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槐花散簡介

槐花散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概述 4 《普濟本事方》卷五方之槐花散 4.1 槐花散的別名 4.2 處方 4.3 功效與主治 4.4 槐花散的用法用量 4.5 方解 4.6 運用 4.6.1 加減法 4.6.2 使用禁忌 4.7 現代適應證 4.7.1 痔瘡出血或其他大便下血 4.7.2 結腸炎 4.7.3 腸癌便血 4.8 槐花散的藥理作用 4.8.1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4.8.2 對胃腸功能的影響 4.8.3 對心臟、血管及血液流變學的影響 4.8.4 抗炎、抗氧化作用及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4.9 各家論述 4.10 歌訣 4.11 出處 5 《普濟方》卷三十八引《經驗良方》之槐花散 5.1 處方 5.2 制法 5.3 功能主治 5.4 槐花散的用法用量 5.5 出處 6 方出《是齋百壹選方》卷十四,名見《世醫得效方》卷七方之槐花散 6.1 處方 6.2 制法 6.3 功能主治 6.4 槐花散的用法用量 6.5 出處 7 《幼幼新書》卷三十引張渙方之槐花散 7.1 處方 7.2 制法 7.3 功能主治 7.4 槐花散的用法用量 7.5 出處 8 《瘍科選粹》卷五方之槐花散 8.1 處方 8.2 功能主治 8.3 槐花散的用法用量 8.4 出處 9 《醫方類聚》卷壹四壹引《王氏集驗方》之槐花散 9.1 處方 9.2 功能主治 9.3 槐花散的用法用量 9.4 出處 10 《奇效良方》卷六十方之槐花散 10.1 槐花散的別名 10.2 處方 10.3 制法 10.4 功能主治 10.5 槐花散的用法用量 10.6 各家論述 10.7 出處 11 《衛生總微》卷十壹方之槐花散 11.1 處方 11.2 制法 11.3 功能主治 11.4 槐花散的用法用量 11.5 出處 12 《雞峰普濟方》卷十七方之槐花散 12.1 處方 12.2 制法 12.3 功能主治 12.4 槐花散的用法用量 12.5 出處 13 《醫宗金鑒》卷四十方之槐花散 13.1 方名 13.2 組成 13.3 主治 13.4 槐花散的用法用量 13.5 加減 13.6 制備方法 13.7 出處 14 《太平聖惠方》卷九十二方之槐花散 14.1 方名 14.2 組成 14.3 主治 14.4 槐花散的用法用量 14.5 制備方法 14.6 出處 15 《增補萬病回春》卷四方之槐花散 15.1 方名 15.2 組成 15.3 主治 15.4 槐花散的用法用量 15.5 制備方法 15.6 出處 16 《潔古家珍》方之槐花散 16.1 方名 16.2 組成 16.3 主治 16.4 槐花散的用法用量 16.5 制備方法 16.6 出處 17 《朱氏集驗方》卷七方之槐花散 17.1 方名 17.2 組成 17.3 主治 17.4 槐花散的用法用量 17.5 制備方法 17.6 出處 18 《丹溪心法》卷二方之槐花散 18.1 方名 18.2 槐花散的別名 18.3 組成 18.4 主治 18.5 槐花散的用法用量 18.6 出處 19 《蘇沈良方》卷七方之槐花散 19.1 方名 19.2 組成 19.3 功效 19.4 主治 19.5 槐花散的用法用量 19.6 制備方法 19.7 槐花散的臨床應用 19.8 出處 20 《良朋匯集》卷六方之槐花散 20.1 方名 20.2 組成 20.3 主治 20.4 槐花散的用法用量 20.5 制備方法 20.6 出處 21 《醫級》卷八方之槐花散 21.1 方名 21.2 組成 21.3 主治 21.4 槐花散的用法用量 21.5 制備方法 21.6 出處 22 《古今醫統大全》卷四十二方之槐花散 22.1 方名 22.2 組成 22.3 主治 22.4 槐花散的用法用量 22.5 出處 23 《接骨入骱》方之槐花散 23.1 方名 23.2 組成 23.3 主治 23.4 槐花散的用法用量 23.5 制備方法 23.6 出處 24 參考資料 附: 1 古籍中的槐花散 * 槐花散藥品說明書 1 拼音

huái huā sǎn

2 英文參考

huaihua powder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Huaihua San [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Floris Sophorae Powder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槐花散同名方劑約有二十首,其中《普濟本事方》卷五記載者為常用方,其組成為槐花(炒)12g、側柏葉12g、荊芥穗6g、枳殼6g,具有涼血止血,清腸疏風之功效。主治腸風臟毒下血。本方為治療熱證便血的常用方劑。現代常用於治療痔瘡出血或其他大便出血屬血熱者;結腸炎、腸癌便血亦可應用。

