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五福臨門的來歷和五福理想的現代啟示

五福臨門的來歷和五福理想的現代啟示

最近幾年春節,會有集五福的活動,就是集齊五個福字。五福,在古代卻是專用的詞匯,代表五種美好的目標。它出自《尚書 洪範》, 五福,壹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 是古代對壹個人幸福給出了標準和規定。

孔子的十二世孫,西漢學者孔安國最早對五福做了解釋。《漢書藝文誌》記載,漢景帝年間,魯恭王為了拓展自己的王宮而損毀孔子的故宅,然後在墻壁裏面發現了《古文尚書》及《禮記》《論語》《孝經》等文獻,都是用古文書寫的,也就是漢代以前的字體,而今文就是漢代通行的字體。最後,這批文獻壹直等到王莽當權的時候,王莽為了給自己篡位制造輿論依據,才在劉歆的建議下上升為國家哲學,從此也開始古代經學的今古文之爭。

孔安國對五福的解釋分別是,壽就是壹百二十歲,富就是財產豐裕,康寧是沒有疾病(大病),攸好德的解釋是追求美德,考終命解釋就是按照天命生活,沒有夭亡或者遭受意外身亡。之後的學者對這五個字的解釋都差不多,所不同的就是秩序先後的問題。比如清代孫星衍在《尚書今古文註疏》中引東漢大學者鄭玄的話加以解釋,這五種都是來自上天,所謂福就是完備的意思。鄭玄的解釋有點現代隨機性的意思在裏面,五福齊備尤其為難,所以能夠五福齊備,還好看運氣的好壞!

按照現代的解釋,五福就是長壽、無大病,生活富足,心情愉快,重視道德修養,能夠無病無痛的終老,而不是意外的身亡。尤其是現代人罹患多種病痛,往往在死亡來臨之前遭受各種疼痛,比如晚期癌癥患者就算不上考終命,也當不上壽終正寢,所以,是否有條件實現安樂死呢?看來,還是有必要的。

從社會整體福利來說,如果大多數人都可以實現五福幾種,那麽社會是無比和諧的。比如車禍是每年死亡率排在第壹位的原因,如果司機可以謹慎駕駛、不超速、不怒駕、不酒駕,那麽不僅可以降低社會成本,而且有利社會整體幸福水平的提高。降低車禍事故率壹方面需要司機個人的覺悟,遵守交通規範,也就是五福的“悠好德”。另壹方面就需要在制度建設跟得上,提高違法駕駛的成本,這才符合《尚書》中提到的各種措施。

五福是相生的,彼此息息相關,是壹個有機的整體。俗話說,好人不長命,壞人活千年,本義不是說做壞事就可以長壽,而是好人大多推己及人,也就是用自己的標準要求別人,苛求別人,很容易陷入剃頭挑子壹頭熱的狀態。以己之德要求別人,很容易讓自己處在心情暴躁、情緒失控的境地,有害健康。所謂的壞人也不是違反亂紀之人,只是與道德標準有些沖突,只要不傷害別人,自私壹點,也不是壞事。真正的悠好德,就是要本著“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精神,能夠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給與別人和社會幫助,而不是壹定要去做聖人,能夠節省壹度電、壹桶水就是聖人。

五福齊備是件難事,最難的就是考終命。壹個人可以生來富足、也可以具有高尚的道德,但是想要壽終正寢,也是壹樁難事。現代社會能夠考終命的人越來越多,壹來現代醫療物資條件可以降低意外身亡的概率,二來中國和平的環境讓是古代是不具備的,所以看到那些為社會做出重大貢獻無病無痛的九十多歲過世的科學家、學者們,由衷為他們能夠考終命而高興。

總之,五福屬於壹個整體,既是先民美好的追求,也是現代人可以實現的目標,前提是自己努力修德加上制度落實!

附錄、如何讀《尚書》

《尚書》向來難讀,以韓愈的才學都說這本書“詰屈聱牙”。古往今來研究《尚書》的著作很多,唐代孔穎達的《尚書正義》就是唐代《尚書》研究集大成者,也是《十三經註疏》的壹種。

清代研究《尚書》名家很多,孫星衍的《尚書今古文註疏》是清代學者研究《尚書》的集大成之作,幾乎搜羅了歷代有關《尚書》的文獻材料,並進行考疏,是今天研究《尚書》的必讀書。

現代學者有王國維開創了“二重考據法”研究《尚書》,就是運用金文、甲骨文和考古實物材料與文字來研究,成就巨大。之後的楊樹達、於省吾、顧頡剛等人,他們基本上是延續王國維的方法,在材料拓展和方法又進壹步加強了。

顧頡剛、劉起釪合著的《尚書校釋譯論》堪稱集大成之作,譯文也相當精彩。但是卷帙浩繁,不適合普通人閱讀。真希望可以將其中的譯文單獨刊印,加上簡單的註釋和註音,壹定可以普惠大眾。

《尚書》難讀,好的普及本不多。王世舜的《尚書譯註》(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平實曉暢,可惜年代久遠很難找得到。現在比較好的讀本是李民、王健的《尚書譯註》(再版多次,最新是上海古籍出版2020年),這也是現在可以買得到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