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本經》:味甘,微寒。
②《別錄》:微溫,無毒。
③《本草備要》:生,甘苦,微涼;熟,甘,溫。
歸經入脾、肺經。
①《本草衍義補遺》:入手太陰。
②《本草匯言》:入肺、脾二經。
③《藥品化義》:入脾、胃、肺三經。
功用主治-人參的功效大補元氣,固脫生津,安神。
治勞傷虛損,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虛咳喘促,自汗暴脫,驚悸,健忘,眩暈頭痛,陽痿,尿頻,消渴,婦女崩漏,小兒慢驚,及久虛不復,壹切氣血津液不足之證。
①《本經》:主補五臟,安精神,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
②《別錄》:療腸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肋逆滿,霍亂吐逆,調中,止消渴,通血脈,破堅積,令人不忘。
③《藥性論》:主五臟氣不足,五勞七傷,虛損瘦弱,吐逆不下食,止霍亂煩悶嘔噦,補五臟六腑,保中守神。
消胸中痰,主肺痿吐膿及癇疾,冷氣逆上,傷寒不下食,患人虛而多夢紛紜,加而用之。
④《日華子本草》:調中治氣,消食開胃。
⑤《珍珠囊》:養血,補胃氣,瀉心火。
⑥《醫學啟源》:治脾胃陽氣不足及肺氣促,短氣、少氣,補中緩中,瀉肺脾胃中火邪。
《主治秘要》:補元氣,止瀉,生津液。
⑦《滇南本草》:治陰陽不足,肺氣虛弱。
⑧《本草蒙筌》:定喘嗽,通暢血脈,瀉陰火,滋補元陽。
⑨《綱目》:治男婦壹切虛證,發熱自汗,眩暈頭痛,反胃吐食,痎瘧,滑瀉久痢,小便頻數,淋瀝,勞倦內傷,中風,中暑,痿痹,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產後諸病。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s~3錢,大劑0.3~1兩;亦可熬膏,或入丸、散。
宜忌實證、熱證忌服。
①《本草經集註》:茯苓為使。
惡溲疏。
反藜蘆。
②《藥對》:畏五靈脂。
惡皂莢、黑豆。
動紫石英。
③《藥性論》:馬藺為使.惡鹵鹹。
④《醫學入門》:陰虛火嗽吐血者慎用。
⑤《月池人參傳》:忌鐵器。
⑥《藥品化義》:若脾胃熱實,肺受火邪,喘嗽痰盛,失血初起,胸膈痛悶,噎膈便秘,有蟲有積,皆不可用。
在清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