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辦產業是中國中醫科學院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院辦產業起步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期,1984年,中國中醫研究院醫藥技術開發公司成立,成為我院興辦產業的標誌。經過二十余年的努力,院辦產業從無到有,不斷發展壯大,在科技成果轉化、科技服務和醫藥貿易等方面積極開拓,取得了寶貴的經驗,培養、鍛煉了壹批人才,取得了壹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各級產業的興辦、發展和壯大,不同程度地支持了我院科研、醫療、教育工作,有力地促進了我院科研成果市場化,為社會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我院於1990年12月成立經濟管理處;2001年10月,更名為產業管理處,主管院直屬產業工作。現在,我院把產業發展提高到中國中醫科學院總體發展戰略的關鍵壹環,院辦產業將成為我院持續發展的經濟支柱。我院出臺各項政策規範產業單位管理,逐步加強對產業的扶植與支持,為產業創造科學、有序、快速的發展空間,從而使院辦產業加速發展,綜合實力不斷壯大。
《中國中醫古籍總目》即將問世
由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信息研究所主持編纂的《中國中醫古籍總目》項目近日完成,並將於2006年初出版發行。
書目類書籍,是科學研究乃至日常生活中壹種重要的工具書。尤其中醫古籍浩如煙海,自戰國以來世代相傳積累至今約有萬余種,編著全面涵括中醫古籍的書目,有利於中醫各領域的研究活動。然而,自明代殷仲春編撰《醫藏書目》後,未見再有大型中醫專科書目的編纂出版。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中醫科學院的前身中醫研究院,於1958年與北京圖書館聯合主編了第壹部《中醫聯合圖書目錄》,收錄了全國59個圖書館和兩位私人藏書家收藏的中醫圖書7661種。可惜當時受條件所限,此書未能正式出版。1979年後,又著手進行全國中醫文獻資源調查,重編中醫圖書聯合目錄。經過10年的努力,於1991年編輯出版了《全國中醫圖書聯合目錄》。此書收錄了全國三大系統113家大型圖書館收藏的1949年以前出版的中醫圖書12124種,是迄今為止記載全國中醫古籍及民國年間出版物收藏分布情況最系統、最全面的文獻檢索工具書,在國內外中醫界和漢學界具有廣泛影響。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各項事業飛速發展,國力的增強,促進了科技文化事業的蓬勃興旺。藏書單位對古籍的收集、整理、保存與應用的工作力度不斷加強,現代化手段被大規模引進,地區性的古籍目錄和書目數據庫不斷湧現。鑒於這種情況,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信息研究所感到經過短暫的20余年,中醫古籍資源的收藏規模已經遠遠超出了上世紀80年代的調研結果,盡管在資源分布的格局框架上變化不大,但壹些新的有潛質有特色的藏書單位的發現,預示了中醫古籍資源調研工作有了壹個更加廣闊深邃的操作空間,為再次進行更為廣泛的中醫古籍資源調查,進壹步深入了解中醫古籍存世狀況提供了有利條件。他們抓住這壹歷史契機,力求在91版《聯目》的基礎上,擴大調查範圍,整合各種社會信息資源,編寫壹部能夠全面、準確反映現存中醫古籍收藏分布情況的大型中醫古籍專科書目,以適應新形勢下繼承發揚中醫藥學的需要。
目前已經編纂完成的《中國中醫古籍總目》,收錄了151個圖書館館藏中醫書目13000多種,其中古籍新增品種達1000多種。其收錄重點是1911年以前歷代刊行的中醫古籍,及其這些古籍在民國期間的重刻本、影印本、復制本。令人欣喜的是,其中有些書並未見於歷代書目,有些則已被列入亡佚書目錄中,此次被發掘收錄,實為壹大收獲。如宋·楊介所撰《存真圖》,已被文獻辭典列為亡佚類,現已發現該書的清抄繪本,收藏於國家圖書館;又如明·彩繪本《補遺雷公炮制便覽》壹書是出自宮廷畫師之手的珍品,堪稱國寶級文獻。凡此種種,不勝枚舉。除了古籍新品種的發掘外,還湧現出大量的古籍新版本,不僅給過去認定為孤本的書摘掉了孤本的帽子,甚至為在國內原以為失傳的書填補了空白。同時,鑒於91版《聯目》中收錄的1911至1949年間出版的近代中醫藥著作,其文獻價值、保存價值現在已不亞於壹般的古籍,為系統反映民國期間中醫圖書的出版狀況和當前收藏分布情況,以便學術界使用,因此該書亦予以保留。為了吸納中醫文獻學、目錄學的最新研究成果,對壹些著錄不準確的書目數據進行準確的訂正,他們邀請了多年從事專科文獻研究的學者、專家擔綱各學科的分類主編,使其在文獻調研、目錄學研究中所積累的豐富經驗,及所取得的豐碩成果得到充分發揮,訂正了91版《聯目》在學科的劃分、著作人的判斷、成書年的確認、版本源流的梳理等方面存在的錯訛不足之處,保證了《總目》的編纂質量及學術水平。
《總目》的參加館達到151個,較91版《聯目》新增了38個,其中有國內外知名的綜合性大學圖書館5個,中醫專業圖書館5個,省市公***圖書館19個,少數民族地區(巴彥淖爾盟)圖書館1個,藏書樓1家,出版單位圖書館1家。新參加館的成分變化,突破了原有三大系統圖書館的格局,增強了參加館的多樣性和代表性,也顯示著中醫古籍資源蘊藏的潛力是巨大的,範圍是寬廣的,有待於進壹步的整理和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