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匈奴起源·匈奴人長什麽樣兒

匈奴起源·匈奴人長什麽樣兒

很遺憾,目前已經找不到壹個匈奴人的生物學標本。1927年,蒙古學者在漠北的諾言蘇珠克圖山口發掘了壹座匈奴墓葬。在墓中發現了壹個完整的匈奴人頭骨,可惜由於保管不善,在蒙古中央博物館被弄碎了。在另壹座墓的棺內發現了壹幅匈奴人像刺繡畫,畫中人頭發濃密,梳向後方,前額寬廣,眼睛巨大,目光銳利,上唇有濃密的胡須,面目嚴肅,略顯威嚴。考古學家們認為這應該就是墓主,壹個匈奴人。但這幅畫的匈奴人眼珠雖繡成黑色,但瞳孔卻用藍線繡成。據此有人認為匈奴人是突厥種。但也有不同意見,策道爾吉蘇榮認為,藍色的瞳孔僅僅是為了和黑眼珠形成對比,使面目顯得威嚴些,並非意在藍色眼睛。據此判斷匈奴人種,論據不很充分。因此,匈奴人的模樣只能從史籍中尋找蛛絲馬跡。最早提到匈奴的是《戰國策》,而最早記錄匈奴人歷史的是司馬遷,然而他並沒有特別記錄匈奴人的形貌,之後的《漢書》、《後漢書》、《三國誌》也沒有特別說明,唐代房玄齡所著《晉書》說劉淵“姿儀魁偉,身長八尺四寸,須長三尺余,當心有赤毫毛三根,長三尺六寸。”又說赫連勃勃“勃勃身長八尺五寸,腰帶十圍,性辯慧,美風儀。在霍去病墓前,有壹尊“馬踏匈奴”的雕像,馬腹下有壹匈奴人,左手持弓,右手執短劍欲刺馬脅。面寬多須,頭大而後仰,小眼睛,唇厚而鼻平,低額大耳。這種氛圍下的形象刻畫可能有點醜化和誇張。東羅馬史學家普裏斯庫斯曾隨東羅馬帝國使節出使匈奴帝國,有幸見過阿提拉。他在《匈奴史殘稿》中描繪了阿提拉的相貌:“他的身材矮短,胸部寬廣,頭很大,眼睛小,散發出灰色。他的鼻子是平的,臉是黑的。”這是典型的亞洲人的相貌。羅馬史學家阿密阿那斯在《歷史》中有這樣壹段精彩的描述:“匈奴人比歐洲所有的蠻族還要野蠻很多。他們天生醜怪,四肢粗短,軀幹壯碩,大腦袋,羅圈腿,整個身體的線條就好象是上帝用斧頭在壹塊老樹根上隨便砍出來的壹樣。他們吃半生不熟的獸肉,或者是地裏挖出來的草根,從來不用調料;穿粗糙的亞麻布衣服,或者是鼠皮袍子,壹件衣服上身以後就再也不洗不換,直到破爛不堪。他們在馬背上生長,可以幾天幾夜不下馬。打仗的時候,他們很少排成整齊的隊形,時而分散,時而聚集,來去如風,往往在敵人沒有防備的時候就已經沖到眼前,而殺戮劫掠壹番後又迅速離去。”而法國著名漢學家戴遂良這樣描述匈奴人:“身材矮而粗壯,腦袋圓而碩大,寬臉,高顴骨,塌鼻子,胡須濃密,佩壹只耳環。除了頭頂留壹束頭發,其余部分都剃光。眉毛很厚,眼睛像突出的杏仁壹般,瞳仁是活潑的。”這記錄與“馬踏匈奴”的形象差不多。通過這兩則外籍人士的記錄,我們可以這樣判斷,盡管匈奴人已進入歐洲多年,但仍保持著黃種人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