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常常說見世面,這世面到底是什麽?

常常說見世面,這世面到底是什麽?

常常聽老人們說,某某孤陋寡聞,沒見過世面。這世面到底是什麽呢?2018年3月17日,我們冒著淅淅瀝瀝的春雨,到浚縣白寺村,去見“世面”。出浚縣縣城往西走七、八公裏,就到了白寺村,向街邊的老人打聽“世面”,老人說往前走,拐個彎,興隆寺裏邊就是。我們在興隆寺門口,又遇見壹位老人,他帶我們進入寺院,指著正殿前面兩塊石碑說:這就是世面。我們用草葉輕輕擦拭碑面(用青草擦拭,容易辨認斑駁的字跡,而且不傷害碑刻,清水壹沖就掉,這是文化學者的土方法),認真研讀。

以下摘自《散文百家》2016年第10期作者馬金章——這是兩塊明代初年的石碑,其形制獨特,碑坐碑身碑帽加起來壹米五六的樣子,碑身厚度為35公分,碑身寬40公分,高77公分。碑座,碑身,碑帽通高1.66米,兩通碑顯得十分拙樸和厚重。左碑文為:盤古三皇聖祖,天皇伏羲氏、地皇神農氏、人皇軒轅氏。右碑文為:夫寺者植福究道之必假人,肇自漢永平年中為始,隨世而變,茲者隆興寺,大唐開元中始建,屢罹兵燹而廢,至大宋至正庚午復建,迨我朝改元統制,重修後殿三楹。佛像巍峨,金碧交輝,改荊藜作勝地,既刻銘於石,永遠為記雲耳。為何這是世面呢?研讀碑文,漸漸琢磨出壹點世面的味道。敬盤古開天辟地,拜三皇華夏聖祖,認源知本,行不辱祖,動不悔己。這左邊的碑文,或許是告訴眾生見世面的第壹個高度。右邊的碑文,披露的是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史以及隆興寺的廢興史,似乎是在啟事眾生:外來的文化與本國文化的碰撞交融,才能提升文明程度。有了這氣度,是見世面的第二個高度。我後退幾步,站在隆興寺大殿大門中間,懷著虔誠,仔細打量眼前世面。目光從左碑的碑帽移到右邊碑帽時,我驚喜得啊了壹聲。左邊的碑帽,粗糲的青石上稍有鑿痕,這不是壹座挺拔的山峰嗎?是的,山峰。右邊,我的目光急切地轉向右邊碑帽:形象自然,石上幾乎不著鑿痕,中間呈凹壑狀。我驚喜:陰陽。山為陽,壑為陰。西為陰,東為陽。萬物皆有陰陽,“陰陽和而萬物得”(《禮記郊特牲》)。我想起那位老人的話:兩塊碑是世面。單獨壹塊,就不是世面了。世面,世面。兩碑結合,才為世面。在白寺村真能見世面啊!那兩塊世面,究竟擁有多少有關世面的信息密碼啊?

這就是世面。

擦拭以下,字跡才能辨認

世面碑碑文

世面碑整體

碑文依稀看見

認真判讀記錄

當地人為啥把這兩塊碑刻稱為世面,還需要更進壹步考證研究

此文主要內容選用了馬金章的文章段落,特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