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孫堅字文臺文言文閱讀答案

孫堅字文臺文言文閱讀答案

1. 《三國誌》:孫堅字文臺,吳郡富春人,蓋孫武之後也.

獨破海盜

原文

孫堅字文臺,吳郡富春人,蓋孫武之後也。

少為縣吏。年十七,與父***載船至錢唐,會海賊胡玉等從匏裏上掠取賈人財物,方於岸上分之,行旅皆住,船不敢進。

堅謂父曰:“此賊可擊,請討之。”父曰:“非爾所圖也。”

堅行操刀上岸,以手東西指麾,若分部人兵以羅遮賊狀。賊望見,以為官兵捕之,即委財物散走。堅追,斬得壹級以還;父大驚。

由是顯聞,府召署假尉。

翻譯

孫堅字文臺,吳郡富春人,大概是孫武的後代。

少年時為縣吏。十七歲那年,他和父親壹同乘船到錢塘,正碰上海盜胡玉等人從匏裏上來搶劫商人財物,正在岸上分贓,過往行人都停住,船只不敢向前進。孫堅對父親說:“這些海賊可以擊破,請讓我去討伐他們。”父親說:“這不是妳對付得了的。”孫堅將要持刀上岸,用手向東西指揮,好象分派部署人馬包抄海盜的樣子。盜賊們遠遠看見,以為官兵來捕捉他們,當即扔下財物四散而逃。孫堅追去,砍下壹個盜賊的首級回來。他的父親非常驚奇。

由此名聲變大, *** 找他做假尉。

翻譯:孫堅字文臺,吳郡富春人,大概是孫武的後代。蓋,是”大概“,發語詞,表示推測,估計的意思。

2. 王復傳文言文閱讀答案

王復,字初陽,固安人。正統七年(1442)考中進士。授予刑科給事中。聲音洪亮,容貌壯美,善於陳述自己的想法上奏。提升為通政參議。也先侵犯京師,邀約大臣出去迎接上皇。眾人不敢前去,王復請求出行。於是升遷為右通政,代理禮部侍郎,與中書舍人趙榮偕同前往。敵人露出刀刃夾道威脅他們,王復等人不為此而恐懼。返回後仍擔任通政事務,再升遷為通政使。

成化元年(1465),延綏總兵官房能上奏追趕襲擊河套部眾,皇帝降旨獎勵犒勞。王復認為七百裏奔赴作戰不恰當,並擔心因企求意外成功而挑起爭端,請敕令告誡曉諭,皇帝認為他說得對。晉升為尚書。

錦衣千戶陳玨,本來是畫工。到去世時,侄子陳錫請求繼承百戶。王復說:“世襲雖然是先帝的命令,然而不是戰功,應不許可。”於是停止。

毛裏孩侵擾邊境,皇帝命令王復出京巡視陜西的邊疆守備。從延綏到甘肅,觀察地勢,進言說:“延綏東起黃河岸邊,西至定邊營,縈繞二千多裏。險要關口全在內地,而境外並無屏障,只憑墩堡來防守。軍隊反而駐紮在裏面,老百姓卻居住在外面。敵人壹旦入境,官軍還沒有行動,老百姓已經被掠奪完了。再加上西南抵達慶陽,相隔五百多裏,烽火不能連接,寇賊到了,老百姓還不知道。請遷移府谷、響水等十九個堡壘,置於接近邊疆的重要之地。而從安邊營至慶陽,從定邊營至環州,每二十裏築墩臺壹個,***計三十四個。隨著地勢修建壕溝和城墻,以求聲息相聞,易於防守抵禦。”奏章呈上去後,皇帝都聽從了他的建議。

改派王復到工部。王復嚴格遵守法令制度,聲名超過在兵部。當時中官請求修築皇城西北面的回廊,王復提議放緩這件事。給事中高斐也說災害頻繁,不宜役使萬人作無益的事情。皇帝都不許可。中官率領騰驤四衛軍的,請求發給棉上衣和鞋褲。王復堅持不許可,說:“朝廷制造這些東西,本來是給出征的士兵,使得即日出發,不用煩勞去縫制。京軍則每年供給冬衣的布和棉花,這是已成的制度,怎能改變?”大應法王割實巴去世,中官請求建寺造塔。王復說:“大慈法王都只建了塔,沒有建造寺廟。現在不應該創立這個制度。”於是只是命令建塔,還是派遣四千名士兵供其役使。

