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永寧周知土布曲,奉高峰之命,延刻洪雅。從永寧府到紅崖山有80多裏地,塗周知當然不會親自去鐵托。按照官方慣例,他奉命取碑文並簽發羅去辦理。而土著民兵的首領,卻有著以服從命令為軍人天職的精神,帶領部隊上山準備碑文的任命,以極大的效率拯救和擴張國家。然而到了天樞崖前,才知道此行的任務非同壹般。為什麽?天書雖名為碑,可惜未刻,無刻跡。怎樣才能教會人們如何去畫它,拯救它?雖然是武官,但這位羅的頭領還是有些儒者風範。查看巖石情況,立即下達桐油石灰塑法命令。用可塑性強的新鮮桐油石灰,勾勒出天書的字體。石灰凝固後,其硬度不遜於硬石,再進行正常的沖壓工藝,很快就完成了繞線的任務。此舉雖好,可惜殺雞取卵,很快激起的憤慨,揚言要舉報羅破壞古跡的罪行。作為壹名地方官,土布曲深知破壞古跡罪的嚴重性。他壹邊壓制輿論,壹邊讓人在天書上鑿桐油石灰斧,用開水沖洗,致使天書面目全非,崖面剝落,字跡難以辨認。直到60年後,天書巖壁上的石灰漿層才能剝落。
從此天書的代言人就是翟宏喜的書,那些附庸風雅的官僚成了萬人唾棄的罪人。盡管如此,清朝有壹個叫許銀川的貴州知府,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在天書崖上寫了壹個草書虎字,以求不朽。這徐提督真是個討厭的古跡破壞者。在築地風景區和仙人洞的山坡上,也有關於風景的石刻詩篇。(有專家認為草書是周大午寫的,那就說說吧。)
自從《洪雅天書》的悲劇發生後,代代相傳的《洪雅天書》抄本被分為兩類:
六種古籍:
1,鹹豐或<;刻字赤壁>:;精簡版;
2.魯刻張書;
3.魯刻吳音邦書;
4.鄒韓勛<;《安順府誌》;精簡版;
5.劉心遠的珍稀石刻;
6.華鑰蓮花寺收藏。
這個版本有五種:
1,曲宏喜的文案;
2.北京藏書家洪之慶收藏拓片;
3.趙雲潛的酸棗木刻;
4.法人雷在鎮寧大學禮堂看到的刻本;
5.任克誠收藏監獄拓片。
由吳鎮或陸所刻的《張》和《吳音榜》是古本中的代表,而曲宏喜的版本最接近《洪雅天書》的現狀。其中,吳鎮還是<;刻字赤壁>:;30多字,張最多40字左右;吳音邦原本有三十四個字。屈宏喜在這本書裏只有十九個字。
從古今版本的差異和刻拓的時間,自然形成了壹題多解的數學模型,豐富了世界的生命內涵,引起了各種仁者見仁的議論。教授可以在頭上研究經典,在低堆裏尋求深刻的答案;壹個醉翁之意在山水,可以沈浸在<;《山海經》;在描繪的混沌新世界裏,想想史前的奇跡;英雄的遊客可以在朦朧的傳說中尋求出生的寶藏,或者學習武術的秘密。年輕的探險家當然希望找到外星人的不明飛行物。如果幸運的話,他們甚至可能有第二種接觸。
千古之謎,本來就是壹個色彩斑斕的夢。千萬不要用單調的筆觸去塗抹多彩的世界。燒琴煮鶴,真的很遺憾。
世間萬物生而有壹念,色彩和空間總是在無情地變化,給美好的世界增添了壹抹幸福的色彩。雖然妳想想,這也是壹種可敬的貪婪。讓赤壁天書的根生不息,所有布衣平民都要有天書的自答。讓冥想插上幻想的翅膀,翺翔在知識的藍天。
林國恩的新詮釋:
前不久在貴州省舉行的壹次學術研討會上,江南造船集團公司高級工程師林國恩發布了《赤壁經》的新解讀。學者們普遍認為,郭林-恩對這壹永恒之謎的破譯與其所處的歷史背景、文本結構和意象意義相壹致,具有可信度和說服力。
《赤壁經》指的是貴州安順壹處摩崖上的古代碑文。
在10米長、6米高的範圍內,有壹個用鐵紅色顏料書寫的奇怪的古漢字。人物大小不壹,大的像人,小的像打架,不鑿不刻,像篆書,神秘莫測。當地人稱之為“赤壁天書”。近百年來,《赤壁經》引起了許多中外學者的研究興趣。曾有“諸葛碑”、“古彜語”、“天然石花”等推論,甚至有人推測是外星人留下的遺跡。據說郭沫若、丁文江等著名學者都曾試圖破譯,但壹直沒有定論。
