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神應膏簡介

神應膏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聖濟總錄》卷壹三○:神應膏 2.1 處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神應膏的用法用量 2.5 摘錄 3 《萬病回春》卷五:神應膏 3.1 處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神應膏的用法用量 3.5 註意 3.6 摘錄 4 《聖濟總錄》卷壹二六 4.1 方名 4.2 組成 4.3 功效 4.4 主治 4.5 神應膏的用法用量 4.6 制備方法 5 《楊氏家藏方》卷十四 5.1 方名 5.2 組成 5.3 功效 5.4 主治 5.5 神應膏的用法用量 5.6 制備方法 6 《醫方類聚》卷壹九二引《吳氏集驗方》 6.1 方名 6.2 組成 6.3 主治 6.4 制備方法 7 《醫方類聚》卷壹九四引《經驗秘方》 7.1 方名 7.2 組成 7.3 主治 7.4 神應膏的用法用量 7.5 制備方法 8 《得效》卷十壹 8.1 方名 8.2 組成 8.3 功效 8.4 神應膏的用法用量 8.5 制備方法 9 《種福堂方》卷三 9.1 方名 9.2 組成 9.3 主治 9.4 神應膏的用法用量 9.5 制備方法 10 《普濟方》卷六十五引《德生堂方》 10.1 方名 10.2 組成 10.3 主治 10.4 神應膏的用法用量 10.5 制備方法 11 《醫學綱目》卷十八 11.1 方名 11.2 組成 11.3 功效 11.4 主治 11.5 神應膏的用法用量 11.6 制備方法 12 《普濟方》卷三壹五 12.1 方名 12.2 組成 12.3 功效 12.4 主治 12.5 神應膏的用法用量 12.6 制備方法 13 《醫統》卷七十九 13.1 方名 13.2 組成 13.3 功效 13.4 主治 13.5 神應膏的用法用量 13.6 制備方法 14 《醫學入門》卷八 14.1 方名 14.2 組成 14.3 主治 14.4 神應膏的用法用量 14.5 制備方法 15 《痧痘集解》卷六 15.1 方名 15.2 組成 15.3 主治 15.4 神應膏的用法用量 15.5 制備方法 15.6 各家論述 16 《回春》卷五 16.1 方名 16.2 組成 16.3 主治 16.4 神應膏的用法用量 16.5 制備方法 16.6 用藥禁忌 17 《直指》卷二十二 17.1 方名 17.2 組成 17.3 主治 17.4 神應膏的用法用量 17.5 制備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神應膏 1 拼音

shén yìng gāo

2 《聖濟總錄》卷壹三○:神應膏 2.1 處方

栝樓1枚(去皮)零陵香 藿香 芍藥甘草 黃耆 杏仁(去皮)各30克 白芷0.6克 龍腦 麝香(並研)各3克 黃臘45克 清油180克

2.2 制法

上十二味,除龍腦、麝香外,並細銼。於臘日用油浸七日,過濾出藥,將油煉令香熟,放冷。稱180克,卻再人諸藥,煎令黃,用夾絹袋濾去滓,再入鍋內,旋旋下蠟攪勻,滴水中成珠即止。去火候溫,入龍腦、麝香打勻,傾出,入熱瓷盒內聽用。

2.3 功能主治

止痛癢,除瘢痕,退酐黯。治壹切瘡腫,傷損,湯火燒傷。

2.4 神應膏的用法用量

摩風止痛癢,用薄絹攤貼之;口瘡,含化1豆大;眼瞼赤爛,疼痛不可忍者,用藥塗之;口面風癬,以藥塗擦,熱徹為度;耳鼻中贅肉,用紙拈點1豆大,壹月取下,並不疼痛。

2.5 摘錄

《聖濟總錄》卷壹三○

3 《萬病回春》卷五:神應膏 3.1 處方

乳香 沒藥各30克(為末)皮膠90克 生姜1千克(取自然汁)

