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神話傳說中開天辟地的神話人物是盤古。
盤古,又稱盤古氏,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創世神。由形如雞卵的混沌之中孕育而生,沈睡而醒後將清濁二氣上下撐開,形成了天地。最終因疲憊而倒,聲與氣以及身體各部分化為世間萬物。盤古神話先以民間傳說流傳至東漢時代,直到三國時期才出現文字記載,最初見於唐代《藝文類聚》所引三國吳人徐整創作的《三五歷記》,信仰主要流行於桐柏、泌陽壹帶。
據《五運歷年記》記載,盤古是世間第壹個人形之神,外表是壹名長有四肢、五體俱全,並生有頭發與胡須的男子。《述異記》記載,整個世界都是盤古的化身,頭是四嶽,雙目是日月,毛發是草木等。
《藝文類聚》
《藝文類聚》是唐代文學家、書法家歐陽詢與令狐德棻、陳叔達、裴矩、趙弘智、袁朗等十余人於武德七年(624年)編纂而成的壹部綜合性類書,該作品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壹部完整的官修類書。它保存了中國唐代以前豐富的文獻資料,尤其是許多詩文歌賦等文學作品。
全書***壹百卷,壹百萬余字,征引古籍壹千四百三十壹種,分門別類,摘錄匯編。《藝文類聚》與《北堂書鈔》、《初學記》、《白氏六帖》合稱“唐代四大類書”,《藝文類聚》分類按目編次,故事在前,均註出處。所引詩文,也均註明時代、作者和題目,並按不同的文體,用“詩”、“賦”、“贊”、“箴”等字標明類別。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盤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