王復喜歡古籍愛好學習,遵守廉潔約束的準則,跟人相交沒有城府,當官識大體,在工部任職十二年,碰上災害變異,諫官說他衰老,王復請求退休。皇帝不許。過了兩個月,諫官又彈劾王復。皇帝於是傳旨,命令他辭官歸鄉。死後,被贈予太子太保,謐號莊簡。

3. 曾南仲文言文閱讀理解答案

譯文供參考:

古臺觀豫章的晷與漏,是曾南仲制造的。曾南仲自年輕時就精通天文學,宣和初年考中進士,被授於南昌縣尉的官職。當時龍圖孫公是大帥,對他特別珍愛重視。曾南仲於是請求重新制造晷與漏,大帥特別高興,就命令曾南仲召集匠人制造。於是就熔化了金屬作為壺,雕刻了木頭作為箭,壺的後面設置了四個盆壹個斛,壺內的水靠盆供給,盆內的水靠斛供給,它的註水就是銅虬張著嘴吐出來。箭的旁邊設置了兩個木偶人,靠左邊的白天司刻,夜裏司點,它的前面設置了壹塊鐵板,每到壹刻壹點時,就擊打鐵板來告訴人們。右邊的白天司辰,夜裏司更,它的前面設有銅鉦,每到壹辰壹更時,就通過鳴鉦來告訴人們。又設置了兩個木圖,其中壹個用木頭,舉起它來測太陽的影子。另外壹個用水,轉動它來測量天體運行情況。制造的器物特別精致,制作的方法特別嚴密,都是以前沒有的。曾南仲夜裏觀看天象,常常預言天象的遷移變化和日月星辰在運行軌道上的位次。曾經說有某星某夜當過某分,當時正是深冬嚴寒季節,他仰臥在床上,揭開屋頂的瓦來觀看。偶然在霜下睡著了,就被寒氣入侵而死去。他的學問可惜沒有流傳下來。

4. 殷雲霽文言文閱讀理解答案

譯文

明武宗正德年間,殷雲霽(壽張人,字近夫)任清江知縣。縣民朱鎧死於文廟西邊廊下,不知道兇手是誰,但有壹封匿名信,說:“殺死朱鎧的是某人。”某人和朱鎧有舊仇,大家都認為很可能是他。殷雲霽說:“這是真兇嫁禍他人,要誤導我們的調查。朱鎧左鄰右舍誰和他親近?”都回答說:“姚姓屬吏。”殷雲霽就將所有屬吏聚集於公堂說:“我需要壹個字寫得好的人,各呈上妳們的字。”屬吏之中,姚明的字最像匿名信的筆跡,殷雲霽就問他:“為什麽殺朱鎧?”姚明大驚,只好招認說:“朱鎧將到蘇州做生意,我因貪圖他的財物,所以殺他。”

註釋

①緩治:延緩破案。

②狎:親近。

5. 初中文言文王守壹的翻譯及習題答案

王守壹

唐朝貞觀初年,洛陽城有個平民百姓叫王守壹,自稱是終南山人,經常背著個大壺賣藥,有人求他買藥買不到的,必然病重而死;如果他急忙趕著沒病的人送給他藥,這人十天後必定染上重病。有個叫柳信的,祖祖輩輩住在洛陽,他家有萬貫財產,卻只有壹個兒子。兒子成年後,忽然在眉頭生出個肉塊。多次讓人治療,肉塊也不能除掉,聽說有這麽個王守壹,他便親自登門祈求,請到家裏後,便叫出兒子讓他看。王守壹先點上香,叫人擺上酒肴果脯,就像祭奠什麽壹樣,然後才從藥壺裏取出壹丸藥。用嘴嚼壹嚼攤敷在肉塊上,又叫擺上酒肉筵席。不多時,肉塊破了,有壹條小蛇露出來掉在地上,長約五寸,五彩斑斕,漸漸長到壹丈左右長。王守壹把筵席上擺的酒喝光了,對著蛇呵叱壹聲,那條蛇便騰空躍起,頓見雲露繚繞天色昏暗。王守壹忻然自得地騎著蛇飛去,不知飛到了什麽地方 左宗棠大腹便便,茶余飯後,也總喜歡捧著自己的肚皮說:“將軍不負腹,腹亦不負將軍。”有壹天,他心情大好,而不是小好,便效仿蘇東坡當年的口吻聲氣問周圍的人:“妳們可知道我肚子裏裝的是什麽?”這問題壹出,可就熱鬧了,有說滿腹文章的,有說滿腹經綸的,有說腹藏十萬甲兵的,有說腹中包羅萬象的,總之,都是惟恐馬屁拍得不夠響。可不知怎的,左宗棠這回卻拗著勁,對那些恭維的話無動於衷,腦袋瓜搖了又搖。帳下有位小營官在家鄉原是個放牛伢子,他憑著樸素的直覺,大聲說:“將軍的肚子裏,裝的都是馬絆筋。”左宗棠壹拍案桌,跳起身來,誇贊他講得太對了。這小鬼就憑壹句正點的話,破格提拔。湖南土話稱牛吃的青草為“馬絆筋”。左宗棠生於古歷壬申年,屬猴,但他最喜歡的卻是牛,喜歡牛能負重行遠,為此他不惜詭稱自己是牽牛星降世。這話可不是說著好玩的,他在自家後花園裏,專門鑿了口大池子,左右各列石人壹個,樣子酷似牛郎和織女,此外,還雕了壹頭栩栩如生的石牛,置於壹旁