3.2 制法

先將生姜汁人砂鍋內煎數沸,再入皮膠化開,將鍋取下坐灰上,方入乳、沒末,攪勻成膏。用不見煙的狗皮攤膏藥。

3.3 功能主治

治骨節疼痛。

3.4 神應膏的用法用量

貼患處。仍用鞋底炙熱,時時在膏藥上運動熨之。

3.5 註意

勿犯鐵器。

3.6 摘錄

《萬病回春》卷五

4 《聖濟總錄》卷壹二六 4.1 方名

神應膏

4.2 組成

白及1分,白蘞1分,當歸1分,桂(去粗皮)1分,附子1枚(半兩者,去皮臍),乳香纏半兩,東南槐枝2條,柳枝2條(各長7寸,銼細),鉛丹3兩,巴豆3分(去皮研),清油6兩。

4.3 功效

去惡肉。

4.4 主治

瘰癧已破,瘡口浸淫,膿水不絕,及壹切惡瘡。

4.5 神應膏的用法用量

每用少許,量核大小塗貼。

4.6 制備方法

上銼細,於石器內先下油與白及等煎令焦黑,以綿濾去滓,入鉛丹、巴豆,慢火熬成膏,先以水1碗,投藥入水,其藥直入水中,如珠為度,後刮下,入瓷器內收貯。

5 《楊氏家藏方》卷十四 5.1 方名

神應膏

5.2 組成

牛皮膠1斤(多年陳者,捶碎),生姜1斤(取汁),肉桂(去粗皮)1兩(為細末)。

5.3 功效

消腫定痛。

5.4 主治

閃撲傷損。

5.5 神應膏的用法用量

每用藥攤於患處,以紙花子23重蓋覆,其痛即止,漸漸平復。如藥熬下多日變硬,再於火上熔動;如大稠,即入生姜自然汁攪勻,如前用之。

5.6 制備方法

上先將膠於銚內用水煎溶,次下姜汁在內,攪熬稀稠得所,即逐漸抄肉桂末在內,慢火攪極勻,傾入瓷罐子內,密封貯。

6 《醫方類聚》卷壹九二引《吳氏集驗方》 6.1 方名

神應膏

6.2 組成

麻油4兩,巴豆14粒(連皮,不令破),木鱉7個(連皮,不令破),婦人頭發如棗大。

6.3 主治

瘡腫。

6.4 制備方法

上慢火熬,候巴豆、木鱉焦黑,取去不用,卻入黃丹2兩,不住手用柳枝攪,候黑色,滴水中成珠子方住,瓷瓶收。

7 《醫方類聚》卷壹九四引《經驗秘方》 7.1 方名

神應膏

7.2 組成

瀝青3斤,松香3斤,黃蠟4兩,沒藥3兩,乳香4兩,黃丹4兩,五靈脂2兩,降真末4兩,無名異4兩,麝香2錢,蜂窩1錢,巴豆6錢,馬庇勃3錢,大黃1錢,黃柏1錢,黃芩1錢,白及1錢,貝母1錢,知母1錢,威靈仙1錢,赤蘞1錢,獨行草1錢(乃青木香根),草烏1錢,地骨皮1錢,黃連1錢,寒水石1錢,天花粉1錢,香白芷1錢,香油1斤,蔥汁4兩,姜汁6兩,米醋半碗。

7.3 主治

發背癰疽。

7.4 神應膏的用法用量

待用時,攤在好紙上,貼在瘡腫處。

7.5 制備方法

先下鍋,香油、巴豆、黃蠟、松香、瀝青;續下鍋,大黃、黃連、白芷、黃柏、草烏、黃芩、赤蘞、貝母、知母、獨行草、地骨皮、白及、天花粉、姜汁、蔥汁、醋、寒水石、威靈仙;另為末,沒藥、蜂窩、五靈脂、無名異、降真末、乳香、馬庇勃,另將黃草布搽為末;又下鍋,黃丹、麝香。上藥先用香油熬巴豆良久,下黃蠟化,下瀝青化,下松香化盡,傾入水中,結成塊,再下鍋,入醋、蔥汁、姜汁,並其余藥壹處攪勻,盡入乳香、黃丹並無名異等末,並馬庇勃、麝香、滴下水中成膏子為度。

