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儒家十三經包括哪些?

儒家十三經包括哪些?

儒家十三經

漢武帝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出現了“五經”之說,即《詩》、《書》、《禮》、《易》、《春秋》.漢後又增加《論語》《孝經》,並稱為“七經”.

到唐代,設三《禮》(《周禮》《儀禮》《禮記》)、三《傳》(《左傳》、《公羊傳》、《谷梁傳》),連同《詩》《書》《易》,有“九傳”之稱.唐文宗時,在九經之外加漢代已列入“經”的《論語》《孝經》,增補《爾雅》構成“十二經”.宋仁宗時,增加《孟子》,形成了封建社會具有特殊地位的“十三經”.

儒家十三經,是指封建統治者先後將13部儒家書籍“法定”為“經”,形成了封建社會具有特殊地位的“十三經”.在今天,“十三經”作為反映先秦歷史狀況的古籍還有很大價值.分別是《詩經》、《尚書》、《周禮》、《儀禮》、《禮記》、《周易》、《左傳》、《公羊傳》、《谷梁傳》、《論語》、《爾雅》、《孝經》、《孟子》. 歷史:

十三經是由漢朝的五經逐漸發展而來的,最終形成於南宋.

漢朝:五經

主條目:五經

漢朝時,以《易》、《詩》、《書》、《禮》、《春秋》為“五經”,立於學官.

唐朝:九經

唐朝時,《春秋》分為“三傳”,即《左傳》、《公羊傳》、《谷梁傳》;《禮經》

分為“三禮”,即《周禮》、《儀禮》、《禮記》.這六部書再加上《易》、《書》、《詩》,並稱為“九經”,也立於學官,用於開科取士.

晚唐:十二經

唐文宗開成年間,在國子學刻石,內容除了“九經”之外,還加上了《論語》、《爾雅》、《孝經》.

五代:十壹經(收入《孟子》)

五代十國時後蜀國主孟昶刻“十壹經”,收入《孟子》,而排除《孝經》、《爾雅》.

南宋:十三經正式形成

南宋時《孟子》正式成為“經”,和《論語》、《爾雅》、《孝經》壹起,加上原來的“九經”,構成“十三經”.

《十三經》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傳統觀念而言,

《易》、《詩》、《書》、《禮》、《春秋》謂之“經”,

《左傳》、《公羊傳》、《谷梁傳》屬於《春秋經》之“傳”,

《禮記》、《孝經》、《論語》、《孟子》均為“記”,

《爾雅》則是漢代經師的訓詁之作.

這十三種文獻,當以“經”的地位最高,“傳”、“記”次之,《爾雅》又次之.十三種儒家文獻取得“經”的地位,經過了壹個相當長的時期.

在漢代,以《易》、《詩》、《書》、《禮》、《春秋》為“五經”,官方頗為重視,立於學官.

唐代有“九經”,也立於學官,並用以取士.所謂“九經”包括《易》、《詩》、《書》、《周禮》、《儀禮》、《禮記》和《春秋》三傳.

唐文宗開成年間於國子學刻石,所鐫內容除“九經”外,又益以《論語》、《爾雅》、《孝經》.五代時蜀主孟昶刻“十壹經”,排除《孝經》、《爾雅》,收入《孟子》,《孟子》首次躋入諸經之列.

南宋碩儒朱熹以《禮記》中的《大學》、《中庸》與《論語》、《孟子》並列,形成了今天人們所熟知的《四書》,並為官方所認可,《孟子》正式成為“經”.

至此,儒家的十三部文獻確立了它的經典地位.清乾隆時期,鐫刻《十三經》經文於石,阮元又合刻《十三經註疏》,從此,“十三經”之稱及其在儒學典籍中的尊崇地位更加深入人心.《十三經》的內容極為寬博,

《周易》是占蔔之書,其外層神秘,而內蘊的哲理至深至弘.

《尚書》是上古歷史文件匯編,主要內容為君王的文告和君臣談話記錄.《詩經》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詩歌集,內分“風”、“雅”、“頌”三部分,“風”為土風歌謠,“雅”為西周王畿的正聲雅樂.“頌”為上層社會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