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孔子時代的幹肉是什麽?是幹豬肉嗎?

孔子時代的幹肉是什麽?是幹豬肉嗎?

在孔子時代,幹肉壹般指的是幹燥、腌制的肉類制品,主要用於儲存和長途旅行中的食物供應。孔子時代的幹肉並不僅限於豬肉,也包括其他動物的肉類,如牛肉、羊肉等。在古代社會,由於食物保鮮技術有限,采取腌制和曬幹的方式可以延長食物的保質期。

1、在《論語》的《論語·述而》章節中,有壹則關於孔子與弟子和肉的典故。

原文是:?孔子問:“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子曰:“丘之道,愚而好自用也。”翻譯為:旅途中,孔子與弟子們沒有足夠的食物,只有壹塊幹肉。孔子切下幹肉後,將肉分給弟子們,並教導他們道德和君子行為。

2、《禮記·禮運篇》中也提到了幹肉的使用。原文是:“帝王將巡狩,及歲之初,皆登廟堂,齊設享具,以幹肉獻於帝,以副祀於宗廟之位,帝因散肉於百官。若為國家使者,百官賦肉以酬其士,士飲而食之,君則嘗而拜之。士既執肉而上,其賜之使者也。是故,帝王巡狩,唯饋之以肉,以賞其使者也。”幹肉被描述為帝王巡祭時所用的食物,被視為高貴的供品之壹。這表明幹肉在古代社會中被視為重要的食物之壹,與宗教儀式和禮儀有著密切的關系。

3、具體孔子時代的幹肉種類和腌制方法等細節並未有明確的史料記錄,因此我們只能根據現有的歷史背景和典故推測孔子時代幹肉的用途和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