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匣指漢代帝王的葬具。形如鎧甲,連以金縷。
詞語解釋:
1、玉飾的匣子。亦指精美的匣子。
2、漢代帝王葬飾,亦以賜大臣,以示優禮。
出處:
南朝·宋·鮑照《擬古·擬<行路難>》詩之壹:“奉君金卮之美酒,瑇瑁玉匣之雕琴。”
唐·李白《酬張卿夜宿南陵見贈》詩:“寶刀隱玉匣,繡澀空莓苔。”
宋·蘇軾《龍尾硯歌》:“錦茵玉匣俱塵垢,擣練支床亦何有。”
古籍《三國誌·魏誌·文帝紀》:“喪亂以來,漢氏諸陵無不發掘,至乃燒取玉匣金縷,骸骨並盡。”
唐·白居易《狂歌詞》:“焉用黃墟下,珠衾玉匣為。”
為什麽玉文化是中國獨有的?
古籍《禮記》裏講,“君子無故,玉不去身”。不僅活著戴,死了也要戴,因此中國有品類多樣的葬玉。這股風氣從石器時代就開始了,漢代流行厚葬大殮,葬玉從那時候起就形成壹個體系了。
葬玉是專用來為死者送葬的玉器。古人認為玉器有特殊的功效,施覆於人體各部位可以保護屍體,防治腐朽。西晉道家葛洪在《抱樸子》中說:“金玉在九竅,則死者為之不朽。”
漢代葬玉有很多種,不僅有玉衣,還有玉琀、玉握、九竅玉塞等。
玉衣
玉衣是漢代皇帝、諸侯王和高級貴族死後的殮服,由於等級不同,玉衣又分分金縷、銀縷、銅縷和絲縷四種。
1968年,西漢劉勝和竇綰夫婦墓中發掘出兩套完整的古代帝王貴族的葬服“金縷玉衣”,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劉勝的玉衣***用玉片2498片,金絲重1100克,他的妻子竇綰的玉衣***用玉片2160片,金絲重700克,其制作所費的人力和物力是十分驚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