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安葬費需要多少錢

安葬費需要多少錢

600——2000元。

生老病死是誰也不可避免的。但因為死亡的種種不可知,人們總是回避,對死亡的說法也盡量避開“死“字。雖然古籍中用不同說法將人的死亡分了等級:“天子死曰崩,諸侯曰甍,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但庶民百姓也諱言死,所以又把“死”說成卒、沒、下世、謝世、逝世、老了、走了等。

孔子說:“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孝,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被視為德之本。

自古以來,將對父母“生養死葬”的態度,視為衡量“孝”的普遍標準。如果說平時對父母的贍養主要是在自己家中進行,還不是太為外人所了解的話;那麽,父母去世後的喪葬儀式因為要公開諸於外,所以古人特別重視這死、葬的環節。

隨著喪葬儀式的傳承,也就形成了嚴格的喪葬文化,各地習俗雖有不同,但喪葬儀式中的還是有很多***同的禁忌,違反則視為對逝者不敬,並可能會觸怒神靈。

壹、忌諱去世時候身邊無親人

舊時人們很重視傳宗接代,認為老人去世的時候,必須有後輩兒孫在場,以便老人走得時候有人送,不孤單;老人在陰間也不用總是牽掛,靈魂可得安寧。

如果老人是在所有親人在場的情況下去世的,就是最大的福氣。相傳白族認為老人死在兒孫懷裏,是兒孫在報答養育之恩,俗稱“接氣”。

二、忌諱讓死者光身而去

北方很多地方都講究,在死者斷氣前就要穿好殮衣,不能讓死者光著身子而去。

所以舊時,老人們在到了壹定年齡以後,兒孫們往往就要在閏月年為其準備壽衣,讓老人們看著放心。

壽衣的件數、質地是很有講究的。件數要單數,諸如五、七、九件不等,忌雙數,怕兇禍再次降臨;材質上則忌用緞子,因“緞子”和“斷子”諧音,而多用綢子,因為“綢子”和“稠子”音同,寓意福佑後代多子多孫;壽衣還不能用皮毛制作,怕來世轉為獸類。

三、入殮時候的忌諱

逝者入殮的時候有很多忌諱。

六、下葬後的禁忌

逝者下葬之後,送葬的人要繞墓三周,在回家途中則忌回頭觀看,以免逝者的鬼魂跟隨活人回家。

七、服喪期間忌諱走親訪友

子女服孝期間不走親戚,不訪友,不集會,不拜年,尤其不能到病人家去,以免給他人帶來不幸。俗語有“身穿熱孝,不登鄰宅。”

八、守孝期間,子女忌穿色彩鮮艷衣服

父母去世後,子女要為父母守孝,古時候壹般要守孝三年。現代時間縮短,但也不宜少於壹年。守孝期間,子女忌諱穿色彩鮮艷的衣服,濃妝艷抹,飲酒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