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道教有甚麼經籍

道教有甚麼經籍

首先是對於道教德建立有幫助的兩部古籍:《黃帝內經》和《周易》。

《黃帝內經》:道教最早的醫學思想,來源於中國春秋至戰國時代所成書的最古老的醫學著作《黃帝內經》。

《周易》:道教的最終形成,還有賴於從西周時代到戰國晚期《周易》這部書的出現。

其次是理論基礎部分:除《道德經》之外還有《莊子》。

《莊子》:《莊子》書中提出的超脫、逍遙、養生、修道的生活原則成為後來道家思想的寶貴文化財富,也為後來道家避世遁世的修煉方式提供了知音的原則精神,從魏晉時期開始,莊子也被後人們尊為道教的重要創始人之壹。

再次就是道教中最重要的宗教典籍:包括:

1《太玄經》,其中,《老子道德經》只是其中的第壹部,還有托名西漢文帝時期河上公《老子道德經河上公註(章句)》、東漢張道陵《老子道德經想爾註》、魏晉王弼《老子微旨略例》、以及《老子妙真經》、《老子西升經》、《老子中經》、《老子內解》、《老子節解》、《高上老子傳》、《無上真人內傳》、《歷藏經》、《玉歷經》等道教典籍著作。

2《黃帝陰符經》上中下三篇章,據傳為戰國秦漢時書,或者北魏道士寇謙之所著。

3《正壹經》,張陵五鬥米道所傳經箓,北魏寇謙之始做,核心是《正壹盟威箓》。

4《太平經》,於吉《太平清領書》壹百七十卷

5《太清經》,專門論述服食金丹的著述。

6《三皇經》,產生於東漢末年的三國至魏晉時期,與《上清經》和《靈寶經》合稱為“三洞真經”。其中,帛和的《三皇經》,即《小有三皇(黃)文》,也稱作《小有經》;《大有三皇(黃)文》,也稱作《大有經》。這是研究三皇、符文、神鬼、養生、齋戒的專門著述。此書在唐代受到官方禁止。

7《靈寶經》,產生於漢晉年間,《太上靈寶五符》是最早的靈寶經,以符咒為主,其中,最重要的是《度人經》。特別值得壹提的是,《道藏》洞玄部所收錄的《靈寶領教濟度金書》,是道教現存最大的壹部經書。自南宋靈寶派道士寧全真傳授後,由元代初年林靈真編輯而成。最初原書只有12卷,經過元明兩代道士的屢屢增補,達到320卷,分為20品。書中的內容包括立壇法度、齋醮科儀、祈禳煉度、齋儀程式、儀軌表章、偈贊頌詞、符箓圖像等重要文獻。

8《上清經》,產生於晉代,東晉丹陽句容道士楊羲(或西晉魏華存)《上清大洞真經》六卷三十九章。特別重要的是《黃庭經》,還有其中西晉魏華存的《黃庭內景經》。

9《重玄經》,隋唐時期,代表人物成玄英著述《南華真經註疏》,典籍著作《玄門大義》、《太玄真壹本際經》、《道德真經註》。

10《北鬥經》,崇拜北鬥神的典籍著作《太上玄靈北鬥本命長生妙經》、《玉清無上靈寶自然北鬥本生真經》、《太上北鬥二十八章經》等等。

11《善書》,從北宋末年開始的勸善典籍著作《太上感應篇》,是最早的代表作。再以後,《文昌帝君陰騭文》、《關帝覺世真經》等等。

12《雷法經》,宋道士王文卿創立道教神霄雷法派,以後,宋元時期,清微派發展雷法學說,見《清微神烈秘法》。

13《全真經》,宋王重陽創立道教全真派,傳下《重陽立教十五論》壹卷、《重陽教化集》三卷、《重陽分梨十化集》二卷、《重陽真人授丹陽二十四訣》壹卷、《重陽真人金關玉鎖訣》壹卷,全部為全真典籍。此外,邱處機的《石番溪集》六卷(《道經》太平部),《大丹直指》二卷,也是全真弟子內丹理論和行功方法的重要著作。

14《內丹經》,最初發展於唐末五代時期,明清時期達到高潮,早期著作《秘傳正陽真人靈寶畢法》,後期《悟真篇》、《黃庭經》、《參同契》等著作。

15 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註解的《清靜經》(《太上老君說常清靜妙經》),產生於宋元時期的《凈明經》,黃元吉的《凈明忠孝全書》,核心是貫徹老子清靜無為,修身養性,以及後來儒家的忠孝倫理道德觀念。

以上的道教典籍只是壹個大致的排列,為愛好道教理論的人提供壹個讀書的參考,不具有權威性。其中,南朝道士陶弘景十分重要的著作《真誥》和《登真隱訣》,唐末五代道士譚峭的《化書》,都是道教的經典著作,都未包括在內。道教典籍中有的字數篇幅雖小,整個道經總***不足百字,比如《太上大通經》、《高上玉皇胎息經》等等,但重要性不容忽視,是為道士默誦用的修煉法訣。也是道士們為人煉度亡魂陰鬼、超升脫離幽冥所不可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