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大學怎麽樣?妳說我說不如校友說,看看蘭州大學校友怎麽說。
“壹線中軸定北京,十壁合檐數帝生。”紫禁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滄海桑田數百年過去,紫禁城變成了故宮。如今的故宮博物院院長是蘭州大學敦煌研究院院長、蘭州大學1986級地質系校友王旭東。
從蘭州大學本碩博畢業後,在敦煌工作28年,王旭東組建了壹支來自蘭州大學的多學科文保隊伍,為敦煌文化保護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王旭東院長在央視報道中提及蘭州大學為文物保護輸送了最寶貴的支持——人才。“有壹位(蘭州大學)校長他就說妳敦煌有什麽需要,我們都可以幫助妳們”。在“開學第壹課”中他更談到蘭州大學的“責任擔當與勇攀高峰”。
從他的描述中,能看出蘭州大學在人才培養質量方面十分過硬,畢竟敦煌文化保護關乎我國文化傳承,而且文物保護需要多學科人才,當時的蘭州大學校長能說出這樣的話,說明蘭州大學研究方向明確,科研實力雄厚。
經過多年發展,蘭州大學現已擁有從學士、碩士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養體系,並建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據青塔數據統計,恢復高考四十年以來,蘭州大學本科教育已經培養出了12位院士,位列全國第6,當選兩院院士和國家傑出青年的人數位列我國前十。
中國唯壹壹個兩次獲得求是“傑出青年獎”的學者姜標是蘭州大學的1983屆校友,他帶領團隊讓艾滋病患者治療費用從12000美金降到了1000美金,在化學領域的突出貢獻讓他被聘為聯合國環境署下設的經濟技術評估委員會和化學技術委員會十年的***同主席,該組織後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
“蘭大是個很安靜的地方,很適合讀書,那時候我每天都要去圖書館占位子。”
提及化學專業的授課老師,姜標記憶猶新:“認真、有趣、講課非常好”,談到講授高等數學的張國熙老師,“他都不用看書本,就可以整本講下來,很厲害”……蘭州大學教師“大師級”的學識水平和講課水準給姜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他在學業上打下了厚實的基礎。
除此之外,姜標對蘭州大學對學生在實驗技能方面的高標準嚴要求很是稱贊,“到現在蘭大化學專業的學生在業內都是很受歡迎的,幹活紮實,動手能力強,我的博士生裏面就有好多是蘭大畢業的。”
從姜標口中,能看到的是壹個環境安靜,學風好,老師學識水平紮實,畢業生很得行業內認可的蘭州大學。而今的蘭州大學在師資方面依然笑傲江湖,兩院院士、傑出青年、領軍人才等國家級學者恒河沙數,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2個並且還在不斷增設中,姜標所在的化學學科也早已進入ESI全球前1‰。
蘭州是《讀者》的發祥地,雜誌誕生於此,成長於此。《讀者》創刊人之壹的胡亞權先生也是蘭州大學校友,從編輯到雜誌社社長,諸多蘭大學子成為了《讀者》雜誌的工作者。
提及辦刊歷程,胡亞全先生道:“我在校期間的絕大多數時間在閱覽室度過……因為我覺得像蘭大圖書館這樣巨大的知識寶庫以後可能再也遇不到了。上世紀80年代初創辦《讀者》,我的知識積累和智慧源泉,大都是拜母校所賜。”
胡亞全先生口中的蘭州大學圖書館,名為“積石堂”,還有壹個分身“昆侖堂”。圖書館藏書頗豐,截至目前,僅紙質文獻就有360余萬冊,還有其他善本古籍、音像資料以及中外文電子數據庫等數以萬計的珍貴文獻,蘭州大學圖書館如壹眼泉,源源不斷地為學子提供豐沛的知識活水。
蘭州大學校友們現已成為國家各個領域的傑出人才,唯壹不變的是對母校的肯定,蘭州大學的厚重和溫度也依舊百年未變,讓諸多學子走過半生不忘惦念。無論是做工作,做學問還是做貢獻,蘭州大學這本書都值得翻開壹讀,感興趣的考生可以深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