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誰可以給我解釋壹下什麽是東巴文話嗎?

誰可以給我解釋壹下什麽是東巴文話嗎?

約30萬人口的納西族在中國50多個民族中算不上是壹個大民族,但是它的東巴文化卻名揚中外,引起世人的興趣和關註,已成為當今前往麗江旅遊探秘的熱點之壹。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古代文化壹樣,東巴文化也是壹種宗教文化,即東巴教文化,同時也是壹種民俗活動。東巴教是納西族的壹種原始多神教,信仰萬物有靈。它是在納西族的本土文化--巫文化與後來傳入麗江的藏族“苯”教影響下,發展起來的宗教。其祭司叫“東巴”,意譯為智者,這些“智者”知識淵博,能畫、能歌、能舞,具備天文、地理、農牧、醫藥、禮儀等知識。他們書寫經文使用的文字是壹種“專象形,人則圖人,物則圖物,以為書契”的古老文字,稱“東巴文”。他們是東巴文化的主要的繼承者和傳播人。換言之,東巴文化就是東巴世代傳承下 來的納西族古文化。東巴文化包括象形文字、東巴經、東巴繪畫、東巴音樂舞蹈等。其中東巴象形文字是被譽為目前世界唯壹存活著的象形文字。作為壹種獨特而豐富的民族文化,東巴文化引起了世界各國學者的極大關註與重視。壹個世紀以來,先後有法國、英國、美國、俄國、德國、挪威、意大利、加拿大、日本、瑞士、波蘭等國家的學者,前來收集、調查、研究納西族東巴文化。最早把納西族東巴文化公諸於世的是法國人太倫.拉科佩倫,他把壹本東巴象形文經書抄本收入所編的《西藏附近文字的起源》壹書,於1894年在倫敦出版。1913年,法國學者巴克(BOCOT)教授,把自己收集到的納西族東巴文及調查見聞編寫成《LESMSOS》壹書出版。在眾多的研究納西族東巴文化的學者當中,最為引人註目的是中國的學者李霖燦和美國的學者洛克。原臺灣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李霖燦先生,原來是從事繪畫藝術的。當他來到納西族居住的麗江玉龍大雪山,接觸了納西東巴文化後,便毅然放下畫筆,學習和研究起東巴文化,寫下了《麽些象形文字字典》、《麽些標音文字字典》、《麽些研究論文集》等重要著作。美國的學者洛克,在本世紀二十年代來到中國研究植物,他在納西族地區居住了二十多年,收集了大量的東巴文化資料, 寫出了許多研究東巴文化的著作,其中《納西語、英語百科詞典》(上、下冊)已成為研究東巴文化的重要著作。洛克被稱為西方研究東巴文化的鼻祖。八十年代以來,更是湧現出壹大批青年學者,出現了研究納西東巴文化的熱潮,研究成果逐年遞增,壹個國際性的納西東巴文化學正在形成。東巴經書是東巴文化的核心和內涵。國內外學者在研究東巴文化的過程中,也收集了相當數量的東巴經書,作為研究的資料。目前世界上收存有約三萬冊東巴經書。其中壹萬冊左右收藏在美國、德國、英國、法國;有兩萬冊收藏在臺灣、南京、北京、昆明、麗江、中甸等地。除了在本土中國以外,國際上收藏東巴經書最多的是美國。美國國會圖書館、哈佛大學圖書館、華盛頓大學圖書館等***存有七千八百三十六冊。

由於東巴經是用原始圖畫象形文字書寫的,壹般人不易釋讀,所以,東巴經壹直被視之為“天書”。雲南省社會科學院麗江東巴文化研究所從八十年代初,就開始了翻譯東巴經典的這項工程。在東巴老先生的配合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終於完成了《納西東巴古籍譯註全集》的翻譯工程,譯稿已陸續由雲南人民出版社編輯出版。它的出版,將讓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這神秘的東巴文化,也將對納西東巴文化學的形成起積極的推動作用。納西族的《東巴經》五百多卷,七百多萬宇,[1]全用象形文字寫成。這種象形文字,納西語叫“森究魯究”,意為“木石之痕跡”,或譯為“木字石字”,指其象木石之字。這種文字起源於圖畫,始終保持著圖畫的特征,但又約定俗成,成為壹種文字符號,在麗江、中甸、維西等縣納西族地區,沿用達十多個世紀,國內外有不少研究納西族象形文字的著作。《東巴經》比較完整地記載著反映納西族遠古時期生活的神話,其數量質量都很驚人。他不僅對後來納西族文學的發展有很大影響,而且大大豐富了祖國各民族的神話寶庫。許多神話的篇幅都比較大,如已整理發表的《創世紀》、《黑白之戰》等[2],都長達二千多行。從這些神話裏,我們看到了古代納西族獨特的各種各樣的神,如天神、地神、太陽神、月亮神、星宿神、善神、惡神、男神、女神、雷神、風神、雲神、山神、水神、土神、石神、鐵神、智慧神、靈巧神、善良神、豐盛神、測量神、度數神、勝利神、五谷神、畜牧神等等。當然,也還有各種各樣的妖魔鬼怪。在這個神的世界裏,不僅各種神的形象迥然不同,就是神的行事也具有不同的風趣,說明神話的絢麗多采。