4 《普濟本事方》卷五方之槐花散

槐花散有較強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且有顯著地促凝止血作用,這對於痔瘡及腸癌、結腸炎出血有壹定對癥治療作用。但對於腸癌治療應以化療及手術治療為宜,對於結腸炎應以現代醫學的免疫療法為主。單純的槐花散能否治愈痔瘡還應進壹步探討。[1]

4.1 槐花散的別名

槐花湯(《證治準繩·類方》卷三引《醫學統旨》)。

4.2 處方

槐花(炒)、柏葉(煉杵,焙)、荊芥穗、枳殼(去瓤,細切,麩炒黃)各等分[2]。

槐花15克(炒),柏葉15克(爛杵,焙),荊芥穗15克,枳殼15克(去瓤,細切,麩炒黃)。

槐花(炒)12g、側柏葉12g、荊芥穗6g、枳殼6g[3]

槐花(炒)12g、柏葉(杵焙)12g、荊芥穗6g、枳殼(麩炒)6g[4]

4.3 功效與主治

《普濟本事方》卷五方之槐花散具有涼血止血,清腸疏風之功效。主治腸風臟毒下血。癥見大便出血,以及痔瘡出血,血色鮮紅或晦黯。[3]

槐花散功能清腸止血,疏風行氣[5]。治腸風下血,血色鮮紅,或糞中帶血[5]。

4.4 槐花散的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2]。用清米飲調下二錢,空心,食前服[2]

研為細末。每次6克,空腹服。

上為細末,用清米飲調下6g,空心食前服。

4.5 方解

大便下血壹證有腸風、臟毒之分,血清而色鮮者為腸風,濁而暗者為臟毒。但究其原因,乃由風熱與濕熱毒邪壅遏腸道,損傷脈絡,血滲外溢所致,治宜清腸涼血為主,兼以疏風行氣。[4]

方中槐花苦寒,瀉熱清腸,涼血止血,是為君藥。側柏葉苦澀性寒,清熱涼血,燥濕收斂,為治熱證出血的要藥,與槐花相合可加強涼血止血之功,為臣藥。荊芥穗辛散疏風,微溫不燥,炒黑能人血分,與上藥相配,疏風理血;枳殼寬腸行氣,使腸胃腑氣下行,為佐使藥。諸藥合用,既能涼血止血,又能疏風行氣。藥僅4味,配伍精當,寓行氣於止血之中,寄清疏於收澀之內,相反相成,頗具深義。[4]

槐花散主治因風熱或濕熱毒邪所致的便血證,治宜涼血止血、清腸疏風為法。方中槐花清大腸濕熱,涼血止血為君。側柏葉助槐花涼血止血,炒荊芥穗疏風理血為臣。枳殼寬腸利氣為佐。合用***奏清腸疏風,涼血止血之功。[3]

方中槐花清濕熱,涼血止血;側柏葉涼血止血;荊芥穗理血疏風;枳殼行氣以宣通大腸[5]。諸藥合用,既涼血止血,又疏腸中風邪[5]。

4.6 運用

[3]

槐花散為治療熱證便血的常用方劑。凡臨床上出現以大便出血、血色鮮紅、舌紅、脈數等為主要表現者,即可使用本方加減治療。[3]

4.6.1 加減法

若大腸熱盛,可加黃連、黃柏以清腸中濕熱;下血量多,可加地榆、槐花以加強清熱止血之功。[3]

4.6.2 使用禁忌

由於方中藥性寒涼,故只宜暫用,不宜久服。便血日久,屬氣虛或陰虛者,則不宜使用。[3]

