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筆順:橫、豎、豎、撇、豎、撇、豎彎鉤。
花是漢語通用規範壹級字,讀作huā。花的古字是(華),最早見於西周金文。魏晉時分化出“花”字,其本義是花朵,後引申為像花的東西、錯雜的顏色、虛偽的、模糊不清、用掉等義。梅堯臣《花娘歌》:花娘十二能歌舞。
趙師秀《有約》:閑敲棋子落燈花。楊朔《三千裏江山》第十七段:“江上煙落了,橋炸壞幾孔,枕木垛散了花,崩的七零八落。”《塵史》:洛人凡花不曰花,獨牡丹曰花。
歐陽修《洛陽牡丹記·花品敘》:“洛陽亦有黃芍藥……而洛陽人不甚惜,謂之果子花,曰某花雲雲。至牡丹則不名,直曰花。其意謂天下真花獨牡丹,其名之著,不假曰牡丹而可知也。”
字源解說
花,形聲字。由“艸(艹)”和“化”構成。“艸(艹)”作形旁,說明這個字的本義與植物有關;“化”作聲旁,指示讀音。“花”本作“華”,華是古花字。在先秦兩漢古籍中,所用都是“華”字。《詩經·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詩經·小雅·苕之華》:“苕之華,其葉青青。”這些詩句中的“華”字,都是作花解的。“花”是什麽時候產生的?顧炎武在《唐韻正》中說:“考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見於書。”《廣雅疏證》記載早在晉代的遊覽詩中,已有“壹歲再三花”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