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大宋英雄誌:斧頭幫幫主趙匡胤,壹個把斧頭玩出藝術感的男人

大宋英雄誌:斧頭幫幫主趙匡胤,壹個把斧頭玩出藝術感的男人

從秦漢開始,到明清為止。中國 歷史 上的大壹統王朝,每個朝代總有那麽幾位極具個性,讓人印象深刻的明星皇帝。唯有宋朝,皇帝似乎都是隱形人,存在感壹個比壹個低。其實宋朝的皇帝個性都挺鮮明的,最近準備給大家聊幾個北宋皇帝的小段子,這壹期先從太祖趙匡胤聊起。

開國大佬趙匡胤武力值爆表,沒當皇帝之前經常身先士卒,騎著馬砍人,算是歷代皇帝裏面單挑值最強的存在。當皇帝後,再上陣砍人明顯不現實了,手癢怎麽辦,只好弄了壹個小玉斧每天拿手裏把玩,這壹玩還就讓他玩出花了,玩成了壹門藝術,難怪後世稱趙匡胤為“藝祖”。

這玉斧在太祖手中成了禦用拔牙工具。壹次太祖正在後花園用彈弓打鳥玩,玩得興起。壹個不長眼大臣匆匆來報,說有十萬火急之事需要老大親自定奪,趙匡胤壹聽不敢怠慢,馬上放下彈弓聽取該大臣匯報。

誰知越聽臉色越難看,不是因為匯報的事太過重大,不好處理,而是因為這根本就是稀松平常的家長裏短,算不上個事。望著對面大臣滔滔不絕,口沫橫飛的嘴,太祖再也忍不住了,怒聲斥道: “這就是妳說的軍國大事麽?”

“怎麽?這事不算大麽?怎麽著也大過陛下您打鳥吧。” 該大臣毫不示弱,立馬回懟,氣勢比太祖還足。這壹下可把趙匡胤給氣壞了,妳小子不認錯還擡杠,妳丫找死吧。罵完仍覺不解氣,恰好手中有日常把玩的小玉斧,於是瞄準對面早就看不順眼的嘴,順手飛出。

果然不愧是武將出身的皇帝,這壹下力度,角度,突然性都無可挑剔,正中目標,幹凈利落的敲掉了大臣兩顆門牙。

還沒等趙匡胤高興,大臣哭喪著臉,瞪了他壹眼,撿起兩顆門牙,捂著滿是血汙的臉轉身就走。不服氣還是咋滴?趙匡胤大喝壹聲:“妳瞅啥,給我站住,撿門牙想幹什麽?保留證據想告我啊?”

誰知道大臣不慌不忙,轉身鞠躬道: “臣自然不敢告陛下,不過自有史官會記錄此事。 ”趙匡胤這下算是徹底服了,這小子敢情是個人才啊。他仔細打量了下大臣的傷勢,也感覺自己做的有些過分,於是賞了大臣許多錢帛作為補償,不再追究出言頂撞,以下犯上之事。

妳可別覺得這事是編的,因為這件事被司馬光記錄在了個人筆記《涑水記聞》中,從小就知道砸缸救人的實誠娃,還不至於去抹黑自己的開國皇帝。更何況,趙匡胤替人拔牙這種“惡行”還發生過好多次,各類史書多有記載。

最著名的壹次發生在開寶元年(公元968年),壹天,大宋最高法院院長(大理寺卿)雷德驤怒氣沖沖的來找趙匡胤告禦狀,之所以要來找太祖,實在是因為被告來頭太大,堪稱太祖朝壹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趙普。

扒拉扒拉了壹大通後,趙匡胤算是聽明白了,原來雷德驤手下的官員為了巴結趙普,在對壹些案子的量刑上上下其手,完全沒把這個名義上的壹把手放在眼裏。是可忍孰不可忍,大宋士大夫的最大特點就是要面子,妳要不給我面子,就別怪我駁妳面子。

雷院長也算豁出去了,直接找到趙匡胤,什麽禮儀風度全都不要,聲淚俱下痛斥趙普,要求太祖嚴懲,以儆效尤。

趙匡胤聽得連連點頭,看來這趙普做的是有點過了,於是勸慰道: “愛卿平身,等我回頭好好罵他壹頓,替妳處處這口氣就是。”

誰知道這雷德驤不知道哪根筋不對了,給的臺階也不下,又列舉出了趙普強買別人的房產、受賄斂財的種種證據,這架勢是要魚死網破,誓把宰相拉下馬。

雷德驤自持地位高,但卻不想想趙普是什麽人?當年太祖在外面打仗,老爹生病,就是趙普壹把屎壹把尿來當親爹照料的,更何況宋朝剛建國,四方未定,正需要趙普這等能臣來幫忙打點壹切。趙匡胤怎麽可能會為了壹個雷德驤而自斷臂膀。

