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陰符經》有什麽現實意義?

《陰符經》有什麽現實意義?

:《陰符經》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典範,是道學中壹部重要典範。此書作者不詳,偽托為軒轅黃帝所作,故名《黃帝陰符經》,歷代名家太公、範蠡、鬼谷子、張良、諸葛亮、李筌及宋朝大儒朱熹對此均頗有深研集註。有將此書列入兵家類,也有列入道家類,歷來對其註釋有上百種之多,各言其是,從諸多名家之研,註釋之多,可見其在中華文化上的重要性和影響之大。《陰符經》全文四百四十八字,包羅廣大,含意豐富。歷代學者認為《陰符經》與儒道有密切關系,清朝名醫徐大椿曾說:“陰符贊易之書也。”即《陰符經》是有助於對《周易》的理解,不只是前人所說的“贊易之書”,而是壹把金鑰匙。此經與易道廣大處差不多,包含有極廣極深的哲理,歷代人們認為它“辨天人合變之機,演陰陽動靜之妙”。按所需將其用於政治、軍事、治國、修身、處世、養生及練功、練丹等等。

關於陰符之名,諸家解說相同無異,楊文會在《陰符經發隱》中說:“隱微難見,故名為陰;妙合大道,名之為符。經者,萬古之常法也,後人撰述如緯。”符者即合也,故有符合之說。鐘離真人曰:“陰者,性之宗。符者,命之本。大道無形,視聽不可以見聞,大道無名,度數不可以籌算資。道生形,因形而立名。名之大者天地也,即天地上下之位而知大道之高卑,即陰陽終始之期而知大道之前後。”明代著名學者呂坤在《陰符經註》中說:“《陰符經》天載之玄秘,三教之心傳也。《易傳》、《道德》、《清靜》三經皆從此出。……,陰而符之天下,天地也,聖人也;陰而符之身,仙也,佛也;不符,養陰之道也;符,用陰之道也。天道體陰而用陽,故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可見《黃帝陰符經》中心思想是告誡人們遵從天運自然造化之道,法於陰陽消長、生死之理,明了五行生克制化之機,在修練身心、理政、治國、統兵等等諸方面行藏舉止都要密吻道數、人天合壹。《陰符經》與八卦甲子相表裏,相符合,互為發明。全書自始至終暗喻“陽符”二字之義。首句“觀天之道,執天之行”,提醒人們,隨時順應天地自然之道,觀天而後行,法於陰陰,消息盈虛,無思無為,寂然不動,如此才符合至靜之道之意蘊。告誡世人明辨制化的生殺之機,恬淡世情,心神專壹,歸根復命,時時謹防天之五賊(天既生人,亦能殺人。天生天殺,道之理也。五運陰陽之氣四時循環,叠為消長,生、長、斂、藏循環圈,生殺萬物者也。春夏為生,秋冬為殺;陽主生,陰主殺。殺即賊也。五氣殺人,故名五賊)侵害人體。故要恬淡虛無,抱元守壹,如此才能洞察五運陰陽之奧秘,偷奪天之五氣,所謂見之者昌也。天地人(萬物)之間,永遠處於壹種互為吐納交換的動態平衡之中,這種吐納交換即“盜”之意蘊。“盜”者,暗行、竊取之謂也,所謂福來而不覺,禍發而不知。所以說“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三盜即宜,三才既安。”人們只要虛懷若谷,以靜觀動,遵循“八卦甲子”天運規律,行藏舉止皆符“諸仁”、“諸用”,則道之佑我,觀、執由我了。

《陰符經》壹經問世,廣流傳。呂坤評價說:“其言洞察精微,極天人之蘊奧。帝王得之以禦世,老氏得之以養生,兵家得之以制勝,術家得之以成變化而行鬼神,縱橫家得之以股掌人群。”唐李荃在驪山逢壹老母,與他坐樹下解《陰符》元義,最後告誡其:“《黃帝陰符》三百言,百言演道,百言演法,百言演術。參演其三,混而為壹,聖賢愚智各量其分,得而學之矣。上有神仙抱壹之道,中有富國安人之法,下有強兵戰勝之術。聖人學之得其道,賢人學之得其法,智人學之得其術,小人學之受其殃。識分不同也。”並誡其:“此書又名《黃帝天機之書》,九竅四肢不具,慳貪愚癡、瘋癇狂誑者,並不得聞。如傳同好,必清齋三日,不擇卑幼,但有本者為師。不得以富貴為重,貪賤為輕,違者奪二十紀。”從上述大家應知道《陰符經》是壹本什麽樣的書了,及古人對學習此書、傳授此書的要求了。我們在研究學習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到了壹定境界後,若要想再上壹個高度是不得不讀此書的,尤其習《易經》研易學者更需要學習此書,以深入認識、掌握、運用自然法則,進入人天合壹,達到“寂然不動,感而遂通,不測之謂神”的境地。先秦文化文簡意駭,難懂,而先秦以前的則更是難弄明白了,今人學習起來就更困難了。好在歷史名家對此書註釋不下百余,壹般將這不長經書分成上中下三篇來解說,更有將其分為道、法、術三個章篇來演釋的。版本繁多,各有千秋。選用的是當今陜西婁關臺任法融道長所註的版本。其在書首先擬文介紹了“《黃帝陰符經》基本思想”後,將全經分成三章來解釋,這三章是:“壹、神仙抱壹守道章; 二、富國安民演法章 ;三、強兵戰勝演術章。”我們安排每章分二次連載,加上本次的“《黃帝陰符經》基本思想”壹文***七次連載完畢。

若能夠知道,更能夠閱讀中華文化之經典的人都是有緣者,我們是在弘法,《易魂》弘揚的是天地自然道法,教給大家的是知天曉地(萬物)的天機大法,能領會能掌握多少是大家的先天天份、後天修為及自身努力。希望大家能認識到,認真領悟它,都為有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