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ān xiān téng sǎn
2 概述天仙藤散為方劑名,其同名方劑約有七首。
3 《婦人大全良方》卷十五方之天仙藤散 3.1 組成炒天仙藤、炒香附、陳皮、甘草、烏藥各等分[1]
3.2 制法上藥為末[1]
3.3 天仙藤散的用法用量每服五錢,加生姜、木瓜、蘇葉各三片,水煎服,日三次[1]。
3.4 功能主治
《婦人大全良方》卷十五方之天仙藤散主治妊娠水氣,腿足浮腫,喘悶不安,或指縫出水者[1]。
4 《婦人良方》卷十五引陳景初方之天仙藤散 4.1 天仙藤散的別名香附散、天仙藤飲
4.2 組成天仙藤(洗,略炒)、香附子(炒)、陳皮、甘草、烏藥(不須要天臺者,但得軟白、香而辣者良)各等分。
4.3 制備方法上為細末。
4.4 功能主治《婦人良方》卷十五引陳景初方之天仙藤散主治子氣。妊娠自3月成胎之後,兩足自腳面漸腫腿膝以來,行步艱辛,以至喘悶,飲食不美,似水氣狀,至於腳趾間有黃水出者。
4.5 天仙藤散的用法用量每服3錢,水1大盞,加生姜3片,木瓜3片,紫蘇3葉,同煎至7分,放溫澄清,空心、食前服,每日3次。小便利,氣脈通,體輕,腫漸消,更不須多服。
4.6 附註香附散(原書同卷)、天仙藤飲(《靈驗良方匯編》卷三。)本方方名,《仙拈集》卷三引作“水腫飲”。
5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之天仙藤散 5.1 處方天仙藤、青蒿子(炒)、桑白皮(炒)、香附子(炒)、荊芥穗、前胡(生姜汁制.炒)、柴胡、桔梗、麻黃(去根.節)、蒼術(炒)、幹葛、陳皮,各十斤。茴香(炒)、秦艽、川芎、白芍藥、黃半夏(為粗末.姜汁炙)、羌活,各二斤半。甘草(炒)、肉桂(去粗皮)、白芷、厚樸(去粗皮.姜汁炒),各五斤。
5.2 炮制上二十四味,為粗末。
5.3 功能主治《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之天仙藤散主治男子、婦人五勞七傷,感冷冒寒氣弱體虛,多倦少力。常服壯筋骨,肢體輕健,進食。
5.4 天仙藤散的用法用量每服三大錢,水壹盞半,入生姜、烏梅、棗子,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並兩滓作壹服煎。
5.5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6 《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三方之天仙藤散 6.1 組成天仙藤、香附、陳皮、甘草、烏藥、茯苓、白術、大腹皮、人參、紫蘇、當歸、杏仁、厚樸、白芍。
6.2 功能主治《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三方之天仙藤散主治子氣(亦名胎腫)。妊娠3月,兩足自腳面漸腫至腿膝,行步艱辛,以致胸膈喘悶,飲食減少,似水氣狀,腳趾間有黃水出者。此系素有風氣,或沖任二經有血風所致。
6.3 各家論述是方四君補正氣,歸、芍養胎血;附、陳、烏、腹利氣消脹;杏、樸快膈溫中,天仙佐之;紫蘇主治婦人血風之氣。腫消之後,當用四物、四君、杜仲、遠誌、山藥、木香之屬,峻補氣血。
7 《魏氏家藏方》卷四方之天仙藤散 7.1 組成天仙藤1兩,甘草(炙)1兩,桔梗(炒)1兩,青皮(去瓤)1兩,香附子2兩,天臺烏藥2兩,川白芷2兩,陳皮(去白)2兩。
7.2 制備方法上為末。
7.3 功能主治《魏氏家藏方》卷四方之天仙藤散主治蒸熱勞氣,百骨酸痛,腰背拘急,小便赤黃,腳手沈重,胸中不快。
7.4 天仙藤散的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盞,加生姜3片,烏梅1個,煎至7分時,通口服。
8 《婦人良方》卷二十引《經驗婦人方》之天仙藤散 8.1 組成天仙藤5兩(炒焦)。
8.2 制備方法上為細末。
8.3 功能主治《婦人良方》卷二十引《經驗婦人方》之天仙藤散主治產後腹痛不止,及壹切血氣腹痛。
8.4 天仙藤散的用法用量每服2錢,產後腹痛,用炒生姜、小便和細酒調下;常患血氣,用溫酒調服。
9 《鎬京直指》卷二方之天仙藤散 9.1 組成天仙藤3錢,江西術3錢,炒條芩1錢5分,陽春砂8分(沖),大腹皮2錢,炒枳殼8分,制香附3錢,白茯苓3錢,冬瓜子3錢。
9.2 功效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