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布依族的文字

布依族的文字

布依族的古文字分為:方塊型、拼音型、符號型三大類。

1、方塊型古文字

2011年10月15日至17日,來自滇黔桂等省(區)100多名專家學者匯聚荔波,研究中國布依族古籍及古文搶救工作。

2007年至今,布依族研究學者通過在荔波布依族聚居地區調查,征集到布依族儺書古籍原件1000多冊;研究發現,散存當地布依族經書、儺書手抄文字中有很多的古文字與已發現確認的古壯族文字相似;經國務院批準,荔波縣選送的布依族儺書、經書《獻酒備用》、《接書神廟》、《接魂大全》、《關煞向書註解》等10部布依文古籍先後入選第二、三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還有6部古籍正在申報待批中。該縣申報的《布依族古文字表》於2008年被國務院發文公布單列為第13項文種,名為“布依文”,2011年上半年中央民族大學博物館陳列了全國20多種文字,荔波布依族古文字名列其中。[1]截至目前,荔波布依族文古籍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典籍名列全國之最。這樣,荔波布依族古文字首次在國家級文化空間面世,布依族成為我國有自己傳統文字的18個民族之壹。“布依族中發現了幾種古文字類型,主要用來作為占蔔文字,記錄《摩經》,創作民間文學作品等等。布依族古文字,除了流行於六盤水壹帶的‘波拉’文字屬於拼音文字,產生比較晚以外,其他類型都與漢字有關,具有悠久的歷史。”省布依學會副會長周國茂說。布依族古文字是布依族古籍的載體,它承載著布依族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和學術研究價值。過去雖然陸續發現和搜集了壹批資料,壹些學者也開展了壹些研究,發表了壹些成果,但從各地陸續發現布依族古文字資料的情況看,布依族古文字還需要進壹步調查、搜集、整理、標音、釋義和深入研究。

2、拼音型古拼音文字

2.1、CV型文字。

它是受伯格裏苗文的啟發而被創制出來,由聲母和韻母兩個部分組成。聲母較大,韻母較小,聲調通過將韻母標在聲母頂端和右側不同的位置上來表示。聲母符號有35個,其中9個還無法確定音值;韻母符號26個,其中單字母符號11個,組合符號15個。CV型文字利用有限的符號記錄大量的布依語的發音,具備了所有拼音文字所***有的優點,與“漢字”、“類漢字”(即方塊布依字,筆者註)相比,它在記音方面更加準確.也更加便於學習和掌握。不過,作為壹種民間自發使用的文字符號,它還存在很多缺點.可歸納為以下兩條:壹是聲韻母的讀音缺乏壹定的穩定性。有些聲母或韻母在相同條件下有多種讀音,不同的聲母或韻母在相同的條件下也可讀同壹個音;二是聲調的表示法和讀法也很混亂,文字聲調的標法給書寫帶來了較大的麻煩,因為書寫時的壹點點失誤都將會使人產生錯誤的理解。

2.2、外國傳教士創制的拉丁字母文字。

1904年印行的布依語《聖經》

這種拼音古文字的創制緣於天主教在布依族地區的傳播。清康熙四十三年(1714年),天主教傳人貴州。當時,意大利耶穌會士都嘉祿兼任貴州首任代牧時,派遣法國遣使會士亞比亞立等到貴州考察而天主教正式傳人布依族地區,則是在其傳人貴州約90年以後,即1797年—1800年間。當時,傳教士以省城貴陽為中心,以黔西南為重點,奔赴於古驛道兩旁的布依山寨。為了讓布依族信教群眾更好地理解聖經“十誡”的基本要求,便於布依族群眾熟悉道理,使基督深入人心,並體現在日常生活中,從而達到文化上的改觀,西方神職人員使用拉丁字母創制了布依文字。

3、符號型布依文

在貴州省威寧彜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新發鄉花園村壹帶的布依族“布摩”當中,使用壹種比較特殊的文字記錄當地的“摩”經。這種文字比較獨特,還夾雜少數象形字,還無法定性,暫且稱為“其他文字符號”。貴州省博物館保存的布依族宗教古籍《布依族白摩書》抄本所使用的文字也屬於這壹類型。 1、50年代的老拼音布依文

1956年11在貴陽市召開的布依族語言文字問題科學討論會上,決定采取布依文和壯文聯盟(布壯文字聯盟)的方針,並通過了《布依文方案(草案)》,創制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文字,以貴陽附近的龍裏縣羊場鎮話(屬布依語第二土語區)為標準語。該方案經原中央民委批準,自1957年開始在布依族地區試驗推行。由於政治原因,推行工作於60年代中斷。老布依文和老壯文十分接近。

2、新布依文新拉丁布依文的運用(4張)

1981年,參加《布依族簡史》討論會的布依文諺語代表認為布依族文字應根據布依語的實際情況制定,建議以布依族較為集中、語音較有代表性的望謨縣復興鎮話(屬布依語第壹土語區)為基礎,修改布依文方案,最後擬訂了《布依文方案修改草案》,報貴州省民委審定。“修改草案”經貴州省民委審定後,自1982年開始在布依族地區試驗推行。根據試驗的反饋,貴州省民委於1985年3月21日至23日召開修改布依文方案的座談會,擬訂了《布依文方案(修訂案)》。該方案壹直沿用至今。現行的布依文和壯文有壹定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