4.7 現代適應證

槐花散常用於痔瘡出血或其他大便下血屬血熱者,結腸炎、腸癌便血亦可應用[6]。

4.7.1 痔瘡出血或其他大便下血

肛墊的支持結構、靜脈叢及動靜脈吻合支發生病理性改變或移位即為內痔;齒狀線遠側皮下靜脈叢的病理性擴張或血栓形成為外痔;內痔通過豐富的靜脈叢吻合支和相應部位的外痔相互融合為混合痔。其病因機理主要如下:①肛墊下移學說認為,由直腸靜脈竇、平滑肌、彈性組織、結締組織組成的肛墊彈性回縮作用減弱後則肛墊充血、下移形成痔;②靜脈曲張學說則認為由於長期站立、便秘、妊娠、前列腺肥大、盆腔巨大腫瘤等使肛墊血液回流障礙,直腸靜脈瘀血擴張形成痔;另外長期吃 *** 性食物使局部充血,肛周感染,營養不良均可使肛墊組織萎縮無力而誘發痔瘡。臨床主要表現為無痛性、間歇性、便後鮮血,當發生血栓、嵌頓時則有疼痛及排便困難等癥狀。[6]

4.7.2 結腸炎

結腸炎目前統稱為炎性腸病,包括炎癥性腸病——克羅恩病。其病因機制可概括為:環境因素作用於遺傳易感者,在腸道菌叢的參與下,啟動了腸道免疫及非免疫系統,最終導致免疫反應和炎癥過程。可能由於抗原的持續 *** 或(和)免疫調節紊亂,免疫炎癥反應表現為過度亢進和難於自限。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由於致病因素不同,發病的具體環節不同,最終導致的組織損害表現不同,潰瘍性結腸炎病變主要在大腸黏膜及黏膜下層的非特異性炎癥,臨床表現為腹瀉、黏液膿血便、腹痛;克羅恩病主要病變見於末端回腸和鄰近結腸,但從口腔到 *** 各段均可受累,呈節段性、跳躍性分布的慢性炎癥和肉芽腫,臨床主要表現為腹痛、腹瀉,腸梗阻及發熱。[6]

4.7.3 腸癌便血

腸癌便血主要是指大腸癌,包括直腸癌及結腸癌兩大類,主要是癌瘤表面破裂出血。大多數腸癌除飲食等環境因素、遺傳因素外,主要是由炎癥性腸病(見上節)以及大腸息肉轉化而來。也有報道膽囊切除術後,次級膽酸進入大腸也是重要發病因素。早期癌瘤尚局限於黏膜及黏膜下層,進展期則進入固有肌層,病理分型以腺癌居多,黏液癌、未分化癌次之。臨床主要表現為排便習慣的改變,及大便形狀的變化,腹痛、腹部腫塊、惡液質,時有便血。[6]

4.8 槐花散的藥理作用

[7]

4.8.1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君藥槐花水浸劑(1:5)對堇色毛癬菌、許蘭黃癬菌、奧杜盎小芽孢癬菌、羊毛狀小芽孢癬菌、星狀奴卡菌等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的抑制作用;除真菌外對病毒也有抑制作用,其所含蕓香苷及槲皮素對某些細菌也有抑制作用。臣藥側柏葉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白喉桿菌、乙型鏈球菌、炭疽桿菌等均有抑制作用;水浸劑1:18000時對人型結核桿菌有抑制作用,同時與異煙肼有協同作用,煎劑對流感病毒、皰疹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佐藥荊芥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喉桿菌有較強的抗菌作用,其次對炭疽桿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傷寒桿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肺炎桿菌、痢疾桿菌、銅綠假單胞桿菌、人型結核桿菌等均有抑制作用;50%荊芥水煎劑對流感病毒A3有明顯抑制作用。

4.8.2 對胃腸功能的影響

君藥槐花所含槲皮素能降低腸平滑肌張力,並有抗潰瘍作用,槐花液還有輕瀉作用。側柏葉煎劑醇沈後部分對腸管有舒張作用。荊芥穗煎劑對十二指腸平滑肌有明顯抑制作用。枳殼對胃腸平滑肌依機體的機能狀態、藥物濃度、物種不同而呈雙相調節作用,既能興奮之,又能抑制之,當胃腸平滑肌病理性功能亢進如胃腸痙攣、泄瀉時,枳殼表現為抑制效應;當病理性功能低下如脫肛、疝氣、腸梗阻、胃下垂、胃擴張時,枳殼表現為興奮效應,使之收縮力增強,從而對病理狀態的腸功能失調,以及各味中藥對腸功能的作用進行有利調節,使腸功能恢復正常;同時枳殼還能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具有抗胃潰瘍作用。