6. 文言文閱讀及答案《新唐書列傳第四十壹》:陸象器識深邃

及善,洺州邯鄲人。父君愕,有沈謀。高祖入關,拜君愕大將軍,封新興縣公,累遷左武衛將軍。從太宗征遼,領左屯營兵,與高麗戰駐蹕山,死於陣,贈左衛大將軍、幽州都督、邢國公,陪葬昭陵。

及善以父死事,授朝散大夫,襲邢國公爵。皇太子弘立,擢及善左奉裕率。太子宴於宮,命宮臣擲倒,次至及善,乃辭曰:“殿下自有優人,臣茍奉令,非羽翼之事。”太子謝之。高宗聞,賜絹百匹。除右千牛衛將軍,帝曰:“以爾忠謹,故擢三品要職。群臣非搜辟,不得至朕所。爾佩大橫刀在朕側,亦知此官貴乎?”病免。召為衛尉卿。垂拱中,歷司屬卿。山東饑,詔為巡撫賑給使。拜春官尚書。出為秦州都督、益州長史,加光祿大夫,以老病致仕。

神功元年,契丹擾山東,擢魏州刺史,武後勞曰:“逆虜盜邊,公雖病,可與妻子行,日三十裏,為朕治邊,使為屏蔽也。”因延問朝政得失,及善陳治亂所宜,後悅曰:“禦寇末也,輔政本也,公不可行。”留拜內史。來俊臣系獄當死,後欲釋不誅。及善曰:“俊臣兇狡不道引亡命汙戮善良天下疾之。不剿絕元惡,且搖亂胎禍,憂未既也。”後納之。盧陵王之還,密贊其謀。既為皇太子,又請出外朝,以安群臣。

及善不甚文,而清正自將,臨事不可奪,有大臣節。時二張怙寵,每侍宴,無人臣禮,及善數裁抑之,後不悅曰:“卿年高,不宜待遊燕,但檢校閣中。”遂乞骸骨,猶不許,改文昌左相、同鳳閣鸞臺三品。卒,年八十二,贈益州大都督,謚曰貞,陪葬乾陵。

(節選自《新唐書·列傳第四十壹》,有刪改)

註:①擲倒:古代雜技的壹種,表演時倒行而舞。②垂拱:武則天主政時的年號。

參考譯文

王及善,洺州邯鄲人。父王君愕。深沈有智謀。高祖率領義軍入定關中的時候,任王君為大將軍,後被封為新興縣公,升遷左武衛將軍。王君愕跟隨太宗征遼東,兼領左屯營兵馬,與高麗戰於駐蹕山,王君愕沖鋒陷陣,力戰而死。被賜予左衛大將軍、幽州都督、邢國公,陪葬昭陵。

王及善因父死於王事而授朝散大夫,襲爵邢國公。太子李弘被立,王及善被提拔為左奉裕率。太子在宮中宴飲時命宮內大臣倒行而舞,輪到王及善時,他拒絕說:“殿下自有樂官,我如果奉命,恐怕不屬對殿下輔佐之事。”太子道歉而讓他離開。高宗聽到此事後而特加獎慰,賜絹百匹。不久,又授右千牛衛將軍,高宗對他說:“朕因為妳忠心謹慎,所以授妳三品要職。其他人非征召不能到朕的處所,卿佩帶大橫刀在朕身邊,卿知道這個官尊貴嗎?”不久,因病免職,後又起用任衛尉卿。垂拱年中(687),王及善任司屬卿。當時,山東饑荒,王及善任巡撫賑給使。不久,任春官尚書,調任秦州都督、益州長史,並加授光祿大夫。因年老多病請求告老還鄉。