8 《得效》卷十壹 8.1 方名

神應膏

8.2 組成

黃柏1兩,真綠豆粉1兩半,甘草4兩,紅花2兩。

8.3 功效

護眼,防豆花入眼生翳,令瘡痘面上亦少。

8.4 神應膏的用法用量

生清油調塗兩眼四畔。

8.5 制備方法

上為末。

9 《種福堂方》卷三 9.1 方名

神應膏

9.2 組成

真阿魏3錢,麝香2錢,朱砂4錢,雄黃1兩,五靈脂1兩,甘草1兩,川烏4兩,草烏4兩。

9.3 主治

癰疽。

9.4 神應膏的用法用量

如遇腫毒,用酒調勻如半幹糊,將筆蘸藥,先從紅腫上面畫1圈;待藥將幹,再畫第2層於圈內,與前圈相連,即將酒潤舊幹圈上;待第2圈將幹,再畫第3層於圈內,與第2層相連,又將酒潤外邊幹處,每幹1層再畫進1層,只空當頭,如豆大1孔,使毒氣從此而出。圈內用酒常潤藥上,不可間斷,至半日乃止。待藥自幹落,不必洗去,其毒自消。

9.5 制備方法

上將新鮮鬧羊花10斤,揀去梗葉,打自然汁入瓦器中煎成膏,如稠糖為度。將藥為細末,入鬧羊花膏內攪勻,勿令凝底,用大瓷盆幾個,每盆將藥攤壹薄層,置烈日中曬幹,取下瓷瓶封固。

10 《普濟方》卷六十五引《德生堂方》 10.1 方名

神應膏

10.2 組成

全蠍21個,五倍子5錢,土狗6個,地龍21條(去土)。

10.3 主治

牙疼。

10.4 神應膏的用法用量

紙花貼太陽左右穴上。

10.5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蔥白2根,爛搗取汁,調成膏。

11 《醫學綱目》卷十八 11.1 方名

神應膏

11.2 組成

當歸1兩1錢,赤芍藥1兩5錢,大黃1兩5錢,香白芷1兩,官桂1兩,玄參1兩3錢,川續斷1兩2錢,莪術1兩,生地1兩2錢。

11.3 功效

收斂瘡口。

11.4 主治

久漏瘡,腸毒,胃毒。

11.5 神應膏的用法用量

如熱天用黃丹20兩,冷月15兩,旋旋下丹,不住手攪,試水中沈為度。如漏有孔老,以膏送入孔內,外仍以膏攤貼之;如腸毒、胃毒,為丸服之。

11.6 制備方法

上藥銼細,用真香油2斤浸,春5日、夏3日、秋7日、冬10日,入鍋內以文武火煎令黑色,濾去滓。

12 《普濟方》卷三壹五 12.1 方名

神應膏

12.2 組成

清油3斤,桃枝半斤,柳枝半斤,槐枝半斤,木鱉子仁半兩,當歸1兩,黃丹1斤,乳香半兩(另研細末),沒藥半兩(另研細末)。

12.3 功效

消毒止痛,活血潰膿,去風生肌。

12.4 主治

壹切惡瘡,亦治杖瘡疼痛。

12.5 神應膏的用法用量

旋攤貼之。

12.6 制備方法

上將油慢火熬,續下三枝焦,去滓不用;下木鱉子、當歸焦,去不用;冷定,下丹、乳、沒藥,枝攪丹性絕,再用慢火熬,不住手攪,休溢出,滴水內成珠不散為度,瓷器盛之。

13 《醫統》卷七十九 13.1 方名

神應膏

13.2 組成

臘月豬板油5兩,黃蠟半斤,鉛丹(真者)4兩,自然銅(淬,研)4兩,密陀僧(研)4兩,朱砂1兩(另研)。

13.3 功效

接骨止痛。

13.4 主治

跌打刀傷。

13.5 神應膏的用法用量

凡遇木石損傷碎者,用火化開,糊傷處敷上,然後夾定,用此藥服時重丸,梧桐子大。每服10丸,蔥、酒調下。或傷深者,須填孔中;淺者,油單紙攤貼;甚者,燈心裹木夾之。如藥力散,再覺痛,更1服即止,又痛甚者,又貼之。

