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收錄在道藏之中,在儒家修四庫全書時,將道家經典強行分離開來。詳細請看陳攖寧寫的論《四庫提要》不識道家學術之全體
《韓非子》有《解老》、《喻老》諸篇,對於老氏之說,可謂別有會心。太史公有名莊申韓合傳,言申韓慘檄少恩,皆原於道德之義。又謂韓子言刑名法術,而歸本於黃老。夫韓非之書,雖為人所垢病,然其學實由道家而出,精要處頗多,不可以耳為目,壹概抹殺之。編集《道藏》者,已見及於此矣。
論《四庫提要》不識道家學術之全體
讀馬端臨《文獻通考》,見其於《道藏》書目條下,作壹按語日:"道家之術,雜而多端,先儒論之備矣"雲雲。後人遂執此言以為道家病,凡《道藏》所收各種書籍,除對於道教有直接關系者而外,皆認為不應列入《道藏》中。《四庫全書提要》批評白雲霽之《道藏目錄》雲:"所列諸書,多捃拾以足卷膚。"意謂諸書多與道家無關,因編者欲臻滿卷數,故爾隨便拾起幾種,以壯觀道教門庭而已。其由《道藏目錄》中剔出各書名如左:
《易數鉤隱圖》,《遺論九事》,《易象圖說內外篇》,《易筮通變》,《易圖通變》,《易外別傳》(《四庫提要》謂舊皆入"易類")。
《素問》,《靈樞經》,《八十壹難經》,《千金方》,《肘後備急方》,《急救仙方》,《仙傳外科秘方》,《本草衍義》(《四庫提要》謂舊皆人"醫家類")。
《黃帝宅經》,《龍首經》,《金匿玉衡經》,《玄女經》,《通占大象歷》,《星經》,《靈棋經》(《四庫提要》謂舊皆入"術數家類")。
《鬻子》,《曷冠子》,《淮南子》,《子華子》,《劉子》,《意林》(《四庫提要》謂舊皆入"雜家類")。
《華陽隱居集》,《擊壤集》,《宗玄集》(《四庫提要》謂舊皆入"別集類")。、
《太玄經》,《皇極經世書》(《四庫提要》謂舊皆入"儒家類")。
《公孫龍子》,《尹文子》(《四庫提要》謂歸皆入"名家類")。
《墨子》(《四庫提要》謂舊入"墨家類")。
《韓非子》(《四庫提要》謂舊入"法家類")。
《孫子》(《四庫提要》謂舊入"兵家類"),
《鬼谷子》(《四庫提要》渭舊入"縱橫家類")。
《江淮異人錄》(《四庫提要》謂舊入“小說家”)。
《穆天子傳》(《四庫提要》謂舊人"起居註類")。
《山海經》(《四庫提要)謂舊入"地理類")。
編輯《四庫提要》諸君,又謂上列各書之分類,"雖配隸或有未妥,門目或有改易,然總無以為道家言者,今壹概收載,殊為牽強。"且將《道藏》與《佛藏》相提並論,謂"二氏之書往往假借附會,以自尊其教,不足深潔。"伊等不知當日編輯《道藏》之人,具有特別眼光。壹面既欲抵禦外教之侵略,不能不利用本國整個的文化以相對抗;壹面又高瞻遠矚秦漢以前諸子百家之學術,皆起源於道家,故將各家著作擇其要者,錄取數種於《道藏》中,亦無不合之處。
時賢震於《文獻通考》為九通之壹,夙負盛名。《通考》既誚道家"雜而多端",而《四庫提要》壹書,又是治目錄學者之金科玉律,其言更可與《通考》互相印證。於是道家學術益遭世人厭棄,每每數典而忘其祖,甚至據釋氏之理論以攻擊道家,尤覺荒謬。其無識亦與今日欲持全盤歐化以改造中國者相同。本篇非宗教論文,故亦未遑置辨。
《漢書·藝文誌》謂:"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後知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人君南面之術也。"據此則知道家學術,即是治國平天下之學術。含義甚廣,不可執壹端而概其全體。《尚書》、《春秋》所記載,固不外乎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即全部《易經》所記載,又何嘗不是此道?何嘗不是人君南面之術?
