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魃歷史上有嗎

魃歷史上有嗎

1.歷史上有魅醜夫這個人嗎

魏醜夫,戰國時期秦國宣太後的男寵。

秦昭襄王四十二年(前265年), 宣太後生病將死,擬下遺命:“如果我死了,壹定要魏醜夫為我殉葬。”魏醜夫聽說此事,憂慮不堪,幸虧有秦臣庸芮肯為他出面遊說宣太後:“太後您認為人死之後,冥冥之中還能知覺人間的事情麽?”宣太後說:“人死了當然什麽都不會知道了。”

庸芮於是說:“像太後這樣明智的人,明明知道人死了不會有什麽知覺,為什麽還要憑白無故的要把自己所愛的人致於死地呢?假如死人還知道什麽的話,那麽先王早就對太後恨之入骨了。太後贖罪還來不及呢,哪裏還敢和魏醜夫有私情呢。”

宣太後覺得庸芮說的有理,就放棄了魏醜夫為自己殉葬的念頭。

2.歷史上的屍王是誰或是怎麽來的

希望對妳有幫助旱魃(hàn bá),傳說中引起旱災的怪物。《詩·大雅·雲漢》:“旱魃為虐,如惔如焚。” 孔穎達疏:“《神異經》曰:‘南方有人,長二三尺,袒身,而目在頂上,走行如風,名曰魃,所見之國大旱,赤地千裏,壹名旱母。’” 唐·杜甫 《七月三日》詩:“退藏恨雨師,健步聞旱魃。” 石靈《捕蝗者》:“本來大家商議要刨旱魃,後來袁大爹著人來叫擡龍王,不要刨旱魃,才改了主意。” [編輯本段]相關傳說 作家孫方之在同名小說的題記中寫道:“旱魃,傳說中能引起旱災的怪物,鄉村中認為是死後壹百天內的死人所變。變為旱魃的死人屍體不腐爛,墳上不長草,墳頭滲水,旱魃鬼會夜間往家裏挑水。只有燒了旱魃,天才會下雨。魯中壹帶鄉村中燒旱魃習俗延續至二十世紀六十年代。”

