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原計劃在最好的滇軍會址上渡河北上,但計劃不如變化,所以北上失敗,返回黔中。站在壹旁觀察的李德冷笑道:“甚至經過壹些鄉鎮,達到了兩三倍。”
取消李德的命令
在第五次“反圍剿”中,掌握軍權的李德始終不屑於“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的遊擊戰術,熱衷於進攻中的“短攻”。自第五次反“圍剿”以來,蘇區的領土縮小了。1934 10 10晚,中央紅軍被迫實施戰略轉移。
紅軍悄悄撤離蘇區壹個月後,蔣介石認定紅軍是“匆匆離去的移民”,部署動員各路軍隊“聚殲之,以免漏網”。面對敵人的重兵,李德和和薄谷開來仍然沿用以前的戰術,紅軍遭受了許多重大挫折。包括博古在內的高層領導都感到難過,但李德不認為這是失敗,他壹點也不為自己的錯誤指揮感到內疚。相反,他認為中央紅軍在突破的最後階段雖然損失如此嚴重,但還是成功地越過了德國軍事專家認為無法突破的國民黨的層層封鎖。
從第壹次反“圍剿”到第四次反“圍剿”,紅軍不但沒有被消滅,反而越打越勇,隊伍在越戰中日益壯大。但是自從第五次反“圍剿”以來,形勢急轉直下。懷疑、不滿和要求更換領導人的積極呼聲在軍隊中明顯增長。
此時,李德註意到,壹直坐在板凳上的毛澤東又開始“顯山露水”了,又“顯山露水”了。他指責毛澤東“無視行軍紀律,在這個軍團待壹會兒,在那個軍團待壹會兒,目的是說服軍團和師的指揮員、政委接受他的思想”。但此時,不僅毛澤東、張聞天、王稼祥對李德進行了無情的批判,就連聽命於他的博古也不再視他為神明。
在湘黔邊境走廊,中央臨時決定召開緊急會議。會上,李德仍然執行自己的行軍路線。他用比例尺指揮紅軍在地圖上行軍打仗。毛澤東在會上提出反對意見,主張西進,避開北線重兵封鎖的“口袋陣”,以弱敵進黔。大多數人同意毛澤東的觀點。眼看原定的行軍路線被否決,李德以生病為由中途退會。
65438+2月18,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開會議。李德和和博古仍然堅持從黎平北上。據李德說,這被毛澤東“粗暴地拒絕了”。李德對周恩來大喊:“妳們早就串通好了,密謀反對我,反對中央政府,反對國際社會!”壹向謙遜耐心的周恩來再也抑制不住自己,拍著桌子“報復”:“李德,請註意妳的身份,不要太過分了!”
1935 65438+10月1日,中央政治局在壹個叫猴場的地方召開會議,正式取消了李德的軍事指揮權。
對毛澤東冷嘲熱諷。
與毛澤東第壹次接觸後,李德對這個身材修長的中年男人產生了不好的印象。他覺得毛澤東不修邊幅,沈默寡言,總是“保持著壹種威嚴而謹慎的態度”。後來接觸多了,我對毛澤東在演講中頻繁引用中國古籍感到不解和不解。李德稱之為“引用中國歷史上哲學家、軍事家、政治家的格言警句。”
他很快發現“毛在中央蘇區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毛澤東接地氣,受歡迎,這使得他對毛澤東的影響不敢掉以輕心。
離開江西蘇區時,李德找項英談話,內容是“擔心”毛澤東。正是由於這種“擔心”,毛澤東和何叔衡、瞿秋白壹樣,在長征前決定高級幹部的去留名單時被拋在了後面。消息傳出,許多人出來為毛澤東說話,要求毛澤東隨軍隊轉移。轉念壹想,毛澤東在江西蘇區有很深的淵源。如果他真的被留在這裏,那豈不是“野”了?與其這樣,不如把毛澤東放在眼前,這樣也便於觀察和預防。毛澤東就這樣加入了長征的行列。
長征以來,毛澤東壹直在“蕩秋千”,也就是瘧疾。他發高燒,只能躺在擔架上。黎平會議後,毛澤東的建議被大多數人接受,人們變得越來越活躍。相反,求婚被拒後,李德心裏窩囊,也開始搖擺不定,發高燒。
毛澤東原計劃在最好的滇軍會址上渡河北上,但計劃不如變化,所以北上失敗,返回黔中。站在壹旁觀察的李德冷笑道:“甚至經過壹些鄉鎮,達到了兩三倍。”
被毛澤東的軍事才能征服。
索爾茲伯裏在《長征——壹個不為人知的故事》中說:“此後,李德成了長征路上的旁觀者。”這樣壹個“旁觀者”的心思,壹刻也沒有閑著。令他驚嘆的是,部隊沒有“勇往直前”,而總是“曲曲折折地行進”,總是試圖“避免任何大的戰鬥”。直到他南渡烏江,佯攻貴陽,直抵昆明,突然出現在金沙江畔,他才稍微清醒過來,不再抱怨自己走了很多冤枉路。紅軍過了金沙江後,他也壹改先前的態度,公道地說:“過了金沙江,戰略上形成了新的更有利的局面。首先是擺脫了蔣介石的追兵,北上之路暢通無阻。現在的問題是,敵人企圖迫使我軍西進到貧瘠的青藏高原。不能讓敵人得逞,要想辦法回到漢人居住的中國大陸。我們作出的這個軍事決策就是為了這個目的,其正確性後來被二、四軍團(應該是二、四軍)的慘痛經驗所證明。”
壹口“我軍”壹口“我們”,此時的李德已經真誠地融入了這支隊伍,他或多或少被毛澤東的軍事才能所折服。
與四方面軍會師後,李德看到了會師後的危機。壹天,四方面軍參謀長李特與李德發生爭吵,幾乎動用武力。原來,李與李的爭執是因為李特前來傳達張的命令,要帶走四方面軍的同誌,永遠不要再北上。李德不許他胡來,但要帶他去見毛澤東同誌。並反復說明北上抗日才是正確的方針。沒有毛澤東同誌的同意,誰也不能擅自把部隊帶走,李特堅持不見毛澤東同誌...
長征勝利到達陜北後,李德幫助紅軍訓練了壹支騎兵,後被派往紅軍大學任教。1939年秋,李德回到蘇聯,1948年秋,回到東德。1974年8月,病逝於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