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公好龍出自於《新序·雜事五》。
春秋時,有位叫葉公的人非常喜歡龍。他家的屋梁上、柱子上和門窗上都雕刻著龍的圖案,墻上也繪著龍。傳說天上的真龍知道此事後很受感動,專程到葉公家裏來,把頭從窗口伸進屋子裏,把尾巴橫在客堂上。
葉公看到後,嚇得面無血色,魂不附體,抱頭就跑。原來他並不是真正喜歡龍。他愛的是假龍,怕的是真龍。這個成語比喻表面上愛好某壹事物,實際上並不是真正愛好它,甚至是畏懼它。
葉公好龍造句
1、曾參殺人,積非成是;葉公好龍,似是而非。
2、在壹開篇,我想要說壹個葉公好龍的故事。
3、我們實施素質教育是認真紮實的,並不是像葉公好龍那樣,只是口頭上說說而已。
4、小李是個葉公好龍似的人物,他自稱是個攝影家,但他從來不敢參加攝影比賽!
5、我對繪畫的喜愛不是葉公好龍,而是真真切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