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唐人尚未盛為之中的為意思是什麽

唐人尚未盛為之中的為意思是什麽

這句話的意思是:唐朝人還沒有大規模地做這件事。為是當中的“做”的意思。

該句選自沈括《夢溪筆談·技藝》卷壹八。選活板又叫活字印刷術,中國四大發明之壹。用雕板印刷書籍的方法唐朝人還沒有大規模采用。

《夢溪筆談》包括《筆談》、《補筆談》、《續筆談》三部分。《筆談》二十六卷,分為十七門,依次為“故事、辯證、樂律、象數、人事、官政、機智、藝文、書畫、技藝、器用、神奇、異事、謬誤、譏謔、雜誌、藥議”。

原文如下:

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五代時始印五經,已後典籍皆為板本。慶歷中有布衣畢升,又為活板。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壹印,火燒令堅。先設壹鐵板,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

欲印,則以壹鐵範置鐵板上,乃密布字印,滿鐵範為壹板,持就火煬之,藥稍熔,則以壹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常作二鐵板,壹板印刷,壹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壹字皆有數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備壹板內有重復者。

不用,則以紙帖之,每韻為壹帖,木格貯之。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不以木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訖再火令藥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汙。升死,其印為予群從所得,至今保藏。

註釋如下:

(1),版印:雕版印刷,即在成塊的木板上按鏡像雕刻好文字、圖案,再用這樣的板子進行印刷。壹般認為這種方法起源於隋代。

(2),馮瀛王:馮道(882—954年),五代時瀛州景城(今河北滄州西)人,後唐、後晉時歷任宰相,後漢時任太師,後周時又任太師、中書令,死後追封為瀛王。

(3),已後:以後。已,通“以”。

(4),典籍:經典和古籍。

(5),版本:用雕版法印制而成的書籍,相對於抄本而言。五經等儒家經典過去只有手抄本,自馮道組織人用雕版法印制後,才有了區別於抄本的版本。

(6),布衣:平民。

(7),活版:即活字板。唐代雕版印刷已經很發達,但都是用整塊的木板整頁雕刻。活版則不同,是用壹個個字模臨時拼組而成。活版的出現,標誌著印刷術又經歷了壹次革命,是中國古代重大發明之壹。

(8),錢唇:銅錢的邊。畢升的泥活字,是用膠泥制成塊後刻出的反體凸字,“薄如錢唇”是說所刻反體凸字的厚度與銅錢邊緣的厚度差不多。

(9),和:混合。

(10),鐵範:鐵框子。範: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