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圖片所反映的是唐代的壹項什麽文體娛樂活動?他是當時的那個國家傳入中國的?(騎馬擊球彩繪陶俑)

圖片所反映的是唐代的壹項什麽文體娛樂活動?他是當時的那個國家傳入中國的?(騎馬擊球彩繪陶俑)

我國古代馬球起源分析

2004-03-09 01:13:00 李秀梅 章鶯

--------------------------------------------------------------------------------

關於馬球起源問題的研究,相當壹段時期以來已經積累了壹大批古代馬球運動的資料,學者們對其研究也已取得了相當大的成果。但總起來分析,還沒有確立壹個***同的認識,這主要集中在馬球運動的起源方面。

這裏,我們結合國內外的文獻記載和發現的有關文物資料,主要就古代馬球運動起源問題的三種觀點逐壹分析,並提出我們的認識。

1.關於馬球運動起源於波斯說。自向達、羅香林二位先生提出以後,不少研究者在經過壹定的分析後,曾提出過不同的看法,其中尤以唐豪先生的分析較為充分。唐先生認為:第壹,"現代馬球之稱為Polo,語源出於我國藏族,不是取名於波羅樹。可證唐代拔汗那國的毬場(杜環《經行記》所載),並不與波羅林發生什麽關系。"第二,在中國古代,"'打毯'這個名稱,足早見於五世紀六十年代左右(隋唐以前)梁朝宗懍所著的《荊蓬歲時記》,根本不符合於羅香林所雲'波斯原名為gui,唐人音譯為毬'的說法"。也就是說,打毬壹詞出現於中國的唐代以前,並不是唐人據波斯語中的gui壹詞譯來得①。

與馬球運動起源於波斯說相近,郝更生先生在其1926年出版的英文版《中國體育概論》壹書中,還提出了馬球是經過波斯傳到土耳其斯坦和西藏,然後在中國普遍流行起來的觀點。他的主要根據是:"900年前波斯壹位作家記載,約在公元600年左右,和波斯薩珊王朝末代皇帝Khosrau Parwis結婚的壹個基督教女子希萊恩,聯合了許多貴族婦女和她配合,同'夏'的馬球隊進行了壹場對抗賽"②。但是,由中國古籍《舊唐書》西戎傳和《新唐書》西域傳中有關波斯歷史的記載看,能與Khosrau Parwis對音的是"卑路斯"。他是六八世紀之間的人物、並不是6世紀左右的人物。而這與中國漢魏時期出現的記載馬球活動的《名都篇》已經相隔了5個世紀,因此這壹結論也是說不通的③。

此外.據英國於1936年出版的有關著述記載,波斯馬球競賽被稱為"Chaugan",而其發音近似於中國古代"鞠桿"的方言④。"鞠桿"即是球仗,這壹相近的對音字,也間接證明了波斯盛行的馬球是受到了中國流行的馬球活動的影響。

2.關於馬球起源於吐蕃說。雖然首倡者陰法魯先生從語音學著手,對向達、羅香林二先生所考證的"波羅波斯名為gui"之說提出了異議,並進壹步考證出波斯語的gui字應是漢語毬字的音譯。但他同時又根據波羅壹詞是出於英語的polo,亦即馬球之意,而其發音又來源於藏語的"波郎"(Polon)或藏語的"氌氆"(Pulu),並由此推斷馬球運動最初應出現於吐著,至唐代初年傳入中原並興盛起來⑤。不過,有壹點需要說明的是,無論是"波郎",還是"氌氆",在拉薩藏語中其實是對壹切球和球形物體的統稱。而拉薩地區的這壹稱呼則來源於西藏牧區的"扒啰",扒指圓形物體,而扒啰系指用皮革制成的圓形物體,因此,僅據此推斷馬球運動起源於吐蕃地區,似有些牽強⑥。