4.8.3 對心臟、血管及血液流變學的影響

君藥槐花炒後具有顯著的凝血作用;槐花中所含蕓香苷及槲皮素能保持毛細血管正常的抵抗力,減少血管通透性,可使因脆性增強而出血的毛細血管恢復正常彈性;同時槐花中含血球凝集素,對血球有凝集作用,槐花液以及所含蕓香苷、槲皮苷均能增加心肌收縮力和心輸出量;槲皮素還能擴張冠狀動脈,改善心肌循環,同時能降血脂和抗動脈硬化。臣藥側柏葉煎劑醇沈後的部分有擴張血管、降血壓作用;側柏葉煎劑具有壹定的促進血凝和止血作用,但經100~200℃烘烤後其止血作用更為顯著。佐藥荊芥油使心率減慢,心肌收縮力代償性增強,荊芥炭脂溶性提取物有顯著的止血作用,可顯著縮短動物凝血酶原時間、凝血酶時間、白陶土部分凝血酶原時間、血漿復鈣時間和優球蛋白溶解時間,並能抑制纖溶活性,同時荊芥體內有抗肝素和強大的抗凝血酶作用。枳殼煎劑及所含對羥福林、N甲基酪胺等均對心臟有興奮作用,可增加心肌收縮力,增加心輸出量,改善心泵功能;同時低濃度N甲基酪胺可顯著降低冠脈阻力,增加冠脈血流,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代謝,當血壓下降時可升高血壓,抗休克;同時枳殼所含橙皮苷和柚皮苷具有維生素P樣活性,能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和脆性。

由此可見該方劑可從多個方面進行止血。

4.8.4 抗炎、抗氧化作用及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君藥槐花對多種原因所致炎癥均有抑制作用,對免疫性炎癥同樣有抑制作用,其有效成分為蕓香苷和槲皮素,蕓香苷抗炎機制眾說不壹。枳殼也有壹定的抗炎作用。佐藥荊芥揮發油具有顯著的抗炎作用,其抗炎強度與氨基比林相似,荊芥所含3辛醇、β蒎烯有壹定抗炎作用;荊芥花中所含苯並呋喃基丙烯衍生物也有抗炎作用,苯並呋喃丙烯有強大的抑制3α類固醇脫氫酶作用,從而促使更多的氫化可的松生成而發揮抗炎作用;從荊芥中提取的橙皮苷有抑制過氧化物酶的作用,使脂質過氧化產生的自由基減少、LPO減少;同時荊芥穗50%甲醇提取物有較強的抗補體作用,荊芥油對腸道平滑肌慢反應物質的釋放有抑制作用。

4.9 各家論述

1.《本事方釋義》:槐花氣味苦寒,入手足陽明、厥陰,柏葉氣味苦辛微寒,入足太陰;荊芥穗氣味辛溫,入足太陽、少陽,枳殼氣味苦寒,入足太陰。此臟毒腸風下血不止,純用辛涼苦寒之藥,以泄腸胃之熱,血得涼而寧靜,則病自然減耳。

2.《醫方集解》:此手足陽明藥也。側柏養陰燥濕,最清血分;槐花疏肝瀉熱,能涼大腸;荊芥散瘀搜風;枳殼寬腸利氣。

4.10 歌訣

槐花散治腸風血,芥穗枳殼側柏葉;等份為末米湯下,涼血疏風又清熱。[3]

4.11 出處

《普濟本事方》卷五

5 《普濟方》卷三十八引《經驗良方》之槐花散 5.1 處方

槐花30克(15克炒,15克生)山梔子30克(去皮,炒)