修煉了近千年的僵屍,如果願意,輕而易舉地就可以使壹州壹縣赤地千裏、滴水無存,他們因此被稱旱魃。

僵屍與傳說中的吸血鬼有著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差別。僵屍可分為六級:壹是“白僵”,屍體入養屍地後,壹月後渾身開始長茸茸白毛,這類僵屍行動遲緩,非常容易對付,它極怕陽光,也怕火怕水怕雞怕狗更怕人;二是“黑僵 ”,白僵若飽食牛羊精血,數年後渾身脫去白毛,取而代之的是壹身幾寸長的黑毛,此時仍怕陽光和烈火,行動也較緩慢,但開始不怕雞狗,壹般來說黑僵見人會回避,也不敢直接和人廝打,往往在人睡夢中才吸食人血(黑僵與白僵合稱為“黑白僵煞”)。全世界鄉村和農場已報告出數萬起‘不明吸血生物’攻擊牲口的事件,甚至有人認為“野人”就是黑僵;第三種為“跳屍”,黑僵納陰吸血再幾十年,黑毛脫去,行動開始以跳為主,跳步較快而遠,怕陽光,不怕人也不怕任何家畜(平時再能叫的狗,壹旦遇到‘黑僵’或‘跳屍’就不叫了,但是貓見僵屍就會冷叫);第四種“飛屍”,由跳屍納幽陰月華而演變,飛屍往往是百年以上甚至幾百年的僵屍,行動敏捷,躍屋上樹,縱跳如飛,吸 *** 魄而不留外傷;第五種僵屍已近乎魔,名為“魃”,又稱“旱魃”“火魃 ”“幹魃”,飛屍吸納精魄數百年之後,相貌愈發猙獰,可謂青面獠牙啖人羅剎,還能變幻身形相貌迷惑眾人,上能屠龍旱天下能引渡瘟神,旱天瘟疫由此而發(古代,瘟疫如果伴隨著旱災蔓延,老百姓們就會堅信不疑地認為是旱魃在作怪);最後壹種也是最可怕的僵屍,應該說它已不再是“屍”,而是魔王,擁有著與神叫陣的恐怖力量,數千年甚至萬年的道行,相傳華夏大地只出現過壹個這樣的魔王,千年前它被地藏王菩薩收服為坐騎,賜名為“犼”。 地藏王菩薩的坐騎是諦聽。 [編輯本段]山海經中的旱魃 《山海經》所記雨神稱應龍。與雨神對應的是旱神,稱女魃。應龍和女魃還被引入黃帝與蚩尤之戰中,足見此神話已開始歷史化。旱魃神話對後世創作影響頗大,如《神異經·南荒經》雲:“南方有人,長二三尺,袒身而目在頂上,走行如風”,“所之國大旱。壹名格子,善行市朝眾中,遇之者投著廁中乃死,旱災消。” 《山海經》裏最慘烈動人的故事,是黃帝與蚩尤大戰。書中《大荒北經》等多處記載:蚩尤經過長期準備,制造了大量兵器,糾集眾多精靈,向黃帝發起攻擊。黃帝派應龍到冀州之野去抗擊他。應龍是長著翅膀的飛龍,發動滔天洪水圍困蚩尤。蚩尤請來風伯、雨師,應龍的軍隊迷失在漫天風雨之中。黃帝聽說雷澤裏有雷神,長著人頭龍身,經常拍打自己的肚子,能發出驚天動地的雷聲,就殺了無辜的雷神,用他的皮做成大鼓敲打起來,震破蚩尤的淒風苦雨。黃帝又派了天女魃參戰。魃身穿青衣,頭上無發,能發出極強的光和熱。她來到陣前施展神力,風雨迷霧頓時消散,黃帝終於擒殺了蚩尤。應龍和魃建立了奇勛,但也喪失了神力,再也不能回到天上。應龍留在人間的南方,從此南方多水多雨。魃留居北方,從此北方多幹旱,她無論走到哪裏,都被人們詛咒驅逐,稱為“旱魃”。

3.我國歷史上真有僵屍嘛

僵屍(或稱「僵屍」)是壹種死後經過很長時間卻仍然沒有腐爛的屍體、變成類似木乃伊。沒有腐爛的原因可能是氣候或土質的關系,但是現在還沒有實物報告。

清朝野史,述異記(東軒主人著)中有出現強屍的故事,大致是說清朝初年,湘南西邊,有壹個靠山的小村落,村中壹個無賴因盜墓而中屍毒,後雖被壹老人救回,但因再度做不當的事,被全村的人打了壹頓,再丟在後山草叢中 讓他自生自滅.

過了幾天,他再來求救,但這次沒人願意幫他。村民們將他打他壹頓,然後綁在樹上,雖有人出言勸阻,但無人理會。最後他死在樹上,晚上村民想將之安葬,但發現屍首不見。

最後他回來殺了全村,村民因被咬而壹個壹個變為僵屍,壹些及時離開的村民在早上回村探望時也慘成僵屍。

僵屍之說盛行於明中葉以後及清朝。清代筆記載僵屍者最多,首推袁枚的《子不語》及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此二書可以說是「僵屍大全」。

湘西趕屍之說 又稱移靈,屬茅山術祝由科,發源於湘西沅陵, 濾溪, 辰溪, 敘浦四縣,在屍體未腐化時由術士趕回鄉安葬。趕屍的術士大約三五同行,有的用繩系著屍體,每隔幾尺壹個,然後額上貼黃紙符,另外的便打鑼響鈴開路,劃伏夜行。天光前投棧,揭起符紙,屍靠墻而立,到夜間繼續上路。

亦有人指趕屍者其實背起屍體而行,但由於身穿黑衣夜行,途人便自然看不見趕屍者,以為有行屍。

據《子不語》及《閱微草堂筆記》所記載,僵屍有三個別名: 移屍 走影 走屍 。

《閱微草堂筆記》把屍體成為僵屍的原因分成兩項:新屍突變及葬久不腐。

養屍地,這較為科學。土壤土質酸堿度極不平衡,不適合有機物生長,因此不會滋生蟻蟲細菌,屍體埋入即使過百年,肌肉毛發也不會腐壞,有些資料顯示屍體的毛發,指甲會繼續生長。風水學中亦有此壹說。

