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儒家註重天人合壹的思想。
在儒家思想對建築發展的影響中,天人合壹是根本。“天人合壹”是西周以後人們強調天人緊密相連、不可分割的壹種觀點。《尚書·洪範》中提到“天道獨賜於洪範九界,亦倫許由”,認為是上帝護佑百姓,賜予於九種大法,從而使人倫關系規範有序從而逐漸形成了以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為目的的社會觀念。同時,儒家文化在天地人和人居環境中也強調以人為本的思想。儒家文化的核心是這個世界上的人,其思想是入世,所以它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倫理、禮貌和道德,強調社會的秩序與和諧。
而天人合壹對建築的影響在於:
1.1形成了中國自己的獻給天地的建築,為的是創造壹個與天及其下屬神靈對話的場所,並由此形成了中國建築體系的神聖核心和最具象征意義的部分。
1.2求對應很多城市建設甚至建築中的恒星等天文現象。《李周·官純宗博》記載“九州之地,以星象圖鑒,封域有重觀妖。”在都城、宮殿、墓葬的規劃布局中,也盡量體現對人與自然和諧的追求。《吳越春秋》記載伍子胥建闔閭城,範蠡建越城,兩者渾然天成。又如《三輔黃圖》,記載漢代長安城“南有南鬥形,北有北鬥形,至今人們稱漢都為鬥城”。
1.3通過對自然環境的進壹步認識和對其他更低級事物中規律的把握,將人與自然和諧的觀念逐漸轉化為建築中的關系。
2.陰陽有序環境的概念。
環境觀是指人們對周圍環境以及環境與人的關系的認識。在天人合壹的宇宙觀取向下,通過對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觀察,在商周時期形成了壹系列後來被概括為陰陽的矛盾範疇。《易經》被儒家奉為六經之首,並被道家、佛家所接受和推崇,對中國社會和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對建築的影響主要表現在:
2.1方位和偶色存在主從。
戰國以前大量的諸侯王墓以及後來的壹些少數民族寺廟都是以日出為主軸,明朝以前的祠堂牌位也是將祖先牌位設置在坐西朝東的位置。後來隨著五行的發展和天文的認識,形成了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的學說,中間是人,四面獸成為人類的保護神。因此,以人為中心、尊重他人的取向觀開始逐漸形成。尊南之後,結合中國的庭院空間,南北軸線開始逐漸成為主軸。五行進壹步對應顏色後,顏色也開始有了主從和等級。
2.2萬物陰陽秩序的觀念與禮儀制度對維護社會等級制度的要求相結合,從而影響建築。
比如在寺廟、陵墓、宮殿、廟宇等建築中,強調的是等級、大小、尺度乃至形態,比如屋頂形態,其中屋頂的等級高於其他形態,鬥拱體現的是等級、材質體系等等。對民居建築也有逐漸影響,可視為封建等級制度或禮制的建構。
3.內向、祖先崇拜、中庸的社會心理結構。
中國古代半封閉的大陸環境,農業立國,逐漸形成了中國古代自給自足、半封閉的生活方式。在這種條件下形成的儒家文化是內向的,在建構中是防禦性的內向空間。封閉式庭院應該是典型代表。從仰韶時期的姜寨、三星堆遺址開始,以及後來的城市、宮殿、住宅、園林,大都是以這種封閉或半封閉的院落空間為基本單位發展起來的。中國文化的早熟強化了早期文化的權威,而以血緣和祖先崇拜為基礎的宗法制度則進壹步強化了祖先制度的權威。在建築上,我們可以看到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壹是有在中國古代建築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祠堂;第二,在建造廟宇、宮殿、城市的建築活動中,強調宗室制度,這是我國木結構以外的木結構類型和體系缺乏突破的重要原因之壹,盡管技術日趨成熟。
中庸之道是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實際上是儒家追求和諧、避免極端的體現,在建築上表現為建築本身的對稱與平衡。
第二,道家哲學的影響
道家文化和儒家文化的淵源是壹樣的,也是在《周易》的基礎上發展和創立的,也是基於天人合壹的世界觀。道教文化對中國古代建築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的物我壹體的自然觀。
自然觀是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在中國古代文明中,本義是自然。老子的《道德經》講了“道法自然”,莊子的《萬物之論》也講了“自然之耳,以天道為據,所以自然”。道家文化把自然看作是包含人類自身的物我壹體的概念,認為人、山水、花草魚蟲都從屬於物質世界體系,認為世界的本源是“道”。這壹思想為建立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奠定了思想基礎。
在建築領域,這種思想體現在園林建築中,園林中的“雖是人所為,卻似天成”成為中國古代人工環境的藝術追求。
其次,環境的各種要素被賦予了相互依存和有序的屬性。道家在《周易》的基礎上發展了五行學說,並在後世與儒家禮儀文化相聯系,使方位和色彩也從屬於和高於。
第三,道教源於道教文化,在建築類型上豐富了中國古代建築。但由於道教文化不提倡完全的隱居,所以道教建築和世俗建築在本質和形式上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2.2以虛為大的哲學
在道家文化觀念中,空為大,實為次,空在中,但又在四周。典型的,就像老子在《道德經》裏說的,“三十輻* * *是車。”把它當成壹個設備,沒什麽用的時候,就有用了。把家庭鑿成壹個房間,當它壹無所有時,它就有了壹個房間。所以,有益無益。”再比如“要空,要靜。”“常靜,靜則明,明則空。“這種思想對中國的建築有很大的影響。
首先說明建築的目的是空的空間,我們用材料來建造只是作為壹種手段。這種觀念對中國的古建築影響很大,中國的個體古建築逐漸風格化,追求壹種建築、建築乃至城市的空間創造,可以說與這種認識不無關系。
再比如中國的古典園林,相當壹部分園林以水為中心,認為園林沒有水就沒有生命,水只是空的。這種虛實結合的例子在其他建築中也有體現,比如我們常見的建築立面,上面是屋頂,下面是地面,左右是山墻,中間是虛擬的門窗。
2.3對立統壹的矛盾觀
道教認為,任何事物都有對立統壹的壹面,“壹陰壹陽,謂之道。”“壹切都必須結合起來,而且...萬物皆有陰陽”。“天地萬物各有其權”“萬物各有其權”。“是否同生,難易相補,長短同相,高低相斜,音聲相和,相隨”等等。
而這個概念對建築的影響很大。中國古代建築強調對比和統壹。比如中國庭院空間的意境和空間氛圍,就是建築之間對立統壹關系的體現。壹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北京的故宮,大大小小的院落沿著壹條縱軸有條不紊的排列著,通過院落空間和建築尺寸的對比來襯托皇家的威嚴。再比如,在園林中,先抑後揚,以小襯大等等。,都是對立統壹的具體應用。
2.4追求意境的心態
道家文化追求壹種意境,外在表現以靜為主,認為以靜為大,動靜為輔,動靜次之。這和中國整個文化的內向性是融為壹體的,對中國的建築有很大的影響。
比如中國古代的民居建築,內斂的院落空間,恰恰有利於形成壹個安靜的居所,有利於人們心態的平和與寧靜。
再比如中國園林為什麽叫風景園林。在於中國古典園林強調意境,在有限的空間裏擁抱無限的自然。
道家文化的許多思想,尤其是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在今天仍然是有價值的。
總之,我國的古建築大多都有道家和儒家的思想在裏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