古代藝文皆掌於史官,民間頗難得見。當日老子實任斯職,孔子若非得老子許可,恐末必能全窺六藝之文。昔道祖老子,許傳《易經》今《道藏》全書,反不許收《易經》壹類著作,亦可怪矣。果《易經》與道家無關,魏伯陽何以作《周易參同契》?陳希夷何以傳先天八卦圖乎?
醫道與仙道,關系甚為密切,凡學仙者,皆當知醫。故將醫書收入《道藏》,自是分內應有之事。況《千金方》作者孫思邈,及《肘後方》作者葛洪,皆道門中之錚錚者,更不容漠視。《素問》、《靈樞》為醫家之祖,黃帝為道家之祖,《素》、《靈》二書,縱非黃帝自作,亦是黃帝遺傳之學術。《道藏》中關於黃帝壹派之書,本嫌其過少,收幾部醫學家典籍,又有何妨?
術數之學,不外乎陰陽擴陰陽家為九流之壹,亦源出於道家。所以陰陽家有《黃帝泰素》二十篇,又有《南公》三十壹篇,《項羽本紀》載楚南公之言日:“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註謂:南公者道士,識廢興之數。試觀後世《太乙》、《奇門》、《六壬》諸書,皆托始於黃帝,而種種圖讖碑記預言,非諸葛亮即劉伯溫,蓋常人心目中,久存壹"惟有道之士方精於此"之感想。可見陰陽術數,乃道家之副業,亦猶農家種植五谷而外,必兼理蠶桑耳。就令所有術數書籍,壹概收人《道藏》,亦不為過。
淮南王劉安從八公學道故事,人皆知之。淮南鴻烈書中,形容道之玄妙處,亦可謂淋漓盡致。講道家之文章,除老莊而外,當無勝過《淮南子》者。雜家之學,不過本道家真義而推闡之耳。豈可謂雜家駁而不純,遂擯於道家門墻之外乎?又如《曷冠子》,在《漢誌》原列入道家,其書雖涉及刑名,而大旨本於黃老,韓昌黎頗喜讀之。作者不詳姓氏,相傳為楚人,居深山,以曷羽為冠,故名,蓋亦道家之流也。《意林》,唐馬總編,書中抄集老莊管列諸家言,多與今本不同。可視為道籍中之參考書。以上三種,收入《道藏》,未見有何齟齬處。
《華陽隱居集》,陶弘景作。《擊壤集》,邵康節作。《宗玄集》,吳筠作。弘景本道家知名人士,不必論。邵子之說,出於陳希夷,與程朱之篤守儒教門庭者迥異。希夷先生,既經世人公認是道家,則康節先生著作,亦未嘗不可列入《道藏》。吳筠文章,多半趨重仙道方面,對於道家,不為無功。況吳本人在唐天寶時,自請隸道士籍,則《宗玄集〉之收入《道藏》,亦固其所。
尹文子雖為名家,其學亦本黃老,故其書以"大道"二字名篇,雖亦泛論治理,而重在正名核實。《莊子》稱其"不累於俗,不飾於物,不茍於人,不忮於眾,以禁攻寢兵為外,以情欲寡淺為內。"頗有合於老氏之旨。是蓋自道以至名,自名以至法者。
公孫龍之徒,雖為莊子所不滿,然其立論,頗近於道家之玄談。昔賢謂公孫龍傷明王之不興,疾名器之乖實,乃假指物以混是非,寄白馬而齊彼我,冀時君之有悟焉。可知其書自具深意,非只以詭辯為能事者。《漢誌》雲:"道家出於史官",“名家出於禮官”,而掌禮乃史之專職,禮官史官,二而壹者也。是名家與道家,亦同出壹源。《道藏》之有名家,殆如《釋藏》之有因明乎。