林國恩在1990從北大《中國山水文化大觀》等書籍中了解到《赤壁經》後,對前人的破譯內容表示懷疑,並產生了研究興趣。從那以後,他把所有的業余時間都投入到了破譯上。他做了三代中醫,從小背古文,讀四書五經。65438-0965考入上海交大後,學文史,課余學習繪畫。分配到江南造船廠後,他仍沈迷於業余文史研究。因為他是造船工程師,船廠全面系統的工程對他影響深遠,為他破譯“天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他對“天書”進行了多學科的研究。首先,分析其眾多的副本,並確認原始副本為依據。然後從中國古代的字畫中找出與歷史事件和人物相關聯的基本特征。為了揭開“天書”神秘的面紗,林國恩花了近九年時間,可謂是費盡了心血。光是查字典,《天書》就有50多個字,要找出每個字從古至今的演變過程。僅這壹本,他就反復閱讀了《中國篆書詞典》、《古代漢字通用詞典》等7本詞典,做了上萬條註釋。他瀏覽歷史、詩詞、地理、兵器、佛經等書籍,記下幾十萬字的讀書心得。他把那本“天書”放大後貼在家裏的臥室裏,早晚仍在床上沈思。他還三次去貴州進行實地調研。他的業余研究得到了單位的理解和支持。
1997年,林國恩認為“天書”已經基本破解,研究成果寫成了65438+百萬字的論文。申請版權登記後,很快獲批。去年年底,他正式發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這個成果包括考證點和翻譯。考證的要點是:確認清代屈宏喜抄本為真跡;字符是漢字系統;整本書要從右往左直讀;書中圖文並茂,壹字壹圖,局部,整體。從內容上分析,《赤壁經》壹書約寫於1406年,是明初荀國皇帝文健為懲罰燕王朱迪篡位而頒布的“聖旨”。全文的直譯是:顏逆其心,逼我賣國。叛逆殘忍,金川門破。殺屍無數,大明日月無光,成為俘虜殺戮之地。妳必須降服閻妖,做壹個俘虜。徐兵(年號)是世界上的鳳凰皇帝(天皇制)。
最早的文獻記載。
在貴州省安順地區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斷橋鄉趙龍村東南沙家山西側的巖壁上,有壹面長約100米、高3米的紅色石壁,石壁上有20多個非刻、非陰非陽、似官印、似篆印、形似古文字、字跡紅如火的符號。自明朝初年弘治被發現以來,500年來無人能真正破譯。壹些研究者認為,“赤壁天書”的神秘不亞於古埃及金字塔、秘魯納斯卡繪畫和空中花園等世界奇觀。500年來,雖然國內外出現了幾代專家,但真正有說服力、能被大多數專家學者認可的破譯,至今還沒有出現。最早的文字記載《赤壁經》也叫紅巖碑,曬甲山也常被稱為紅巖山。
關於《赤壁經》和紅巖山最早的文字記載是在明朝弘治十三年(即公元1500年)前後。在《貴州圖新誌》中,有關於紅巖山的初步記載:“紅巖山在永寧府西北八十裏。山附近的居民,偶爾聽到洞內銅鼓聲,或者巖石上紅光如火,每年都會生壹次癤子。世人以為諸葛武侯屯兵。”明朝萬歷年間,貴州巡撫郭以“永寧有諸葛碑”題寫《錢驥》。明代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貴州省普安府(今盤縣)詩人邵元山寫了壹首《唱紅巖》詩,詩中說:“紅巖切千尺,雕盤不回十尺。交錯時,形似鼎鐘,翺翔或飛離。諸葛曾聞此駐軍,至今有銅鼓之聲。也就是說,看著墻上的陌生,地圖還是讓人摸不著頭腦。”(《錢詩歌概論》卷八)
