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針灸銅人是如何制作的?
王(約987 ~ 1067),又名,宋代著名針灸師。曾在醫學研究機構翰林醫學院任醫官,在宮省為皇室服務。他對針灸理論、技術和古代醫學書籍中的唐明插圖進行了深入研究。因此,他奉宋仁宗聖旨後,對人體解剖、穴位定位、經絡循行、針灸適應癥等做了進壹步的深入考察。,系統總結了歷代醫家反復實踐穴位和適應癥的豐富經驗,刪節迷信,增加古今治法,撰寫了《同仁腧穴針灸圖說》三卷。它於公元1026年出現在宋仁宗,次年由翰林醫學院印刷出版。宋仁宗看後認為“經書訓詁雖精,學者多失”,指出“心不如目,言不如案”,於是“重新命人為造鑄銅,以內臟,邊註谷、井、洞、洞,邊刻碑文,使觀者腐而先,疑者松懈。根據這壹要求,王設計並鑄造了兩尊針灸銅像。這兩個銅人,大約人體大小,由宋仁宗翰林院於公元1027年鑄造。趙真的聖旨將壹個翰林醫學研究院和另壹個安置在索國寺的仁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