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命運和因果法則

命運和因果法則

轉自:稻盛和夫的《心法》

關於命運和因果報應的法則。

思考以及基於思考的行動會成為原因,從而產生相應的結果。它被稱為“因果報應的法則”,它與“命運”法則並行,滔滔地在我們的人生中流淌。

我認為,構成我們人生的要素有兩個。

壹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命運”。比如有位劃時代的優秀學者,他通過遺傳從父母那裏繼承了優質的腦細胞,所以他頭腦聰明清晰,但光憑這壹點,他還成不了優秀的學者。他只有具備身體健康、不患重病、鉆研學問的環境、邂逅恩師和後援者等附加條件,才能將天賦的才能十二分地發揚光大,從而開花結果。換句話說,能否獲得壹流學者的地位,除了自己的意願和遺傳基因之外,還有超越這兩項因素的“某種東西”的存在,它屬於“命運”的範疇。

以東方政治哲學、人物學權威著稱的已故安岡正篤先生說過:“《易經》是包含宇宙真理的學問。”中國自古以來就把《易經》作為大自然的根本原理來學習研究。西方人則深入探討占星術,也積累了龐大的文獻。東西方的文獻都是人們強烈願望的產物,人們理解“命運”的重要性,千方百計想要探知命運的奧秘。

除了“命運”之外,還有壹個構成我們人生的重大要素,那就是“善根結善果,惡根生惡果”的“因果報應的法則”。“心中所想會如實呈現”的觀點,壹有機會我就會講述。就是說,思考以及基於思考的行動會成為原因,從而產生相應的結果。它被稱為“因果報應的法則”,它與“命運”法則並行,滔滔地在我們的人生中流淌。

換言之,造就我們人生的要素有兩個,壹個是某個人與生俱來的“命運”,另壹個是這個人的思想、行為所造的“業”( karman)。再換壹種表達,“命運”和“因果報應的法則”宛如DNA的雙重螺旋搓合在壹起,構成了人生。

重要的是:“因果報應的法則”或多或少要強於“命運”。因此,我們可以運用“因果報應的法則”改變與生俱來的“命運”。就是說,想好事、做好事就能促使命運向好的方向轉變。

這個結論不是我隨意的杜撰,安岡正篤先生在其著作《命運和立命》中寫道:“命運不是宿命,它可以改變,所以因果報應的法則就很重要。”為此,他介紹了中國古籍《陰騭錄》中袁了凡這個人物的故事。大意如下:

袁了凡本名袁學海,出生於醫生世家。父親早亡,由母親壹手養大,母親希望兒子繼承家業學習醫術。有壹天,家中來了壹個留著胡須的老人,老人說,他在雲南專門研究《易經》,因受天命來向袁學海傳授《易經》真髓。母親或許要這個孩子當醫生,但他會通過科舉考試,成為出色的官員。在縣裏第壹次考試中獲第幾名,第二次、第三次考試名列第幾,在科舉大考前,他就會當官,很年輕就被任命為地方長官。會結婚但不會有孩子,享年五十三歲。這就是這孩子的命運。

袁學海果然放棄了學醫,走上了當官的道路,不可思議的是,他每次在科舉考試中的名次壹如老人所言,包括後來當上地方長官,都和老人的預言壹模壹樣。

此後,袁了凡在南京的國子監遊學時,去棲霞寺拜訪了有名的雲谷禪師,兩人壹起坐禪三日。

“妳這麽年輕,打坐時卻毫無雜念,非常了不起。我從沒見過坐禪功夫如此出色的年輕人,妳到底曾在何處修行過呀?”

雲谷禪師很是佩服。而袁了凡在回答時卻提到了小時候遇到胡須老人的事:“我至今為止的人生完全如老人所言,不差壹分壹毫。如今也沒有小孩,大概五十三歲就會死去,壹切都是命中註定,所以我已經沒有任何煩惱。”

聽畢了凡的話,雲谷禪師壹聲喝破:“本以為妳是位開了悟的大男子,想不到妳竟是個大笨蛋!”