神功元年,契丹作亂,山東不安,又起用他為滑州刺史。武則天對他說:“逆賊侵犯邊境,卿雖有病,可以帶上妻子兒女每天走三十裏,(慢慢地去上任),替朕治理好邊境,使它成為抵禦敵人的屏障。”趁此時武則天又詢問朝廷得失,王及善詳細陳述了治亂之宜十余條,武則天說:“那是小事,這才是根本大事,卿不可前去。”於是留在朝廷任內史。來俊臣犯事被逮捕入獄,被有司判為極刑,武則天想赦免不殺他。王及善奏道:“來俊臣兇殘狡猾,不合仁義,帶領亡命之徒,誣陷殺戮善良的大臣,天下人都很痛恨他。臣認為如果不除掉首惡,將會成為禍亂的根源,禍患不會終了。”武則天接納了他的意見。不久,武則天將要立廬陵王為太子,廬陵王回來後,王及善幫助他謀劃。等到廬陵王成了太子,王及善又請太子到外朝來撫慰人心。

王及善雖不很擅長文辭,但在職總是以清正自持,臨事堅定不改變,有大臣之節。當時,張易之兄弟依仗受寵,每次侍宴,都無人臣之禮。王及善多次批評制止這種行為,武則天不高興,對王及善說:“卿已年高,不適宜參與這類遊樂,只審查閣中事就可以了。”於是王及善乞請告老還鄉,未得到允許。改任文昌左相,同鳳閣鸞臺三品。去世,享年八十二歲。追贈益州大都督,謚號為貞,陪葬乾陵。

7. 文言文擴展閱讀《曳尾塗中》的答案

原文:

莊子釣於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願以境內累矣!” 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 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寧其生而曳尾塗中乎?”

二大夫余曰:“寧生而曳尾塗中。”

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

譯文:

莊子在濮河釣魚,楚國國王派兩位大夫前去請他(做官),(他們對莊子)說:“想將國內的事務勞累您啊!”莊子拿著魚竿沒有回頭看(他們),說:“我聽說楚國有(壹只)神龜,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國王用錦緞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廟的堂上。這只(神)龜,(它是)寧願死去留下骨頭讓人們珍藏呢,還是情願活著在爛泥裏搖尾巴呢?”

兩個大夫說:“情願活著在爛泥裏搖尾巴。”

莊子說:“請回吧!我要在爛泥裏搖尾巴。”

8. 朱國良閱讀答案 《臉色可讀》

1.針砭時弊是議論文的重要功能。讀了這篇文章,妳認為作者寫此文的原因是什麽?

答:有些人壹旦擁有了財富地位,就會在臉上表露出市儈勢利,給人不可壹世之感,作者寫此文就是對這種人提出批評。

2.作者對“臉”的內涵又怎樣的理解?

答:臉是背景,臉是身份,臉是信號,臉是征兆,臉是自尊,臉是光彩和門面。

3.文章從哪幾個方面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答:臉色總是心態的表露,讀臉色可以讀出人情。

4.第六段中。作者說:要是有人闊了,問題也就來了。問題指的是什麽?

答:有了嫉妒病的發作,上面寫著市儈和勢利,擦抹的顯然是銅臭和濁粉

5.文章結尾談到魯迅先生列的等式時說:這自然是別有深意在。閱讀文章,妳對這得“深意”怎樣理解?

答:有些人像畜生壹樣,沒有人性,臉色可以讀出心態,讀出人情、

6.文學作品中,有許多人有壹張善變的臉,他們的臉就是壹張人性的名片,請說出給妳留下最深印象的壹位,並說出其變化。

答:《變色龍》的奧楚蔑洛夫,紅樓夢裏的王熙鳳

9. 郝景春傳文言文閱讀答案

譯文供參考:

郝景春,字和滿,江都人。鄉試中舉,授鹽城教諭,因犯過失而罷職歸家。啟任陜西苑馬寺萬守監錄事,後調為黃州照磨,代理黃安縣事。到任剛三日,農民義軍突然來攻城,景春等堅守八天八夜,義軍撤走。

