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ǎo ér zhǐ sòu wán
2 中藥部頒標準 2.1 拼音名Xiao'er Zhisou Wan
2.2 標準編號WS3B068391
2.3 處方玄參 64g 麥冬 64g 苦杏仁(炒) 64g 膽南星 64g 紫蘇子(炒) 32g 檳榔(焦) 48g 天花粉 48g 紫蘇葉 32g 川貝母 48g 知母 32g 瓜萎子(蜜炙) 48g 甘草 48g 桔梗 48g 竹茹 48g 桑白皮(蜜炙) 48g
2.4 制法以上十五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每 100g粉末加煉蜜95~ 105g制 成大蜜丸,即得。
2.5 性狀
本品為褐色的大蜜丸;氣微,味微苦。
2.6 鑒別(1) 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內胚乳碎片無色,壁較厚,有較多大的 圓形紋孔,纖維束周圍薄壁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
(2) 取本品 1丸,剪碎,置50ml錐形瓶中,加水10ml使濕潤,瓶塞處懸夾壹條三硝 基苯酚試紙,塞緊,置溫水浴中,25分鐘內,試紙顯磚紅色。
2.7 檢查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 8頁)。
2.8 功能與主治潤肺清熱,止嗽化痰。用於小兒內熱發燒,咳嗽痰盛,腹脹? 秘。
2.9 用法與用量口服,壹次 1丸,壹日 2~3 次;周歲以內小兒酌減。
2.10 規格每丸重 3g
2.11 貯藏密封。
古籍中的小兒止嗽丸 《普濟方》:[卷壹百五十七咳嗽門]諸咳嗽(附論)川姜(炮)鐘乳粉上各半兩。為細末。煉蜜丸。含化止嗽丸治肺氣不和咳嗽。常服潤養心肺。及治大人小兒壹切...
《簡明醫彀》:[卷之四]咳嗽草(生用,壹錢)加荊芥、桔梗名五拗,姜煎。祛邪止嗽丸因感風寒雨濕成嗽,患久不已,冬月風冷嗽甚。紫蘇...
《聖濟總錄》:[卷第二十四]傷寒上氣,同煎至八分,去滓食後溫服。治傷寒後上氣咳嗽。止嗽丸方幹姜(炮)皂莢(塗酥炙令黃去皮子)桂(去粗皮...
《幼幼新書》:[卷第八]驚熱第三《聖惠》論∶夫小兒驚熱者,由血氣不和,熱實在內,心神不定,所以發驚,甚者掣縮變成癇也。又小兒變蒸亦微...
《幼幼新書》:[卷第二十四]壹切疳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