接著,禪師說道:“那老人雖然說出了妳的命運,但命運是可以改變的。”禪師解釋了做好事就會產生好的結果、做壞事就會產生壞的結果的“因果報應的法則”。

“思善行善吧!那樣做妳的人生壹定會時來運轉。”

聽了禪師壹番話,袁了凡如夢初醒:“原來是自己錯了,今後壹定照禪師所言,思善行善。”他下決心,天天記功過簿,做壹件好事加壹分,做壹件壞事減壹分,努力日日行善。結果袁了凡活到了七十三歲。

同時,據說不可能有的兒子也出生了。袁了凡告訴他的孩子:“在遇到雲谷禪師之前,我的人生順著命運前行。但是,從那以後我改變了想法,盡力做好事,結果不可能出生的妳出生了。本來五十三歲就該死去,現在過了七十還如此健康。兒子啊,原來人生是可以改變的,只要不斷做好事就行了。”

人的“命運”是既定的,它不因我們的願望而改變。但另壹方面,與“命運”並行流動的“因果報應的法則”卻不然。運用這個法則,甚至可以改變既定的“命運”,這可以稱之為“立命”。如果是這樣,我們就能夠改變“命運”,我想我們應該更有效地使用“因果報應的法則”。

但是,在現代社會,由“命運”和“因果報應的法則”兩者搓合構成人生這麽單純明快的事情卻沒人相信。為什麽呢?壹是因為對“命運”和“因果報應的法則”存在著偏見。超越人智的命運用科學無法解釋,因此,多少有點學問的知識分子,特別是所謂精英,他們往往把“命運”看成迷信。另外,“因果報應的法則”在民間通俗的說法是“做壞事會遭報應呵!”這好像是蒙騙小孩,是沒有文化的人嚇唬小孩的方便用語。

更重要的理由在於,要證明“命運”和“因果報應的法則”正確與否,本來就很困難。“命運”到底是怎麽回事,我們無從知曉。做好事就會有好的結果,也很難有明確的形式表現出來。為什麽呢?

前面已談到,人生是由“命運”和“因果報應的法則”兩個要素搓合而成,原因就在這裏。

例如,在命運特別壞的時期,即使做了壹點點好事,也不足以讓事態好轉;相反,在命運非常好的時期,即使幹了若幹壞事,因為有好運擋著,壞的結果壹時還出不來。因此,有人就想不通“幹了那種壞事的家夥怎麽還能過那麽幸福的生活?”

聽說還有這樣的事:某人請壹位“靈能者”為自己的朋友算命,聽到這麽壹段話:“妳這位朋友今年撞上了大厄運,本來會生場大病,但卻平安無事,此人近年來壹定是做了了不起的大好事。如果不是這樣,在運勢如此惡劣的時期,身體也好、事業也好,不可能那麽順當。”

就是這樣,“命運”和“因果報應的法則”猶如DNA那樣的雙重螺旋形狀,復雜地交叉搓合在壹起,不像“1+1=2”那麽壹目了然。

正因為有點兒復雜,所以,人生由“命運”和“因果報應的法則”兩個要素構成,而“因果報應的法則”可以戰勝“命運”,從而改變人生,對於這樣的道理,誰也不願意去相信。

但是,“因果報應的法則”儼然存在。讓我們回到“關於宇宙”那壹章,回顧壹下宇宙從起源開始的流程吧!

宇宙起源於壹小撮超高溫超高壓的基本粒子的團塊,它在約150億年前經過大爆炸,基本粒子互相結合成質子、中子和介子,在外面環繞壹個電子構成氫原子,氫原子經核聚變產生氦原子。這樣反復聚合的結果,形成了現在宇宙上存在的各種元素,再進壹步結合成分子和高分子,終於產生生命體,以至發展到我們人類這個階段。

150億年間,最初的基本粒子原封不動保持原狀應該也不足為奇;發展到原子階段就停止不變,也並不奇怪。然而,宇宙接二連三不斷生成發展,以至創造了人類。這是為什麽?因為宇宙中有推動森羅萬象、壹切事物生成發展、促使它們成長的意識在發揮作用的緣故。

當我們具備善的意識時,正好與宇宙中充滿的“所有壹切生命啊,祈願妳們好自為之”這壹善的意識——不妨稱之為“造物主的意識”——不謀而合。這種美好的個人意識與宇宙的意識波長吻合,此時,壹切都會順暢,事業成功,不斷發展。相反,如果逆宇宙意識而動,結果必然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