崇禎十壹年(1638),升任房縣知縣。農民起義軍領袖羅汝才率九營之眾向熊文燦請降,文燦同意受降,而汝才又猶豫起來。景春單騎至義軍兵營去勸說,並與汝才及其同黨白貴、黑雲祥歃血為盟。汝才到文燦軍門投降,而所部諸營分駐於竹奚谷、保康、上津,自己與貴、雲祥駐於房縣城郊。當時,鄖陽各縣城墻都被破壞,只有房縣有賴於景春安撫,大體上可以防守。然義軍雜處其間,居民日夜不安。景春與主簿朱邦聞、守備楊道選壹方面修理防禦工事,壹方面與義軍諸營和睦相處。

崇禎十二年(1639)五月,張獻忠在谷城舉兵反明,約汝才壹同行動。景春子郝鳴鑾還是生員,有萬夫不敵之勇,他對其父說:“房縣城為敵攻擊目標,僅疲憊瘦弱的士兵不過二百人,城何以守住?”便穿上鎧甲去見汝才說“:妳難道不念曾與我父親燒香盟誓之言嗎?希望妳慎重,不要與張獻忠壹同作亂。”汝才假意允諾。鳴鑾察覺出汝才的允諾並非真心誠意,回來與道選領兵登城防守,而獻忠所遣前鋒已至城下。鳴鑾等斬義軍將領上天龍,遣使向熊文燦求援,去了十四次,都未見到文燦。

不久,義軍大隊人馬至房縣城下,獻忠兵打白旗,汝才的隊伍打紅旗。忽然兩軍合在壹起並力圍攻。義軍將領白貴、黑雲祥向城上高呼:“把城讓給我們,保證無事。”獻忠又令張大經來勸降。景春在城上大罵,鳴鑾且守且戰,堅持了五天五夜。義軍損失不少,獻忠左足受傷,其心愛戰馬也被殺死。守軍指揮張三錫開北門放汝才入城,城被攻破,道選在巷戰中犧牲。大經促使汝才勸景春投降,景春不肯。又問他府庫財物何在,景春厲聲道“:庫藏若還有財物,妳們也破不了城!”義軍殺壹典史、壹守備來恐嚇他,景春終不屈服,與其子鳴鑾壹道被殺。其仆陳宜和朱邦聞壹家都死。朝廷聞知,贈景春尚寶少卿,建祠奉祀,後又改贈太仆寺少卿。

10. 文言文閱讀題之元史·王思誠傳

譯文供參考: 王思誠,字致道,黨州嵫陽人。

祖輩務農。思誠天資過人,七歲拜師學《孝經》、《論語》,都能背誦。

至治元年(1321)中進士,任管判官,後召至京師任國子助教,又改任翰林國史院編修官。以後又轉任待制。

至正元年(1341),升遷為奉議大夫、國子司業。次年任監察禦史,上疏順帝,言京城壹帶去年秋不下雨,冬亦無雨,春又有蝗災,加上黃河決堤,此系陰陽失調。

請發卒堵決,給災民死者以棺木,這樣可協調陰陽,消除水旱災禍。思誠到檀州巡察,首先提出:“那裏采金冶鐵提舉司設置監獄,管理囚犯,讓服刑人帶著腳鐐刑具來舂金礦。

該獄原望給囚徒衣食,然自天歷(1328)以來,不供衣食,因而餓死者達三十余人,瀕臨死亡者又有數人。他們本罪不該死,現在卻被餓死,還不如施杖刑速死為好。

何況州縣沒有囚糧,讓輕重罪犯都死在獄中。獄吏謊報他們生病時間之長短,用藥次數之多少,以掩蓋其失職。

呈請制定以囚犯病死獄中之多少來衡量看守者罪行輕重之法令。”又說“:燕南、山東鄰近京師,近幾年來,饑饉相繼,群盜四起,巡尉弓兵與提調捕盜官,聯合鄰境,***同征剿,然而賊在南,他們卻會合於北,賊在西,他們卻會合於東。

及與賊相遇,他們又望風而逃。請立法嚴禁。”

又言“:初開海運漕糧,置海仙鶴哨船四十余艘,往來巡邏以保護漕船。如今這些哨船損害十數艘,只活動於劉家港口,以捕盜為名,實不出海。

以致海盜猖獗。應該在萊州洋等處分兵把守,不讓在島嶼旁停泊船只,禁止鎮民與船夫通婚,有能捕捉盜賊的獎給船只;捉住賊首的,賞賜官職。

仍移江浙、河南行省兵民,戍守江海口道,待查清返程海商若非寇賊後,才準許船只停泊。到第壹年糧船開航之前,派遣將士乘海仙鶴於二月下旬入海,這樣海道大概就可以安寧了。”

