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早到晚,從讀到寫,從吃到跑。儼然從皮囊浸入靈魂,或者更應該說,從靈魂滲透出皮囊。?
因為這個季度要準備沙龍活動的內容,所以對之前課程筆記的閱讀和整理花了些時間。
再次回顧內容,收獲了諸多遺忘的知識點,對之前老師講的內容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整理的過程,為了便於大家理解和接受,對知識性內容進行了拓展和補充,整個過程感覺特別沈浸和踏實。
計劃閱讀涉及認知、知識管理、養生三類。書單沒有完成,倒也是預料之內的。
完成的有:
《系念禪修法》
《正念,此刻是壹枝花》
《活在此時此刻》
《妳的知識需要管理》
《最高學習法》
《最高學以致用法》
《二十四節氣順時飲食法—夏》
《梁品周易》(隨時更新隨時聽)
《懶兔子講中醫》(未完待續,後面是中藥學,暫不打算深入)
雖說正念最重要的是自己練習、自己體悟,但保持練習壹段時間,同壹本書再次閱讀的時候,對書中文字表達出來的內涵與狀態的感受是更深入的。好像看見了自己壹路走來的腳步與轉化,好像與禪修大師拉近了距離,又好像真實的感受到大腦重塑神經回路的力量。
在學習中醫養生的過程中,好像陽光照進封塵已久的寶庫,而這個寶庫是五千年華夏文明之精華。
從節氣養生,到經絡疏通,到周易,到四書五經,才發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值得每位炎黃子孫沈心學習、傳承發揚。
聽梁冬講周易,衛禮賢從青島回德國的時候,帶了《周易》給榮格。《周易》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直接影響了榮格與弗洛伊德學術思想的分道揚鑣。
之前聽羅大倫講道德經,海靈格是道德經的忠實追隨者。
讀《正念,此刻是壹枝花》時,發現卡巴金對中國古詩詞的引用真是信手拈來。
包括在學習正念被西方腦神經科學家在實驗室和臨床的實驗驗證時,發現其實現代科學對經典傳承的解釋不過“萬牛壹毛”。反而很多的同義表達,早已在《黃帝內經》、《論語》、《道德經》、《莊子》等國學經典中壹壹呈現。
本期主題閱讀的內容,從今日歐美到2500前的佛陀到現代科學又回到了中國古籍。轉了壹圈,才發現自己的文化之根的偉大。
這種民族自豪、文化自信才是“四個自信”的真正根基吧。
當我讀到庖丁解牛中的“官知止而神欲行”時,那種找了壹圈發現解釋原來就在此地的酣暢,好像從華夏基因中表達了出來,溢於言表。
真的是,讀萬卷書不如讀透經典壹本。
讀書筆記和讀書總結是我的軟肋,雖然本期學習了知識管理的書籍三本,但只開心的去看裏面跟腦科學相關的引用了。知識整理與輸出的具體方法有待實踐後的內化於心、外顯於行。
沈下心來,達到輸入:輸出=3:7的程度,也許才能把“萬卷書”變成“氣自華”。
感謝群主的要求,逼著寫出壹篇水水的閱讀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