當然,關於赤壁天書的記載遠不止這些。在這些著述中,或多或少都提到了紅巖山。大部分只是說巖石上的紅光,卻沒有說這火紅的巖石是什麽。真正涉及的只有邵元山的《鴻雁頌》,它成為最早的鴻雁天書文獻。他的詩不僅已經開始提到《赤壁天書》的形態學,而且首次破譯了《赤壁天書》,說他認為《赤壁天書》是諸葛與洋人結盟的地圖。也是從邵元山開始,人們第壹次開始破譯“赤壁天書”。然後,隨著時代的推進,人們又有了第二次、第三次解密“赤壁天書”的高潮。
三次解碼高潮與15解碼理論
第二次破譯高潮興起於清代道光、光緒年間,這次破譯高潮呈現風起雲湧之勢。當時民間有壹股收集獵奇的熱潮。因此,《赤壁天書》在這種情況下被人們進壹步關註。然而,正是在這個時期,人們不斷地復制和擴展,並隨意添加內容。比如貴州知府許銀川寫的草書“虎”,為了附庸風雅,就和原來的“天書”混在壹起。就這樣,《赤壁天書》遭受了史上最嚴重的破壞。
清光緒年間,日本領事德丸和該國著名旅行家鳥居·龍藏遠渡重洋,不遠萬裏,到中國各地參觀古跡,尋求摹本。當他們來到沙家山觀察時,也充滿了困惑。當他們把《赤壁經》的抄本帶回日本展覽時,在日本引起強烈震動。遊客摩肩接踵,絡繹不絕。壹時間“洪都觀經,雲蒸霞蔚。”這期間,法國學者如雷相如、費南兒等也來孫嘉觀音山,甚至發出了這樣的感慨:“此碑蘊含著絕對的神秘,任何人都無法窺視!”《赤壁經》之名不脛而走。第三次破譯高潮大概發生在近10年。1995 3月18日,貴州安順地區行政公署公開宣布:“懸賞壹百萬元破譯紅巖碑。不管是哪個省哪個國家的人,只要能把紅巖碑全文翻譯出來,得到大多數專家學者的認可,就能得到安順地區行政公署的百萬獎勵。”消息壹經媒體披露,立即引起軒然大波。壹時間學者專家大學生等。掀起了破譯的熱潮。
1999 165438+10月,江南造船集團公司高級工程師林國恩發布了他最新解密的《赤壁天書》。根據他的破譯理論,《赤壁經》是明朝文健四年(公元1402年)反對朱迪篡位的壹場運動,後逃亡貴州。他的翻譯是這樣的:“顏違背本心,逼我賣國。”叛逆殘忍,金川門破。殺屍不勝枚舉。大明日月無光,成了犯人殺人的地方。妳必須交出墨炎作為囚犯。徐兵(年)是世界上的鳳凰(帝王)。”新華社發自貴陽的這份特殊電報刊登在2月8日的《新民晚報》上,1999。
郭林恩的破譯理論在當時得到了很多學者的認可,因為靖南之戰後,根據相關史料記載,文健皇帝確實逃到了貴州某地出家隱居避禍,這使得他的理論在壹定時期具有很強的可信度。
2002年3月,南京壹名劉姓女子聲稱,經過6年的努力,她對《赤壁經》有了新的理解。她認為《赤壁經》不是文字記載,而是壹些象征符號,反映了明朝燕王朱迪的宮廷政變。但這種說法似乎與林國恩的說法異常相似,只不過劉女士並沒有把“天書”作為文本來理解。《赤壁天書》的破譯理論隨時都可以找到,但迄今為止,還沒有真正的認可。
壹位名叫周的專家經過實地考察後在《貴州文史叢刊》上撰文指出,關嶺沙家山“紅巖碑”上的紅點並非人類所寫,這些不斷變化的紅點是碳酸鹽沈積巖的風化現象,是自然界固有的,並非人類所寫。因為關嶺縣壹帶在地質歷史上是寒武紀康滇古陸東部的謝湖湖區,在遠古時期,湖底沈積了大量溶於水或被水沖刷的礦物質和有機質。經過多年的地質變遷,水退了,這些堆積物經過高溫大氣壓、風化、生物和壹些火山作用,形成了沈積層,然後經過不斷的風化改造,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自《赤壁天書》發現以來,在三次解碼高潮中,獲得了五類40字以上的破譯:文字、地圖、自然巖石圖案、符號、神秘天書。其中,大部分是文字的破譯者。
誰能解開絕世美人之謎?