朝廷采納了這些建議。 松州的官吏為得到賄賂而故意誣陷百姓,向臺臣訴冤的就有四十人,於是命思誠查問。

思誠以其他名義秘密去松州,逮捕監州以下官員二十三人,都判了罪。豐潤縣壹囚犯,年紀最小,因戴刑具將至死,引起思誠懷疑,問他,他說:“傍晚遇見三人,與他們同行,半夜他們便用尖刀逼我走在前面,到壹老百姓家門前,他們大家都進去了,讓我壹人留在戶外,我就偷偷地到縣府報告,還未報案,就被抓住了。”

思誠於是判了有司的罪,那少年獲釋了。 思誠出任河南、山西道肅政廉訪司僉事,到武鄉縣巡視,監縣出來迎接,思誠暗地對隨從說:“此人定是貪官。”

不久,果然有人在路旁訴冤,思誠問他“:是控訴監縣奪妳的馬的吧?”那人說“:是。”於是將監縣問罪。

隨從問思誠為何預先能知道此事,思誠說:“穿著破爛的衣服,騎著駿馬,不是詐取來的又是什麽?”陜西行臺寫公文給思誠“,希望疏通黃河三門,設立水陸站,直通關陜。”思誠會同陜西、河南憲臣及郡縣長官去察看,大家都害怕地險路隘,想用假話回報,思誠生氣地說“:我們自己欺騙自己,怎麽督責他人?以什麽態度對待朝廷?妳們稍停壹會兒,我要親自到那裏看看。”

大家都害怕地跟著他,黃河中灘磧之路壹百多裏,礁石錯出,無路可走,便下馬徒步,攀藤前行。大家疲乏得喘著氣,流著汗,卻不敢說什麽。

行了三十裏路,推測走不通了,就作詩敘述經過的險情,被執政者采納,取消了行臺的建議。 後來召他編修遼、金、宋三史,又調任秘書監丞。

剛巧國子監的學生率領著人相鬥,又再任命他為司業。思誠召集學生在堂下,開除了五個帶頭相鬥的學生,受降齋處分的七十人,對學習勤奮的升級,學習懶惰的除名,從此大家更加互相勉勵,於是越級提升思誠為兵部侍郎。

因母親病逝,扶柩南歸。守喪期滿,起為太中大夫、河間路總管。

磁河水決堤泛濫成災,思誠召集民工修堤,日夜興工,壹個月便完成,是年農業獲得好收成。南皮民祖輩曾沿禦河種柳, *** 征稅,名曰“:柳課”。

黃河決堤,把這些柳樹都淹沒了,而官府仍舊征稅,十余年來不止,人民交加貧困,思誠奏請朝廷免除。所轄景州廣川鎮是漢代董仲舒的家鄉,河間尊福鄉有博士毛萇的舊居,思誠皆請於該兩處建立書院。

其後,思誠奉召回朝,拜禮部尚書。 至正十二年(1352),各地人民失業者多,順帝命名臣去巡察,思誠至河間及山東諸路,召集父老,宣揚皇上關心民間疾苦的恩德,百姓莫不感激淚下。

思誠又召還至京,升遷為國子祭酒,不久又拜為禮部尚書,主持科舉考試。又升為集賢侍講學士,兼國子祭酒。

他應詔奏進七事:壹曰置行省丞相,二曰寬內郡征發,三曰淘汰冗兵,四曰改進祿秩,五曰罷行兵馬司,六曰復倚郭縣,七曰設常選。不久出任陜西行臺治書侍禦史。

十七年(1357)春,紅巾軍攻陷商州,奪取七盤,占據藍田縣,距奉元僅三十裏,思誠在安西王月魯帖木兒官邸會見豫王阿剌忒納失裏及省院官,大家萬分恐懼,拿不出任何對策,思誠說“:陜西是要地,關系天下得失,察罕帖木兒是河南名將,賊壹向害怕他,應該派使臣去求援,這才是上策。”戍將憎惡豫王之兵排擠自己,始終久議不決,思誠說“:我軍力弱,失守於早晚之間,到時候誰來負責?”於是寫信給察罕帖木兒曰“:河南是京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