5.2 制法

上為末。

5.3 功能主治

《普濟方》卷三十八引《經驗良方》之槐花散具有清腸止血之功效。治臟毒,酒病便血。

5.4 槐花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6克,空腹時用新汲水調下。

5.5 出處

《普濟方》卷三十八引《經驗良方》

6 方出《是齋百壹選方》卷十四,名見《世醫得效方》卷七方之槐花散 6.1 處方

槐花、槐角各等分(炒香黃)。

6.2 制法

上為細末。

6.3 功能主治

方出《是齋百壹選方》卷十四方之槐花散主治脫肛。

6.4 槐花散的用法用量

用羊血蘸藥,炙熱食之,以酒送下。或以豬膏去皮蘸藥炙服。

6.5 出處

方出《是齋百壹選方》卷十四,名見《世醫得效方》卷七

7 《幼幼新書》卷三十引張渙方之槐花散 7.1 處方

槐花1兩(炒),蒲黃半兩,川面姜1分。

7.2 制法

上為細末。

7.3 功能主治

《幼幼新書》卷三十引張渙方之槐花散主治衄血。

7.4 槐花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新水調下。

7.5 出處

《幼幼新書》卷三十引張渙方

8 《瘍科選粹》卷五方之槐花散 8.1 處方

槐花、荊芥、枳殼、艾葉。

8.2 功能主治

《瘍科選粹》卷五方之槐花散主治痔漏,或 *** 腸腫流膿血,其痛如割不可忍,及腸風下血。

8.3 槐花散的用法用量

上以水煎,入白礬量許,先熏後洗。

8.4 出處

《瘍科選粹》卷五

9 《醫方類聚》卷壹四壹引《王氏集驗方》之槐花散 9.1 處方

槐花、蘇木、敗荷葉、赤芍藥、黃連、甘草、枳殼、幹蓮蓬、石榴皮、當歸各等分。

9.2 功能主治

《醫方類聚》卷壹四壹引《王氏集驗方》之槐花散主治腸風下痢,膿血相雜。

9.3 槐花散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5錢,水1盞半,煎1盞,空心服;白痢,用白姜、棗子煎;紅痢,白茅根煎;五色痢,淡竹青煎;噤口痢,石蓮肉煎;小便不通,木通、澤瀉、滑石、車前子煎;水瀉,禦米殼煎;渴者,木瓜、烏梅煎;身有熱,柴胡、黃芩、麥門冬煎。

9.4 出處

《醫方類聚》卷壹四壹引《王氏集驗方》

10 《奇效良方》卷六十方之槐花散 10.1 槐花散的別名

槐花壹物散

10.2 處方

槐花不以多少。

10.3 制法

上曬幹,研末。

10.4 功能主治

《奇效良方》卷六十方之槐花散主治舌出血不止。

10.5 槐花散的用法用量

槐花壹物散(《醫方考》卷五)。

10.6 各家論述

《醫方考》:諸見血皆是火證,槐花能療血中之熱,故愈。

10.7 出處

《奇效良方》卷六十

11 《衛生總微》卷十壹方之槐花散 11.1 處方

槐花(揀凈,炒)、地榆(炒)各等分。

11.2 制法

上為細末。

11.3 功能主治

《衛生總微》卷十壹方之槐花散主治血痢不愈。

11.4 槐花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至1錢,乳食前米飲調下。

11.5 出處

《衛生總微》卷十壹

12 《雞峰普濟方》卷十七方之槐花散 12.1 處方

槐花1分,荊芥1分,千針草半兩,伏火硇砂3錢。

12.2 制法

上同為細末。

12.3 功能主治

《雞峰普濟方》卷十七方之槐花散主治五痔膿血。

12.4 槐花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錢,麝香1錢同研如粉,用好酒1盞,臨臥煎熱調藥末下丸子,1日3服。

12.5 出處

《雞峰普濟方》卷十七

13 《醫宗金鑒》卷四十方之槐花散 13.1 方名

槐花散

13.2 組成

炒槐花、炒側柏葉、醋炒枳殼、川黃連、炒荊芥穗。

13.3 主治

《醫宗金鑒》卷四十方之槐花散主治腸風、臟毒便血。熱傷陰絡,熱與風合為腸風,下血多清;熱與濕合為臟毒,下血多濁。

人體體表面積計算器 BMI指數計算及評價 女性安全期計算器 預產期計算器 孕期體重增長正常值 孕期用藥安全性分級(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壓評價 體溫水平評價 糖尿病飲食建議 臨床生化常用單位換算 基礎代謝率計算 補鈉計算器 補鐵計算器 處方常用拉丁文縮寫速查 藥代動力學常用符號速查 有效血漿滲透壓計算器 乙醇攝入量計算器

醫學百科,馬上計算!