在沙家山附近的斷橋鄉趙龍村,流傳至今的壹首民歌是:“紅巖掀白石,金銀掀十八,誰知破之,雷打石掀秤。”這首歌謠的寓意是這樣的:沙家山紅巖對面有壹塊白巖,紅巖裏藏著十八擔金銀,而對面的白巖裏藏著壹大秤。如果有人能看穿這份“赤壁天書”,紅巖(也就是“天書”後面)就會自動打開,這樣他們就可以走到對面的白巖,拿出足以稱紅巖裏十八擔金銀的大秤。這首民謠雖然有些神秘,但似乎也隱含著相當意味深長的東西。遺憾的是,直到今天,還沒有人能真正看透“天書”,得到那十八升金銀。“天書”成了壹個謎,就像古瑪雅文字壹樣,讓人花了大價錢卻無法解開。這本《赤壁天書》真的成為千古之謎了嗎?
有記者就此采訪了貴州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長、中國考古學會理事宋世坤。宋世坤認為,迄今為止還沒有貴州考古專家發表過專門研究“天書”的文章。不參考古代文獻,那些符號太神秘了,根本認不出來。而且他還推測“天書”的寫作時間不可能“太早”,也不可能與諸葛亮的南征學說有關。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銘文專家趙超曾對媒體表示:“學術界對《赤壁天書》沒有統壹的看法。因為‘赤壁經’沒有詳細的古文字資料,而且年代也比較久遠,所以目前的研究只能處於猜測階段。”他還說過這樣壹句有趣的話:“妳可以說任何壹種方式!”言外之意也很明顯。據說曾經破譯甲骨文的考古學家郭沫若也對《赤壁天書》感興趣,但經過研究,並沒有什麽結果。
“貴州長期未被破譯的赤壁石刻與水文有關系嗎?也可以嘗試用水文來破解。”華東師範大學教授王在貴州召開的水書文化國際研討會上提出了這壹觀點。
水書是水族的文字,在水族的語言中稱為“魯穗”。是水書先生代代相傳的。它的形狀類似於甲骨文和金文。它是世界上除東巴文字外幸存的另壹種象形文字,主要用來記錄水族的天文、地理、宗教、民俗、倫理、哲學等文化信息。它被譽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最新考古研究表明,河南偃師二裏頭遺址夏陶器上的符號與水族文字有相似之處,進而提出水族先民來自北方。至今,古老的水族文字仍被水族人民廣泛使用。
王說,古代水族文字及其書寫的水書,有壹些與包括漢字在內的其他民族文字截然不同的特點,有許多研究價值。無論是自造的還是借來的,相對於自造的世界,中國的古文字,民族內部生成的書寫體系,比如納西族的東巴文,在文字學的研究上,都是很有價值的。由於水書的資料工作和研究起步較晚,水書及其古文字還有許多不為人知的問題。如古水書文字的發生時間,其獨立自創文字的來源是什麽,為什麽會造成其異體字。
莫非,這本《赤壁天書》從此真的成了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