坊間流傳道家有太陰煉形之法,屍體葬數百年,期滿便會復生:

新死的屍體被邪物、邪氣附身

屍體吸收了陽氣,借人生氣而屍變

人死之際,魂壹散而魄滯

袁枚《子不語》:「人之魂善而魄惡,人之魂靈而魄愚」魄主宰人身,當魄離開人體,便會淪為惡鬼僵屍。

三魂七魄乃道家之說

魂乃陽性神靈,附於人的氣,主宰精神思維活動

魄乃陰性神靈,附於人之形,主宰人的形體活動

屍變之可能性:

人死後殯而不葬

甚至1950年代香港人仍有家中殮葬和停屍,所以其時社會屍變之說大行其道,如行雷閃電,大肚貓跳過棺材,屍體便會出現異變。

僵屍是受日月精華影響而變成的妖怪。《子不語》把僵屍分成:

紫僵 白僵 綠僵 毛僵 飛僵

僵屍能成妖,變魃(或稱旱魃)。《神異經》載:「南方有人,長二三尺,袒身,兩目頂上,走行如風,名曰魃,所見之國大旱,赤地千裏。」變魃僵屍能飛,殺龍吞雲,做成旱災。所以人們每逢旱災出現,便會四出搜索僵屍,把它們燒成灰燼。

僵屍吃人肉,也吸血。《閱微草堂筆記》曾對僵屍的形貌作出描述:「白毛遍體,目赤如丹砂,指如曲勾,齒露唇外如利刃……接吻噓氣,血腥貫鼻……。」

收復僵屍器物有以下幾類:

鏡子。《本草綱目》有提:「鏡乃金水之精,內明外暗。」

桃枝、桃木劍。《荊楚歲時記》:「桃者,五行之精,能厭服邪氣,制禦百鬼。」

雞鳴。《子不語》:「鬼聞雞鳴即縮。」

棗核七枚。《子不語》:「棗核七枚,釘入屍脊背穴。」

掃帚 鈴鐺 易經 通書 墨鬥線 石工錐 斧尺

糯米、米、米篩、赤豆

火燒。為終極滅屍方法。《子不語》:「放火燒之,嘖嘖之聲,血湧骨鳴。」

在中國建築的風水慣例中,通常在大門下會裝壹塊約15公分高的木板(門檻),用來阻擋僵屍跳進家中。

僵屍的最終形態,已經有百年以上的道行,飛天遁地無所不能,且已經有魔性,會攻擊人類!但不用怕,臺灣並無此類型的疆屍,頂多只有走屍且在疆域廣闊大陸,也只有6.7具而己,據說黃土高原曾經出現過壹次,但當地居民說也就這麽壹次! X 登錄 · · · · · ·

4.歷史上是否真的有僵屍存在呢

不存在,僵屍是中國民間傳說的鬼怪。

僵屍(Jiang Shi):顧名思義,僵硬的屍體。在民間傳說中,特指人類的屍體在死後,因為陰氣過重而變成的妖魔。由於近代影視的設想,往往會擁有超自然力量。僵屍屬中國民間傳說的鬼怪,源於中國明清民間傳說。與僵屍相似存在的外國鬼怪,有吸血鬼、喪屍等。

在西方,僵屍的英稱其實是Jiang Shi,因為西方沒有對僵屍給出專門的外文名稱,對於中國的人名壹般都用音譯。港產片的海外版,壹般會用吸血鬼的英文名稱Vampire來做題目,《僵屍先生》是例子,香港人為了區別兩者,有時會稱呼吸血鬼為吸血僵屍。

擴展資料:

僵屍作為妖怪的定義,可見於清朝袁枚的《子不語》以及同時期的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而在更早之前,中國古籍中對僵屍的解釋,只是單純的僵死之屍的意思;早期古典文學中所描述的僵屍,與我們在現今影視中看到的跳屍完全不同,例如《西遊記》中孫悟空對白骨夫人真面目的解釋就是壹個僵屍。