13.4 槐花散的用法用量

烏梅湯調服。

13.5 加減

腸風,加秦艽、防風;臟毒,加炒苦楝、炒蒼術。

13.6 制備方法

上為末。

13.7 出處

《醫宗金鑒》卷四十

14 《太平聖惠方》卷九十二方之槐花散 14.1 方名

槐花散

14.2 組成

槐花(微炒)半分,白術半分,熟幹地黃半分,芎?半分,黃耆(銼)1分,木香1分,當歸(銼,微炒)1分,甘草(炙微赤,銼)1分。

14.3 主治

《太平聖惠方》卷九十二方之槐花散主治小兒大便出血,腹痛黃瘦,不欲飲食。

14.4 槐花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14.5 制備方法

上為粗散。

14.6 出處

《太平聖惠方》卷九十二

15 《增補萬病回春》卷四方之槐花散 15.1 方名

槐花散

15.2 組成

當歸1錢,地榆1錢,生地7分,芍藥7分,黃芩7分,升麻7分,枳殼8分,槐花8分,阿膠8分,防風5分,側柏葉5分。

15.3 主治

《增補萬病回春》卷四方之槐花散主治糞後紅。

15.4 槐花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空心服。

15.5 制備方法

上銼1劑。

15.6 出處

《增補萬病回春》卷四

16 《潔古家珍》方之槐花散 16.1 方名

槐花散

16.2 組成

青皮、槐花、荊芥穗各等分[5]。

青皮、槐花、荊芥穗各等分。

16.3 主治

《潔古家珍》方之槐花散治血痢久不止,腹中不痛,不裏急後重[5]。

16.4 槐花散的用法用量

為末,水煎,空腹熱服[5]。

水煎,空心熱服。

16.5 制備方法

上為末。

16.6 出處

《潔古家珍》

17 《朱氏集驗方》卷七方之槐花散 17.1 方名

槐花散

17.2 組成

槐花(炒)。

17.3 主治

《朱氏集驗方》卷七方之槐花散主治咯血失聲。

17.4 槐花散的用法用量

用糯米飲調服2錢。仰臥。

17.5 制備方法

上為末。

17.6 出處

《朱氏集驗方》卷七

18 《丹溪心法》卷二方之槐花散 18.1 方名

槐花散

18.2 槐花散的別名

槐花飲(《赤水玄珠》卷九)。

18.3 組成

蒼術、厚樸、陳皮、當歸、枳殼各壹兩,槐花二兩,甘草、烏梅各半兩[5]。

蒼術1兩,厚樸1兩,陳皮1兩,當歸1兩,枳殼1兩,槐花2兩,甘草半兩,烏梅半兩。

18.4 主治

《丹溪心法》卷二方之槐花散主治腸胃不調,脹滿下血。

槐花散治腸胃有濕,脹滿下血[5]

18.5 槐花散的用法用量

為末,每服五錢,水煎,空腹服[5]。

水煎,空心服。

18.6 出處

《丹溪心法》卷二

19 《蘇沈良方》卷七方之槐花散 19.1 方名

槐花散

19.2 組成

皂角(去皮,燒煙絕)、白礬(熬沸定)、槐花(炒黃黑色)、甘草(炙)各等分。

19.3 功效

《蘇沈良方》卷七方之槐花散具有化胃膈熱涎之功效。

19.4 主治

《蘇沈良方》卷七方之槐花散主治膈熱生涎,嘔吐。

19.5 槐花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錢,白湯調下。

19.6 制備方法

上為末。

19.7 槐花散的臨床應用

嘔吐:嘉興李使君,曾病嘔,每食訖輒吐,如此二月,服反胃藥愈甚,或謂有痰飲,投半夏旋服之,亦皆不驗。服之即時愈。又有壹老青衣病嘔,與服之,又愈。

19.8 出處

《蘇沈良方》卷七

20 《良朋匯集》卷六方之槐花散 20.1 方名

槐花散

20.2 組成

陳槐花1兩,百草霜半兩。

20.3 主治

《良朋匯集》卷六方之槐花散主治血崩。

20.4 槐花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4錢,溫酒調下;若昏憒不省人事,則燒紅秤錘淬酒送下。

20.5 制備方法

上為末。

20.6 出處

《良朋匯集》卷六

21 《醫級》卷八方之槐花散 21.1 方名

槐花散

21.2 組成

當歸、防風、枳殼(麩炒)、槐花、黃芩、地榆。

21.3 主治

《醫級》卷八方之槐花散主治五種腸風,血泄或痔漏脫肛。

21.4 槐花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錢,米飲送下。

21.5 制備方法

上為末。

21.6 出處

《醫級》卷八

22 《古今醫統大全》卷四十二方之槐花散 22.1 方名

槐花散

22.2 組成

黃連3分,枳殼3分,槐花1兩。

22.3 主治

《古今醫統大全》卷四十二方之槐花散主治腸胃不調,下血不止。

22.4 槐花散的用法用量

上以槐花炒二味藥,去花不用,只將二味用水1盞半,煎7分,空心服。

22.5 出處

《古今醫統大全》卷四十二

23 《接骨入骱》方之槐花散 23.1 方名

槐花散

23.2 組成

槐花4兩,黃芩4兩。

23.3 主治

《接骨入骱》方之槐花散主治傷大腸,糞後去紅急澀,面赤氣滯。

23.4 槐花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錢,清晨空心燈心湯送下。

23.5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

23.6 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