13.6 制備方法

上用新鐺先溶豬油,次下黃蠟於冷處,下鉛丹、陀僧、自然銅,緩火再煎,水中滴之不散,更出鐺,冷下朱砂攪勻至凝丸,如彈子大,用筍皮視冷收。

14 《醫學入門》卷八 14.1 方名

神應膏

14.2 組成

香油1斤。

14.3 主治

諸般癰腫癤毒。

14.4 神應膏的用法用量

隨意攤貼。

14.5 制備方法

上入亂發壹團,如雞子大,於銚中文武火熬至發枯,入杏仁1兩,再煎枯黑,濾去滓;入黃耆7錢半,玄參5錢,熬12時久住火;候火力稍息,入帶子蜂房1兩,蛇退5錢,以柳木不住手攪,慢火熬至枯黑,濾去滓;入黃丹5兩,不住手攪,滴水成珠,不軟不硬,瓷器收貯。

15 《痧痘集解》卷六 15.1 方名

神應膏

15.2 組成

雄黃1錢。

15.3 主治

痘疔。

15.4 神應膏的用法用量

用綿胭脂重湯浸汁令濃,調雄黃末點於疔頭上,立時紅活。

15.5 制備方法

上研細。

15.6 各家論述

蓋雄黃能撥毒,胭脂能活血耳。

16 《回春》卷五 16.1 方名

神應膏

16.2 組成

乳香1兩(為末),沒藥1兩(為末),皮膠3兩,生姜2斤(取自然汁)。

16.3 主治

痛風,骨節疼痛。

16.4 神應膏的用法用量

用不見煙的狗皮推膏藥,貼患處。仍用鞋底炙熱,時時在膏藥上運動熨之。

16.5 制備方法

先將生姜汁以砂鍋內煎數沸,入皮膠化開,將鍋取下坐灰上,方入乳、沒末,攪勻成膏。

16.6 用藥禁忌

勿犯鐵器。

17 《直指》卷二十二 17.1 方名

神應膏

17.2 組成

龍泉好光粉2兩,真麻油3兩。

17.3 主治

癰疽,發背,惡瘡。

17.4 神應膏的用法用量

用紙攤貼。

17.5 制備方法

上慢火同熬,更換柳枝頻攪,滴入水成珠,方入白膠末少許,徐徐傾入瓷器,以水浸2日。

古籍中的神應膏 《幼科證治準繩》:[集之四·心臟部二痘瘡上]見形證治

痘瘡方出之時使不入目。以神應膏塗眼四周,或只以胭脂取汁塗之,或敷以水調黃柏末,或以牛蒡子為末蜜調貼...

《普濟方》:[卷三百十五膏藥門]內外諸疾方

。又攪無煙。方下乳香、沒藥。壹方無玄參、亂發。神應膏治壹切瘡腫傷損。湯火燒摩。風濕痛癢。用薄絹攤貼...

《證治準繩·幼科》:[集之四·心臟部二痘瘡上]見形證治

痘瘡方出之時使不入目。以神應膏塗眼四周,或只以胭脂取汁塗之,或敷以水調黃柏末,或以牛蒡子為末蜜調貼...

《普濟方》:[卷三百十五]膏藥門

過節只虎口長。蓖麻、木鱉子去殼。每個作兩三塊。神應膏治壹切惡瘡。消毒止痛。活血潰膿。去風生肌。亦治...

《聖濟總錄》:[卷第壹百二十六瘰門]瘰有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