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各朝各代的字體都有不同的發展,清朝時候是什麽字體?

各朝各代的字體都有不同的發展,清朝時候是什麽字體?

1,在清代的官場,主要流行壹種館閣體的字,其實就是楷書,不過是書寫風格比較秀氣,圓滑,沒有性格。

2、篆書、隸書和北魏碑體也正是館閣體的盛行,在清朝許多真正有頭腦,有思想的書法家,十分厭惡當時的局面。而且,由於文字獄,很多學者不能搞其他學問,只好搞考據學,考據金石,而金石之上所刻文字,都是篆隸。所以反而就是在清代,很多有思想的書法家倡導反璞歸真。

擴展資料:

楷書字體分類

1~3厘米的為小楷(小字),5厘米以上的為大楷(大字),之間的為中楷。但這僅僅是籠統的分法,實際上,現實生活裏很少出現過小於1厘米的小字和大到1.8米的大字。

小楷

小楷,顧名思義,是楷書之小者,創始於三國魏時的鐘繇。他原是壹位傑出的隸書大師,所作楷書的筆意,亦脫胎於漢隸,筆勢恍如飛鴻戲海,極生動之致。惟結體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仍存隸分的遺意,然已備盡楷法,實為正書之祖。

到了東晉王羲之,將小楷書法更加以悉心鉆研,使之達到了盡善盡美的境界,亦奠立了中國小楷書法優美的欣賞標準。

大楷

壹般情況下,人們把壹寸以上、數寸以下見方的真書稱為大楷。較此更大的真書大字被稱為“榜書”、“擘窠書”。根據歷代書法家積累的經驗,學習書法應先寫大楷,作基本練習。

掌握好大楷的點畫、結構、布白,做到點畫準確精到,結構疏密得當,則退而寫小楷可做到結體寬綽開張,點畫規矩清楚;進而學榜書則能結密無間而氣魄宏闊,不致渙散無神。

百度百科-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