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木防己湯簡介

木防己湯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概述 3 《金匱要略方論》方之木防己湯 3.1 木防己湯的別名 3.2 處方 3.3 功能主治 3.4 木防己湯的用法用量 3.5 各家論述 3.6 附註 4 《重訂通俗傷寒論》方之木防己湯 4.1 組成 4.2 功效主治 5 《掃葉莊醫案》卷三方之木防己湯 5.1 組成 5.2 功能主治 6 《外臺秘要》卷二十引《範汪方》之木防己湯 6.1 組成 6.2 功能主治 6.3 木防己湯的用法用量 6.4 加減 6.5 制備方法 6.6 用藥禁忌 7 《吳鞠通醫案》方之木防己湯 7.1 組成 7.2 功效主治 7.3 木防己湯的用法用量 8 《臨證指南醫案》卷七方之木防己湯 8.1 組成 8.2 功能主治 9 參考資料 附: 1 古籍中的木防己湯 1 拼音

mù fáng jǐ tāng

2 概述

木防己湯為方劑名,其同名方劑約有六首。

3 《金匱要略方論》方之木防己湯 3.1 木防己湯的別名

防己桂枝湯、漢防己湯、防己湯

3.2 處方

木防己三兩,石膏(雞子大)十二枚,桂枝二兩,人參四兩[1]。

木防己9克 石膏(雞頭子大)12克 桂枝6克 人參12克

3.3 功能主治

《金匱要略方論》方之木防己湯主治膈間支飲,喘滿,心下痞堅,面色黧黑,脈沈緊,得之數十日,醫吐下之不愈者[1]。

功在補虛散飲。主治膈間支飲,其人喘滿,心下痞堅,面色黧黑,其脈沈緊,得之數10日,醫吐下之不愈,屬虛者。

3.4 木防己湯的用法用量

水煎,分二次服[1]。

上四味,以水1.2升,煮取400毫升,分二次溫服。

上以水6升,煮取2升,分2次溫服。

3.5 各家論述

1.《法律》:木防己味辛溫,能散留飲結氣,又主肺氣喘滿;石膏辛甘微寒,主心下逆氣,清肺定喘;人參甘美,治喘消膈飲,補心肺不足;桂枝辛熱,通血脈,開結氣,宣導諸氣,在氣分服之即愈。

2.《千金方衍義》:用木防己以散留飲結氣;石膏主心肺逆氣;人參助胃法水;桂心和榮開結,且支飲得溫則行。若邪客之淺,在氣分多而虛者,服之即愈;若邪客之深,在血分多而實者,則愈後必復發。

3.6 附註

防己桂枝湯(《三因》卷十三)、漢防己湯(《保命歌括》卷九)、防己湯(《杏苑》卷四)。

4 《重訂通俗傷寒論》方之木防己湯 4.1 組成

木防己1錢半,通草1錢,生苡仁4錢,青松針3錢,桂枝7分,滑石5錢,絲瓜絡2錢,嫩桑枝1兩。

4.2 功效主治

《重訂通俗傷寒論》方之木防己湯功在利濕清熱。主治風濕之病,風勝化熱。頭痛發熱,微汗惡寒,骨節煩疼,體重微腫,小便欠利,脈來浮緩。

5 《掃葉莊醫案》卷三方之木防己湯 5.1 組成

木防己、桂枝木、大豆黃卷、茯皮、天花粉、菖蒲汁。

5.2 功能主治

《掃葉莊醫案》卷三方之木防己湯主治新沐濕聚經脈,病在氣分,狀似風溫,寒戰大熱,頭痛鼻塞,脅肋痛不可轉側,自利稀水,熱渴欲飲水,目黃上視,手肢發痙,舌苔白,齒板燥,胸中隱隱痛。

6 《外臺秘要》卷二十引《範汪方》之木防己湯 6.1 組成

木防己3兩,甘草2兩(炙),桂心2兩,茯苓6兩,黃耆3兩,生姜2兩,白術3兩,芍藥2兩。

6.2 功能主治

《外臺秘要》卷二十引《範汪方》之木防己湯主治水氣,四肢腫,聶聶動。

6.3 木防己湯的用法用量

以水8升,煮取3升2合,分為4服。

6.4 加減

胃寒患下,加當歸3兩,人參2兩半,龍骨2兩。

6.5 制備方法

上切。

6.6 用藥禁忌

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生蔥、大醋。

7 《吳鞠通醫案》方之木防己湯 7.1 組成

生石膏1兩,桂枝6錢,木防己4錢,杏仁4錢,生香附3錢,炙甘草3錢,蒼術5錢。

7.2 功效主治

《吳鞠通醫案》方之木防己湯功在兩開表裏。主治痹證。風濕相搏,壹身盡痛,復誤汗傷表,誤下傷裏,渴思涼飲,得飲反停,脅脹胸痛,面赤舌絳。

7.3 木防己湯的用法用量

水煎3杯,滓再煮1杯,分4次服。

8 《臨證指南醫案》卷七方之木防己湯 8.1 組成

木防己、石膏、桂枝、片姜黃、杏仁、桑枝。

8.2 功能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