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偶然翻了翻這本書,作者的想法和思路都挺好,用通俗的語言,將深奧、神秘的科學講得形象生動、有趣,確實能讓孩子對細菌有更全面的認識。
但我認為, 有些內容非常不適合兒童看,最起碼初中階段,才能讓孩子了解。
這本書在開篇就否認了我國2000多年的中醫文化。
比如:“他們的傳統觀念中,並不是風生,就是火起,不是火起,就是水湧上來的,而不知冥冥之中還有我在把持活動。”
因為冥冥之中,他們看不見我,所以又疑雲疑雨地叫到:“有鬼,有鬼!有狐精,有妖怪!”
我查了百度,關於細菌的文章,是高士其先生在1935年-1937年寫的,他的創作基於他當時所處的環境,這無可厚非,但我更希望這位偉大的科學家能相信我國的傳統文化。
中醫治病的理論我就不班門弄斧了,隨便百度壹下就知道。但中醫學的成就大家有目***睹,從很多古籍中也能查到。
《史記》中記載,虢太子患有昏厥癥,看上去好像死去壹般。扁鵲通過準確的診斷,對癥治療,使太子蘇醒過來,病癥得以治愈。
而今年,在疫情期間,中醫中藥在治療病人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孩子的認知有限,看了這本書,還會相信中醫嗎?
本書中, 有些描述不適合兒童看 ,比如:“壹夜之間,不知不覺由嬌羞的童女壹變而成多色多姿的婦人。”文中出現了多次類似的描述。
還有文中提到的《桃花扇》是以男女情事來寫國家興亡的歷史劇,就單單這壹點,我認為也不適合給兒童看。
“那貴婦人輕豎峨眉,裝出不耐煩而討厭的樣子,急急地和他後面的壹個西裝革履的男子跳上汽車走了。”
雖然作者的本意是想借此描述皮膚的結構,但如果 換成適合兒童的詞句 ,不是更好嗎?
我記憶中,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知識點是我高中的生物課上學的。
即使現在,也是八年級的生物內容,是孩子 13-14歲 時才開始了解的概念。
怎麽 8歲 的孩子也可以了解了嗎?
在寫這部分內容時,作者(或編者)竟用“單細胞生物的性生活”作為小標題?!所以我認為高士其先生的這篇文章不是給兒童看的,而是給成人看的。
即使本書中其他內容可以讓而兒童了解,但這個標題也是非常不合適的。
但不知什麽原因, 本書推薦的閱讀年齡竟是8-14歲,而且是新課標語文必讀叢書。
書中提到:“有性生殖,就是有配偶的生殖。”
“孤零零的壹個細胞,單身匹馬地分變,總覺得有些寂寞、單調,而生厭煩嗎?好了,現在也知追尋終身的伴侶了,大家都得著貼身的安慰了,地球因此也愈加繁榮了。”
兒童看完這種描述會不會有所想我不知道,但編者們不擔心青春期的孩子看完此書會早戀嗎?
我大致翻閱了此書後,馬上 禁止孩子閱讀此書 了。否則,這會影響孩子正在發育成長的稚嫩心靈。
當然, 對孩子進行性別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但超出性別的教育,我認為14-15歲是壹個比較合適的年齡,而且需要講明利害關系。
或許有些朋友覺得我保守、迂腐、過於保護孩子。但作為父母,兒童接觸的書、事情和人還是需要把關的。
如果父母沒有太多時間把關,我建議 讓孩子多學習傳統文化,傳統文化能讓孩子知禮儀、懂感恩,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這些遠比知識重要。
最後,我衷心希望寫作者們,如果是寫兒童書,請仔細考慮語言和事例的適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