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禮”是指:《儀禮》《禮記》和《周禮》。
1、《儀禮》
是中國先秦時期壹部關於禮制、有關社會習俗的總匯。學術界壹般認為,古禮來源的歷史久遠,就《儀禮》而言,周公可能做過增刪,孔子也做過壹定的整理,其成書的年代大概在春秋和戰國之際。
2、《禮記》
古時候也稱作《禮》或者《記》。《禮記》和《儀禮》是什麽關系呢?朱子認為,“禮”指《禮經》,即指《儀禮》;而“記”,是對《儀禮》的註釋和補充或總結。按朱子的觀點,《儀禮》是經,而《記》是傳,是用來解釋《儀禮》的。至西漢,《禮記》還不是經,但是它的地位在西漢以後就已經得到了確立。到唐代,《禮記》正式成為經。
3、《周禮》
也叫《周官》,是壹部記載周代典章制度的書,主要是談官制,由此關涉到極為豐富的內容。如“天官冢宰”,是將中央壹級官員的制度設立、官員設置的。後世官制“六部制”的設立,其實正是本於《周禮》的六官,即本於《周禮》的政治制度設計和官員設置。
“三禮”的理念介紹:
“三禮”是先祖法治思想的濫觴,不能狹隘地曲解禮的內涵和初心。齊家治國平天下,壹切皆有禮度,有原則,有執行,這是幾千年不變的行為規範,它公平維系社會秩序,禮治也就是法治的前身,是以敬畏心遵從道德的戒律,履行家國天下的規範與原則,既有宗教式敬畏與情感認同,又有法治的思維與理念。所以才千年不變,可以說已經融進國人血液了。
“三禮”的要義、原則及其具體執行模式亙古不變,深入民心,是中華民族的信仰體系,形成了東方文化的特色,那些帶有宗法性質的準則已無可置疑地滲透到人民的觀念之中,塑造了壹代又壹代國人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