總稱“曼達寧”(Mandarin),其原意就是”中國珍貴的柑”。溫州蜜柑,是唐代日本和尚田中間守來我國浙江天臺山進香,帶回柑桔種子,在日本鹿兒島、長島栽植,變異選擇而來。現在,柑桔栽培遍及五大洲,而以巴西、美國、中國、日本、西班牙、意大利、摩洛哥、墨西哥、以色列、南非,阿爾及利亞、埃及、希臘、土耳其、阿根廷、印度、澳大利亞的栽培面積和產量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