麗江是中國少數民族納西族的主要聚居地,也是中國唯壹壹個納西族自治縣,她是雲南省獨具特色的旅遊景區,這裏美絕人寰的自然景觀以及與自然環境和諧統壹的麗江古城,吸引著日益增多的國內外遊客,獨特而豐富的納西族東巴文化更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 約30萬人口的納西族在中國50多個民族中算不上是壹個大民族,但是它的東巴文化卻名揚中外,引起世人的興趣和關註,已成為當今前往麗江旅遊探秘的熱點之壹。

東巴文化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古文化壹樣,也是壹種宗教文化,,即東巴教文化,同時也是壹種民俗活動。是由東巴世代傳承下來的納西族古文化。東巴教是納西族原始宗教,其祭司叫“東巴”,是東巴文化的主要傳承者,意譯為智者,是納西族最高級的知識分子,他們多數集歌、舞、經、書、史、畫、醫為壹身。 換語之,東巴文化就是東巴世代傳承下來的納西族古文化。

麗江東巴文化學者蘭偉:“東巴文化包括圖畫象形文字,包括東巴經還有東巴畫,東巴舞蹈、東巴音樂,還有東巴的各種道場就是祭祀活動,這部分也包含有民族心理素質的很多內涵在裏頭,所謂東巴文化就是指的這麽壹個文化體系。” 東巴文  

東巴文字圖片東巴文是壹種十分原始的圖畫象形文字,從文字形態發展的角度來看,它比甲骨文還要原始,屬於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態,最早是寫、畫在木頭和石頭上的符號圖像,後來有了紙,才把這些符號圖像寫在紙上。由於東巴才掌握這種文字,故稱為東巴文。東巴文是目前世界上唯壹存活著的象形文字,是人類社會文字起源和發展的“活化石”。

東巴象形文字***有1300多個,它集書畫於壹體,線條流暢,筆法簡練,色彩鮮艷,而且目前很多東巴仍然在使用這些文字。東巴意為智者的意思,千百年來,東巴們著書立說,在用東巴文傳承教義的同時,兼收並融合了歷代文化成果,寫成了二萬余冊,壹千多種有著上千萬字的東巴經典,東巴經所涉領域相當的豐富,包括了天文地理,宗教哲學,語言文字,文學藝術,氣象歷法,生物醫藥,農業畜牧,武器礦冶等等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博大內容,包羅萬象,從很多角度表達了古納西人對自然世界的認知和對人類文化的總結,久而久之的知識積累,成就了納西民族古代社會的壹部大型的百科全書,並成為了東巴文化的壹個重要構成範疇。

麗江東巴文化學者蘭偉:“東巴文字,由於人類造字尊重意識,或者叫做仿造,基本上都是大同小異的,文字無非就是記錄語言的壹種工具。人在觀察事物的時候,把它記錄下來了,開始的時候就是有圖畫,現在我們的東巴文裏面有很多的圖畫字,壹幅圖畫就是壹個故事,也是壹個約定俗成固定的壹個內容,大家壹看這個畫就知道它是指什麽事情,所以由於圖畫字,人們在觀察,比如說我們漢字,因為是在平原裏面看那個‘山’,是壹個山,壹個山的,所以他寫字呢,就有三個山頭,但是納西族它生活在山區裏頭,他壹出門就是大山,所以他造字的時候,就是只有壹個‘山’,就是這麽個意思,像漢字的門字,有兩扇門,納西族只有壹個門,所以他造字的時候看到的只有壹個門,與他所處的環境是有關系的,所以他在造字的時候看到什麽就畫下了什麽,逐步用圖畫從繁到簡,就把它減少了,形成約定俗成的壹種筆畫,固定的形式,它屬於這樣造字的範圍,所以東巴文它是通過圖畫到文字發展起來的。我們用漢族的話說叫書畫同源。”

東巴文字的形成有多種見解,壹種認為它還停留在原始的文字階段,用的只是圖畫的表意手段,壹種認為他已經開始使用了假借字、形聲字等,已經由圖畫文字進化到了象形文字,還有的認為它是壹種介乎於圖畫文字和表意文字之間的文字符號體系,甚至有壹種意見認為,東巴文字分為圖畫字、象形字、標音字三類,總之建樹頗多,東巴文字的起源,吸引了全世界的文字學家的目光。

隨著納西族社會的發展和民族文化的相互影響,在明末清初,麗江的壹些東巴,又創造了格巴文。格巴是弟子的意思,格巴文的意思是東巴什羅後代弟子創造的文字,格巴文是對東巴文的改造和發展。

知識點滴:納西族,自稱“納”,“納西”,“納汝”。晉、唐史籍稱“摩沙”或“摩些”。分布在雲南麗江、中甸、維西、寧蒗及四川鹽源、鹽邊、木裏等地。語言屬漢藏語系或藏緬語族彜語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