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根據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鄭孝燮先生的建議,受邯鄲市人民政府委托,西北大學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組織專家組,於近日在邯鄲市召開學術討論會,對邯鄲建城年代進行研討、論證。會議認為:邯鄲建城史已逾3000年。
會議主席由西北大學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大辭典編輯委員會執行主編羅亞蒙先生擔任,出席會議的各學科專家有:中國先秦史學會副會長、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吳榮曾先生,中國先秦史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孟世凱先生,古園林專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王道成先生,城市歷史地理專家、西北大學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教授李健超先生,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商末斷代專家、西北大學博物館館長周曉陸先生,考古專家、河北省文物局副局長謝飛先生,中國先秦史學會理事、河北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所長沈長雲先生,河北省社會科學院歷史所所長孫繼民先生,河北省文物專家組成員、邯鄲市博物館館長郝良真先生。因故未能出席會議的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李孝聰先生會前通過電話表述了邯鄲在商末可能已有城邑的學術觀點。
與會專家首先聽取了郝良真先生關於邯鄲城起源的論述,回顧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侯仁之先生等有關邯鄲建城的研究成果,然後從古文獻記載、考古材料、古文字、歷史地理背景、皇家園林與城市的關系等各個方面進行了自由、充分地討論。
專家論證意見:
(1)歷史時期,邯鄲處在太行山東麓、黃河西岸的洪積壹沖積扇與平原的交接地帶,七八千年前已有較為發達的農業,在商代中晚期,有形成城邑的地理條件和物質基礎。尤其離宮別館的出現,表明當時邯鄲可能已形成城邑。
(2)商王都邢(今邢臺)、都殷(今安陽)的數百年間,邯鄲為京畿之地,且處於殷都通往北方的交通要道,在商代中晚期有形成城邑的歷史必然性。
(3)澗溝壹帶,居於古拘水(今渚河)、牛首河(今沁河)之間,地勢略高,符合中國古代城址選擇的壹般規律,且有初步的考古資料,有可能是邯鄲早期的城址。
學術結論與建議:
與會專家認為,參照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所推斷的年代(武王滅商為公元前1046年),可對邯鄲的建城年代作出如下結論:
(1)邯鄲的城邑在商代晚期已經興起,距今已逾3000年。時間幅度:距今3050年至3100年。
(2)如果甲骨文中“甘”的地望可以進壹步論證並確定在邯鄲,邯鄲的城市史可以往前推到商代武丁時期(距今3250年左右)。
在中***邯鄲市委、邯鄲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此次學術討論會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鑒於邯鄲在中國歷史上占有的重要地位,與會專家建議:邯鄲市政府進壹步支持學術界,在已取得的成果的基礎上,做好古城址的考古工作,盡快展開有關邯鄲城市興起、發展、變遷的學術研究。
(西彥文)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0年04月18日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