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鵠的讀音:[hóng hú]
鴻鵠是鴨科天鵝屬動物,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大鴻鵠的體長1.5米,全身羽毛除頭部略顯淺黃色外,其余均為純白色,頸修長,嘴基兩側的黃斑沿著嘴的邊緣伸向鼻孔下方。小鴻鵠體長1米以上,嘴基黃斑不到鼻孔。鴻是指大雁,而鵠則是天鵝。
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司馬遷《史記》
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禽部·鵠》中引贊寧語:“凡物大者皆以天名。天者,大也,則天鵝名義,蓋亦同此。”古代中國稱天鵝為鵠、鴻、鶴、鴻鵠、自鳥、鴻鶴、黃鶴等。《漢書·司馬相如傳》中註釋:“鵠,水鳥也。其鳴聲鵠鵠。”《說文解字》曰:“鴻,鵲也。鴻鵠、黃鵠也,從鳥告聲。”《莊子·天運》雲:“鵠不日浴而白。”《陸礬·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曰:“鴻鵠,羽毛光澤純白,似鶴而大,長頸,肉美如雁。”關於“鴻”和“鵠”的文字記載,見於不同時期的碑文和古籍。幾千年來,其字形變化不大。而“天鵝”壹詞較早出自唐朝李商隱的詞句:“拔弦警火鳳,交扇拂天鵝。”《詩經》雲:“白鳥潔白肥澤。”至今日文中的“白鳥”就是指天鵝。
在中國的神話中,鴻鵠則指白色的鳳凰。《小學紺珠》卷十:“鳳象者五,五色而赤者鳳;黃者鹓鶵;青者鸞;紫者鸑鷟,白者鴻鵠”。《永樂大典》:“(漢)太史令蔡衡曰:凡像鳳者有五色,多赤者鳳,多青者鸞,多黃者鹓鶵,多紫者鸑鷟,多白者鴻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