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其實是在立春吃的,如果春分吃也無不可。古人會用面皮包著時令蔬菜,卷成卷蒸熟或者油炸,取名春餅,寓意著五谷豐登,也是春天的象征,並將它互相贈送,取迎春之意。在古籍中也常見記錄,如晉代潘嶽所撰的《關中記》記載:“(唐人)於立春日做春餅,以春蒿、黃韭、蓼芽包之。”清代的陳維崧在其《陳檢討集》壹書中也寫道:“立春日啖春餅,謂之‘咬春’”。
2、春菜其實又叫萵筍、千金菜,還有香椿芽、菠菜、豆芽、春筍、韭菜等,都是春季飲食中典型的應季蔬菜,尤其是在春分前後最為新鮮美味。古人認為在春分時節吃春菜可以保佑全家人整年都平安幸福,農耕能夠風調雨順,還有用各種青菜熬菜湯喝的,因為在古代春菜原本是壹種野莧菜,人們都會到田間去摘這種野菜,帶回家後做成湯,象征壹種慎重的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