僵屍的代表影視:《僵屍先生》、《僵屍道長》、《靈幻道士》、《僵屍復仇》等等。

參考資料:

搜狗百科-僵屍

5.中國歷史上或現實世界上真有僵屍嗎

說法1

傳說最早的僵屍是軒轅黃帝之女---旱魃,只因蚩尤下了壹個詛咒,所以變成僵屍了,本來僵屍是不用吸人血。因為天地靈氣太少,人又是萬物之靈,所以要吸血 小僵屍

說法2

《僵屍》壹詞出於《大千錄》,是道家的壹本著作,僵屍的意思是:四肢僵硬,頭不低。眼不斜。腿不分,屍體不腐爛。

僵屍之說盛行於明中葉以後及清朝。清代筆記載僵屍者最多,首推袁枚的《子不語》及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此二書可以說是僵屍大全。

湘西趕屍之說,又稱移靈,屬茅山術祝由科,發源於湘西沅陵、瀘溪、辰溪、漵浦四縣,在屍體未腐化時由術士趕回鄉安葬。趕屍的術士大約三五同行,有的用繩系著屍體,每隔幾尺壹個,然後額上貼黃紙符,另外的便打鑼響鈴開路,劃伏夜行。天光前投棧,揭起符紙,屍靠墻而立,到夜間繼續上路。

亦有人指趕屍者其實背起屍體而行,但由於身穿黑衣夜行,途人便自然看不見趕屍者,以為有行屍。

說法3

據湖南民間傳說,僵屍最早是用來販毒的。打扮成道士模樣的人就是毒販子。晝伏夜出,如上文所述,三五同行,卻不是用繩子系著屍體,而是用木棍架起來搭在前後兩人的肩上,看起來屍體也會走路。搖鈴、黃紙符都是為了掩人耳目。這種方法普通人不敢接近,官兵也晦氣,所以是販毒的好方法。夜裏走路有利於屍體的保存,當然,鴉片之類的毒品可以存放在屍體上,更安全。

說法4

《閱微草堂筆記》把屍體成為僵屍的原因分成兩項:新屍突變及葬久不腐。

養屍地,這較為科學。土壤土質酸堿度極不平衡,不適合有機物生長,因此不會滋生蟻蟲細菌,屍體埋入即使過百年,肌肉毛發也不會腐壞,有些資料顯示屍體的毛發,指甲會繼續生長。風水學中亦有此壹說。

(小時候聽老人講過:生於紅沙日,死於黑沙日葬於飛沙地者就會成僵屍,“飛沙地” 即“土壤土質酸堿度極不平衡,不適合有機物生長之地”)

坊間流傳道家有太陰煉形之法,屍體葬數百年,期滿便會復生,新死的屍體被邪物/邪氣附身,屍體吸收了陽氣,借人生氣而屍變,人死之際,魂壹散而魄滯。

袁枚《子不語》:人之魂善而魄惡,人之魂靈而魄愚,魄主宰人身,當魂離開人體,便會淪為惡鬼僵屍。

品種

《子不語》把僵屍分成八個品種:

紫僵

白僵

綠僵

毛僵

飛僵

遊屍

伏屍

不化骨

僵屍能成妖,變魃(或稱旱魃)。傳說僵屍修成妖之後,變為魃,變魃之後的僵屍能飛,也稱飛僵,據說可以殺龍吞雲、行走如風。所到之處赤地千裏,算是僵屍之王了。《神異經》載:「南方有人,長二三尺,袒身,兩目頂上,走行如風,名曰魃,所見之國大旱,赤地千裏。」變魃僵屍能飛,殺龍吞雲,做成旱災。所以人們每逢旱災出現,便會四出搜索僵屍,把它們燒成灰燼。

6.中國歷史上都有哪些神仙

1、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即“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是道教神話傳說中的天地的主宰,又稱“太上開天執符禦歷含真體道昊天玉皇上帝”、“玉皇大天尊”,

“高天上聖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玄穹高上帝”、“天公”、“老天爺”。玉皇大帝即昊天上帝,無始以來,劫數久遠,聖人應號,亦復無邊。

