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山梵唄 yú shān fàn bài屬佛教三學的“定”學傳統的漢化佛教音樂;是印度五明之聲明學的漢化念經梵唄標準的原聲;是解決漢梵單奇、重復唱誦方法漢化體系唯壹特稱;是歌詠贊嘆、供養三寶清凈三業修持的主要法門。中國最早的漢傳梵唄是三國魏明帝太和四年(公元230),陳思王曹植遊魚山,感魚山之神制,於是刪治《太子瑞應本起》始著《太子頌》(即今浴佛贊)。“以為學者之宗,傳聲則三千有余,在契則四十有二”傳為後式有六契的“魚山梵”或“魚山唄”,後世簡稱“梵唄”,盛於齊梁,普及隋唐。唐朝年間(804—850),日僧空海、圓仁等大師將梵唄請至日本,謂之“魚山聲明”。真鑒大師請至韓國,稱之“魚山”。故歷史上曹植壹直被尊為佛教音樂始祖-----梵唄創始人。流失千年至今,經肩負傳承使命的梵唄高僧永悟禪師正本清源,傳承重輝,於2008年6月成功申報,被國務院批準公布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現全稱“魚山梵唄”。1歷有《魚山聲明集》、《中國魚山梵唄文化節論文集》、《魚山梵唄聲明集》、《魚山梵唄傳承法要》等專著及古籍善本行世。2著名的魚山梵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永悟禪師確定傳承保護的五大要素:壹傳承人釋永悟、二代表作太子贊、三傳承堂號聲明堂、四傳承日佛誕節、五傳承方式的譜系五十字輩。重建的魚山梵唄寺與聲明堂,享有“梵唄祖庭”之美譽承傳梵唄文化的使命,對復興文化、弘揚佛法起著深遠重大的意義!可謂功德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