老子三寶:"壹日慈,二日儉,三日不敢為天下先。"墨子皆得之。《兼愛》,《非攻》,"慈"旨也;《節用》,《節葬》,"儉"旨也;《備城門》,《備高臨》,《備梯》,《備水》,《備突》,《備穴》等篇,皆極盡守衛之能事,自處於被動之地位,而對於先發制人之戰略,則絕口不談,是真能篤實奉行"不敢為天下先"之古訓者。《莊子》書中,除關尹、老聘而外,獨贊墨子,或亦因墨子之學近於道家故耳。墨家素為儒家所排斥,而墨子亦有非儒之篇,儒墨根本難以調和,只有請其加人《道藏》而已。
《韓非子》有《解老》、《喻老》諸篇,對於老氏之說,可謂別有會心。太史公有名莊申韓合傳,言申韓慘檄少恩,皆原於道德之義。又謂韓子言刑名法術,而歸本於黃老。夫韓非之書,雖為人所垢病,然其學實由道家而出,精要處頗多,不可以耳為目,壹概抹殺之。編集《道藏》者,已見及於此矣。
自古道家,無不知兵者。所謂有文事必有武備也。若專尚清靜無為,其何以靖內憂而攘外患乎?如黃帝、力牧、風後、封胡、伊尹、太公、管子、曷冠子、文種、範蠡諸人,在兵家皆有著作。雖其書不傳,然班氏《藝文誌》及劉氏《七略》,皆載其書名。蓋道家最善於沈機觀變,不輕舉,不妄動,老謀深算,施於戰陣,常操必勝之權,故兵家遂有道家之特長,非此不足以定大業。《漢誌》道家,亦有《孫子》之名,故《道藏》收《孫子》,未為創例。
《鬼谷子》,《漢誌》不錄,《隋誌》入縱橫家。其書有《捭闔》、《反應》、《內楗》、《抵(左“山”右“戲”》、《飛鉗》、《忤合》、《揣》、《摩》、《權》、《謀》、《決》、《符言》十二篇,又有本經《陰符》七篇。《戰國策》雲:"蘇秦發書陳篋,得太公陰符,簡練以為揣摩。"可知縱橫之學出於太公。而太公當然是道家人物。鬼谷子既服膺太公之學,而自隱其姓名,不欲表現於當世。《史記》又言鬼谷子長於養性治身,是必有味於道家之精意者。蘇秦、張儀得其皮毛,已足以玩侯王於股掌,取卿相如探囊。而鬼谷子反敝屣功利,遁跡山林,恬淡自守。觀其書中有雲:"盛神法五龍,養羔法靈龜"諸奧語,非深於道者孰能之乎?將其書列入《道藏》,可謂名實相副。
揚子《太玄經》,邵子《皇極經世》,皆《易》之支流。《易經》哲理,既與道家相通,此二書之收入《道藏》,自無問題。
《江淮異人錄》所紀多道流、俠客、術士之事,《山海經》語涉神怪,《穆天子傳》跡遍遐荒,諸如此類,皆儒家所不敢言。道家思想,本是遊乎方之外者,故不妨接受耳。
總而言之,道家學術,包羅萬象,貫徹九流,本不限於"清靜無為"消極之偏見,亦不限於"煉養"、"服食'、"符篆"、"經典"、"科教"狹隘之範圍。《道藏》三洞、十二部之分類,誠不免疏舛;但此或受佛教之影響,出於不得己。
吾人今日談及道教,必須遠溯黃老,兼綜百家,確認道教為中華民族精神之所寄托。切不可妄自菲薄,毀我珠玉,而誇人瓦礫。須知信仰道教,即所以保身;弘揚道教,即所以愛國。勿抱消極態度以茍活,宜用積極手段以圖存,庶幾民族尚有復興之望。武力侵略,不過裂人土地,毀人肉體,其害淺;文化宗教侵略,直可以奪人思想,卻人靈魂,其害深。武力侵略我者,我尚能用武力對付之;文化宗教侵略我者,則我之武力無所施其技矣。若不利用本國固有之文化宗教以相抵抗,將見數千年傳統之思想,壹朝喪其根基,四百兆民族之中心,終至失其信仰,禍患豈可勝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