上帝本自然,垂象立號教化眾生而有所禱也。玉皇大帝常住妙有無跡真境中,地位崇高,永處太玄至真上天之上.已證八身:道身、法身、本身、真身、跡身、應身、分身、化身。

是道教的基本信仰和最高信仰“道”的神化,被認為是道的本體。猶如人間的皇帝,上掌三十六天,下轄七十二地,掌管神、仙、佛、聖、人間、地府的壹切事,權力無邊,有穹蒼聖主。

諸天宗王之稱,贊玉帝之尊,權大化,得元始天尊秘授赤字玉文而開天執符,主承太上無極大道之法旨而含真禦歷,金闕四禦輔助,北極四聖佐護,神霄九宸大帝拱衛。

妙相莊嚴,法身無上,統禦諸天,統領萬聖。玉皇大帝在中國民間的影響極大,祭祀玉皇的儀式往往超越了三清的規格,玉皇即昊天上帝。

2、女媧娘娘

女媧,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世女神。又稱媧皇、女陰娘娘,史記女媧氏,是華夏民族人文先始,是福佑社稷之正神。相傳女媧造人,壹日中七十化變,以黃泥仿照自己摶土造人。

創造人類社會並建立婚姻制度;因世間天塌地陷,於是熔彩石以補蒼天,斬鱉足以立四極,留下了女媧補天的神話傳說。女媧不但是補天救世的英雌和摶土造人的女神。

還是壹個創造萬物的自然之神,神通廣大化生萬物,每天至少能創造出七十樣東西。她開世造物,因此被稱為大地之母,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母神。

3、西王母

王母娘娘,另稱九靈太妙龜山金母、太靈九光龜臺金母、瑤池金母、西王母、金母、王母、西姥等,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掌管不死藥、罰惡、預警災厲的長生女神。

在道教神話,西王母居住在西方的昆侖山,是女仙的首領,主宰陰氣,相對於男仙之首東王公。是生育萬物的創世女神。全真教的祖師。在漢族羌族神話中,王母有時也被認為是創世神。

西王母的起源被壹部分學者認為是祖先神化。許多古籍及傳說中都有關於西王母的記載。商代的《歸藏》對照西周的《周易》,可知王母擁有不死神藥。

《竹書紀年》中,西王母的形象是壹位雍容的女帝王形象。《山海經》中的形象則是:“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發戴狌,是司天之厲及五殘。”

4、趙公明

趙公明,本名朗,字公明,終南山下西安周至縣趙大村人,又稱趙玄壇,“玄壇”是指道教的齋壇,也有護法之意。相傳為正財神。趙公明是在漢族民間傳說中是主管財源的神明。

財神主要分為兩大類:壹是道教賜封,二是漢族民間信仰。道教賜封為天官上神,漢族民間信仰為天官天仙。在《封神演義》中,姜子牙並沒有封趙公明為財神。

只封趙公明為“金龍如意正壹龍虎玄壇真君”,簡稱“玄壇真君”,統帥“招寶天尊蕭升”、“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陳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四位神仙,專司迎祥納福、商賈買賣。

後來,漢族民間認為趙公明手下所掌管四名與財富有關的小神,其分別是招寶、納珍、招財和利市,因而成為財神。

5、太白金星

太白金星是中國民間信仰及道教神仙中知名度最高的神之壹,在道教神話體系中他只是玉帝的信使。本為道家先哲老子的學生,後悟得老子口中之道教真言,得道升仙。

為感恩老子真傳,在其出生得道地亳州修建了道德中宮。據說是壹位白發蒼蒼、表情慈祥的老人,忠厚善良,主要職務是玉皇大帝的特使,負責傳達各種命令,因而受到人們的喜愛。

陰陽家認為其是武神,掌管戰爭之事,主殺伐。只要金星在特殊時間、區域出現,是“變天”的象征,是暴發革命或 *** 變異的前兆,代表要發生大事了。

《漢書·天文誌》:“太白經天,乃天下革,民更王。”唐代玄武門之變前,太史令傅奕曾密奏唐高祖:“太白見秦分,秦王當有天下。”秦王李世民登基之後,還不忘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