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對西方文化也很感興趣,向在華傳教士學習代數、幾何、天文、醫學等各方面,著述頗豐。康熙皇帝是對科學最重視、最感興趣的皇帝之壹。
愛新覺羅·葉璇(穆林德:Hiowan Yei,1654年5月4日—1722年2月20日)是清朝第四位皇帝,也是繼京師之後的第二位皇帝。年號是康熙,後人稱之為康熙帝。蒙古人稱恩赫阿木或阿木古浪汗(蒙古語意為“和平安寧”,是漢語單詞康熙的意譯)。
擴展數據
治理措施-文化
尊儒尊文
康熙強調提倡倫理道德,康熙十八年(1679)上書說:“聖旨之世,不止壹,不止三。建倉充足倫理昌盛,水旱平安。與文相比,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積蓄。每次他壹句對不起,他的率就會動。夫興則興於民,食則用禮,而善治則靠之。”康熙從小對儒學充滿興趣,認為“正義感無窮,樂此不疲。”
康熙十六年(1677)十二月,在《當日四書釋文禦序》中,明確宣布要將統治制度與道家制度融為壹體,以儒家(尤其是朱成的理學)為治國之本。
他曾舉辦過博學多才的課程,創立了南學制度,並參觀了曲阜的孔廟。康熙還組織編輯出版了《康熙字典》、《古今圖書集成》、《全唐詩》和《裴雲紋賦》。
書籍、日歷和地圖,如《篇編》、《子時經》、《註子全書》、《清通誌》、《歷象考成》、《數理精要》、《康熙永年歷》、《康熙禦覽》。
百度百科-艾辛吉奧羅·葉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