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雅》是由古代流傳下來的最早的壹部訓詁書,無作者主名,從內容看應當是戰國至秦漢之間經學家和小學家叠相增益而成的。舊說是周公所作,或說是孔子門人所作,都不足信。《漢書·藝文誌》著錄為3卷,20篇,今存19篇。書中《釋詁》、《釋言》、《釋訓》3篇是解釋名物以外的語詞,其余16篇是解釋各種事物名稱的,如親屬、宮室、器物、山川、草木、蟲魚、鳥獸之類。書中所釋的詞語主要是出自經傳古籍。“爾”是近的意思,“雅”是正的意思,“爾雅”就是言辭近於雅正的意思。書中有的以漢代的今語釋古語,有的以雅言釋方言,有的以俗語釋雅言。《釋詁》、《釋言》、《釋訓》3篇主要是類聚壹般意義相同或相近的詞語用壹個通用詞作解釋,如《釋詁》:“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權輿,始也。”其他各篇主要是類聚同類事物的名稱分別解釋。有古今稱名不同的,有異名同實的,有同名異實的、用單詞不能解釋的,就用壹句兩句話作解釋。品物多方,訓解的方法也有不同。這是漢代早期壹部訓詁的總匯,成為後代解詞釋義的重要根據。漢代的訓詁學也就由此開始發展起來(見《爾雅》)。
《爾雅》之後,西漢末揚雄作《方言》,東漢和帝時許慎作《說文解字》,東漢末劉熙作《釋名》,都是極為重要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