果然,望著滔滔不絕的雷德驤,太祖不耐煩了,訓斥道: “鼎鐺(chēng)這些煮東西的家夥事兒都有耳朵,妳的耳朵哪去了?妳難倒不知道趙普是社稷重臣,我的左膀右臂嗎? ”言下之意很明顯了,小子,別給臉不要,想搬倒我幹兄弟,妳還差點意思。

當然,許是為了以儆效尤,這次的趙匡胤沒有手軟,罵完後手起斧落,再次準確的命中了對手的門牙。我不知道沒了門牙的雷德驤又說了什麽,反正是趙匡胤不但沒消氣反而火更大了,竟然下令要把雷德驤拖出去砍了。

不過我們的趙牙醫很快就後悔了,畢竟是壹等壹的重臣,這樣對待實在有失草率,更何況自己理虧在先。於是收起成命,最終只是把雷德驤罷官處理了事。

經此壹事,趙匡胤斧頭幫幫主的名聲算是傳開了去,從此以後就很少有人來觸黴頭免費拔牙了。沒有了玩飛斧的機會,趙匡胤又開發出了斧頭的另類用法, 敲人

能讓趙匡胤拿斧頭敲的倒黴蛋,也不是尋常人,他就是北宋初期著名的“吃貨宰相”張齊賢。

那是在張齊賢還沒有入仕之前的事,壹次趙匡胤回老家洛陽視察,還是平頭百姓的張齊賢看這是個好機會,瞅準了機會跑到趙匡胤馬前,聲稱自己有治國十策,得之可以治國安邦。望著眼前天不怕地不怕的毛頭小子,趙匡胤不置可否,只是讓侍衛將他帶到自己的行宮之處。

按照慣例,趙匡胤讓衛兵端上來了壹些飯菜,準備邊吃邊聊,看看張齊賢能夠說出什麽驚人之語。可誰曾想,饑寒交迫的張齊賢看到桌上的飯菜,就好像看到親娘壹樣,不管不顧,狼吞虎咽起來,吃到興起之處,甚至筷子都不用,用手抓著盤子裏的菜就往嘴裏塞。

望著眼前這饕餮吃貨,趙匡胤氣壞了,敢情這小子是個混飯吃的,騙人騙到皇帝頭上了。壹怒之下拿起手中玉斧就敲張齊賢的腦袋,邊敲邊說: 妳小子別光吃啊,妳的十策呢?說來聽聽先

張齊賢更神,聽到皇上垂詢,不慌不忙,面無懼色,邊吃邊說。吃完最後壹口飯,正好把自己的治國十策和盤托出。太祖耐著性子聽完,不由壹聲驚嘆:乖乖啊,這小子了不得啊,有理有據,前途不可限量。只是這性子有點太野,需要多加磨礪,不然恐怕鎮不住。

念及此,趙匡胤沒有立刻封張齊賢的官,而是送他了壹些錢,囑咐他好好讀書。回到東京,趙匡胤就迫不及待的告訴弟弟趙光義,自己在洛陽發現了壹個宰相之才。後來趙光義繼位,果然重用了張齊賢。

而被太祖斧子敲過腦子的張齊賢就好像通了奇經八脈壹樣,智勇過人,不但能文還能武,帶兵打出了太宗朝少有的對遼軍的勝利,最終官至宰相。

在太祖皇帝的帶領下,兩宋掀起了壹股斧頭風。在趙宋之前不太常用的大斧開始頻頻出現在戰場上,成為了缺戰馬的宋朝步兵對付草原民族騎兵的最有效殺手鐧。

跟宋朝打了壹輩子仗的金兀術就曾經說:

不難看出,金國人對宋朝重斧兵的畏懼。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金兀術在大斧下吃了大虧。南宋紹興十年,金國進攻陜西和淮南,當時金國有壹種叫做鐵浮屠的重甲騎兵,渾身帶馬包裹重甲,沖鋒起來所向無敵,而且防禦超高,刀砍槍紮都沒用,是宋朝士兵的噩夢。

然而這壹次金兀術的鐵浮屠吃了大虧,損失近7000,大敗而歸。因為宋朝采用了新戰術。士兵扛著最新研發出的20斤重,1.7長的大斧,見到鐵浮屠就朝頭上招呼。就這重量,從高處落下,砍不死妳也能砸死妳。

我曾見過壹個考古挖出的金國士兵頭盔,從上面可以看到壹個明顯的斧砍痕跡,這頂頭盔,完美再現了當年宋朝斧頭幫大斧破敵的雄風。如果這壹幕讓初代幫主趙匡胤看到,恐怕在地下也能笑醒了。

不過這些都是後話了,兵器是兇物,不祥之兆。終日裏斧不離手的趙匡胤最終也因為壹場千古疑案“燭影斧聲”而猝然離世,只留給了我們後人壹個個有關斧子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