3.關於馬球起源於中原壹帶的觀點。最初僅僅依據的是漢魏時期曹植《名都篇》中的記載。但由於證據乏力,又加之學者們對《名都篇》中"連騎擊鞠壤"的"擊鞠"有著不同的理解,所以,雖然對此觀點附和者眾多,但更需確鑿的資料再加論證。

生活在公元六八世紀的唐代詩人蔡孚曾作《打毬篇》壹詩。詩中寫道:"德陽宮北苑東頭,雲作高合月作樓。金錘玉鎣千金地,寶杖佩文七寶毬。……***道用兵如斷蔗,俱能走馬入長揪。……奔星亂下花場裏,初月飛來畫杖頭。自有長鳴須決勝,能馳迅足滿先籌。薄暮漢宮愉樂罷,還歸堯室曉垂旒。"⑦在這首詩中,所提到的"德陽宮"即是在漢末被董卓燒毀的東漢洛陽宮殿。而詩中描述的"德陽宮北苑東頭"的馬球場及"能馳迅足滿先籌"、"薄暮漢宮愉樂罷"的馬球競賽,都是參考當時尚未佚佚的漢代舊籍的記載寫成的。因此,由這壹條資料可以看出,東漢時期已經流行馬球運動,而且於宮中還修建了專用的馬球場。

年在甘肅省敦煌市西北的馬圈灣漢代烽燧遺址發現的西漢中期的球形實物,對這壹觀點可以說是起到了壹些旁證作用。目前,雖然對這類球形實物還有不同的看法,但根據報告的描述和我們在長城博物館看到的實物,把其作為壹只馬球活動用球,應有壹定的道理。

據元人熊夢祥的《析津誌》載:"壹馬前馳,擲大皮縫軟毬子於地,群馬爭驟,各以長藤柄毯杖爭接之"。這裏的大皮縫軟毬子,也就是牛皮馬球,在牛皮裏面填上壹層毛發之類的物質,成為軟球。也可能像古代日本那樣是在木質球外包壹層牛皮。在中國古代馬球活動中,所用的馬球有壹種是外包皮,內置毛發等類的"軟毬"。此外,至遲在公元前5世紀出現的馬球的另壹稱呼"打毬"的毬字,在其構造上,"左旁由'毛丸"而來,所以從毛。這個毬字的右旁根據用球'招來'擊和用杖'索取'擊,所以從求"⑧。這也是早期馬球活動曾用過"毛九"壹類球的證據。

另外,在日本占籍《倭名類聚抄》壹書中,為了說明"打球"的來源,於其"打毬"條下引"唐韻雲:毛丸,打者也"⑨。"毛丸"就是用毛揉成的球,《太平禦覽》所引《風俗通》對此已有記述⑩。《風俗通》是東漢中平六年(189年)泰山太守應劭所編,這印證了至遲於東漢時期,"毛丸"就已應用於馬球運動之中了。

從這些文獻中對早期馬球用球的描述,結合馬圈灣漢代烽隧遺址發現的西漢中期的球形實物,其"內填絲綿,外用細麻繩和白絹搓成的繩捆紮成球形。"兩者基本上是符合的。另外,發現的這件球形實物直徑5.5厘米,與中國古籍中所記載的馬球的"球狀小如拳"也基本上相符合。結合古代西北地區的軍隊中始終就有進行馬球活動的習俗,將其推斷為當時西北地區軍中進行馬球活動的壹種簡便用球。是有壹定道理的。

由這壹實物資料的發現,結合上述的文獻記載,可以說,馬球運動至遲於漢代就已流行在包括中原地區在內的黃河流域壹帶。無論在文獻的記述上,還是在有關實物的發現上,其反映的流行時間均比波斯、吐蕃等地早。可以這樣認為,中國古代馬球自漢代始就開始出現於中原以至黃河流域,經過長期的演變和發展,成為了中國古代球類運動中主要的運動形式之壹。最後,需要指出的壹點是,由於受自然環境的制約,中國古代歷史上的馬球運動主要還是在北方地區流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