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鸛雀樓還是鸛鵲樓?
小學語文教材中《登鸛雀樓》這首詩題目中的“鸛雀樓”在壹些版本中寫成“鸛鵲樓”,因此有的學生對教材提出了懷疑。究竟是“鸛鵲樓”還是“鸛雀樓”?據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唐詩三百首新註》:“鸛雀樓,壹名鸛鵲樓,故址在今山西永濟縣西南城上,因常有鸛雀棲其上,故名。唐人留詩者甚多,唯李益、王之渙、暢當三篇能狀甚景。” 到底是“鵲”還是“雀”,查字典是查不出答案的,看了上面這條註釋,似乎“鵲”“雀”二字用哪壹個都可以,但下面幾則資料中可以看出,當年詩人王之渙登樓賦詩的地方叫鸛雀樓,所用的“雀”字是沿襲前人的寫法── 《漢書.地理誌下》:“武威郡有鸞鳥縣。”後王先之兼在《舊唐書》中補註:“鸞鳥”讀曰“鸛雀。”周壽昌又校補:“唐人有鸛雀樓。”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唐詩三百首》(圖文本)的“簡析”中說:“鸛雀樓是唐代河中(今山西永濟縣)的名勝……” 人教社1987年版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五冊中印的是“鸛鵲樓”,後在義務制課本中改成了“鸛雀樓”,部分省編教材也先後將“鵲”改成了“雀”,可以說,用“雀”字已形成了***識。 希望對妳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