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綜
[定義] 在連續的話語中,為避免簡單重復、形式單調,或為音律和諧,故意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地方選用不同的詞語、使用不同的表達形式,使語言參差變化的修辭方式。又稱拗語(唐松波、黃建霖主編《漢語修辭格大辭典》,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89)、避復(陸稼祥、池太寧主編,浙江省修辭研究會編《修辭方式例解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
陳望道《修辭學發凡》收有”錯綜”,列為積極修辭的丁類即”章句上的辭格”,給出的定義是:”凡把反復、對偶、排比或其他可有整齊形式,***同詞面的語言,說成形式參差,詞面別異的,我們稱為錯綜。”
[例釋] 不同學者對錯綜有不同的劃分。
根據陳望道《修辭學發凡》,把構成錯綜的方法分為以下4種:
(1)抽換詞面:在連續的語句中,把本來可以重復出現的詞語抽去,換為同義或近義詞語。
例1:這種新產品外觀壹般,質量也很普通。
例1中第2個分句本來也可以用”壹般”,為避免詞語單調重復,換用近義詞語”很普通”。這種錯綜相當於”避復”(改換詞語以避免簡單重復)。參見”避復”條。
古代文獻中把這種現象稱作”互辭”(顧炎武《日知錄》卷二十四”互辭”)、”互文”(劉知幾《史通·;雜說下》。不同於現通常理解的”互文”)。
(2)交蹉語次:在連續的語句中,變換詞語的次序或位置交替使用,使前後表達形式不同。
例2:空氣是那麽清新,月色是那麽皎潔。月色像細瀑,空氣像樂聲。
例3:我講話時,他微笑著站在那裏聽;我做事時,他站在那裏看,微笑著。
例4:壹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杜甫《曲江》二首之壹)
例2寫景順序在前面句子中為”空氣—月色”,在後面句子中變為”月色—空氣”;例3中”微笑著站在那裏”的語序在後壹分句中顛倒成為”站在那裏(看),微笑著”。這兩例通過變換同義近義詞語的次序,使表達形式靈活豐富。例4是杜甫詩《曲江》中的壹聯,語意上,下句的”風飄”本來應在”萬點”後面,與上句的三四字”花飛”成對,但不改變”風飄”的位置就不符合字音平仄的要求(本聯上句”仄仄平平仄仄平”,下句”平平仄仄仄平平”)。
這種現象古代文獻中曾有不同稱謂:沈括《夢溪筆談》稱”相錯成文”,陳善《捫虱新話》卷五稱”錯綜其語”,俞樾《古書疑義舉例》稱”錯綜成文”。
(3)伸縮文身:交替使用長句和短句,使表達形式富於變化。
例5:老王實現了年輕時立下的大多數心願,走完了可稱得上是轟轟烈烈的壹生,死了。
例5在前兩個分句使用了長句,接下來的最後壹個卻是短句。
(4)變化句式:在表達中錯雜使用不同的句式。這裏的句式包括各種句類形式(陳述、疑問、祈使、感嘆)、句型形式(句法結構關系)、常用句式(如”把”字句、”被”字句),長短整散、語氣口氣(如反問、肯定、否定)等。
例6:晴天陽光明媚,讓人心曠神怡,很好;下雨,空氣濕潤,給大地補充水分,不是也很不錯嗎?
例6中前半部分是直陳、肯定形式,後半部分采用反問、否定形式,前後形式變化而不單調。
楊樹達在《中國修辭學》中根據列舉人物時的姓、名、字等相互組合、語序及語法關系變化、上下文列舉和陳述事物的變化,把”錯綜”分為以下3類:
(1)名稱的錯綜:交錯並舉不同人的姓、名、字等。如”司馬孟堅”是《史記》的作者司馬遷的姓和《漢書》的作者班固的字(孟堅)錯綜。
(2)組織的錯綜:在語句中變換使用不同的語序,使結構關系存在變化。如:”疾風而波興,木茂而鳥集。”(《淮南子·;主術訓》)上句前兩字”疾風”是偏正結構,下句前兩字本應也是偏正結構”茂木”,變為主謂結構”木茂”。
(3)上下文關系的錯綜:憑借上下文舉此以賅彼。換言之,上文提到兩個事物,而下文只說其中壹個,另壹個不說仍可推知。如:”郊社之禮,所以事上帝也。”(《禮記·;中庸》,本例轉自楊樹達)古制:”郊”祭祀天、上帝,”社”祭祀地、後土,是兩種祭禮。句中前面部分提到兩種祭禮,後面部分只說”事上帝”,沒說”事後土”。
朱祖延《古漢語修辭例話》(湖北人民出版社,1979)把錯綜分成兩種:
(1)語序參差的錯綜:前後兩個語言單位的語序參差變化。相當於”交蹉語次”。
(2)詞性變化的錯綜:故意同時運用同形而詞性不同的詞語。陳望道《修辭學發凡》稱”復辭”(”復疊”的壹種)。
唐松波、黃建霖主編《漢語修辭格大辭典》(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89)分為以下4種:
(1)互換:將上下文相對應的詞語互換位置。例如:”釀泉為酒,泉香而酒冽。”(歐陽修《醉翁亭記》,語意上應為”泉洌而酒香”。)”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論語·;季氏》,語意上”寡”和”貧”應互換。)相當於”交蹉語次”中的壹部分。
(2)錯舉:在下文采用與上文不同的語序,從而使上下文相對的語句具有不同的結構。例如:”疾風而波興,木茂而鳥集。”(《淮南子·;主術訓》,此與楊樹達”組織的錯縱”所舉例相同。”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沒有見過這樣奇怪而高的天空。”(魯迅《秋夜》,”天空,奇怪而高”為主謂結構,”奇怪而高的天空”則是偏正結構。)相當於”交蹉語次”的壹部分。
(3)參差:復句中分句長短配合使用,以避免呆板。例如:”他是初升的太陽,他是才發源的長河,他是能燃燒世界也能燃燒自己的壹團烈火,他是目射神光,長嘯生風的初下山時的乳虎,他是奮鬣揚蹄,控制不住的新駒。”(蘇雪林《青春》)前兩個分句較短,後三個分句較長,賓語部分具有非常復雜的定語。相當於”伸縮文身”的壹部分。
(4)換型:不同句型句式在表述中交錯使用,如主動句和被動句,肯定直陳句和否定句、反問句等用在壹起。例如:”任副市長期間,吳德才利用職權賣官鬻爵違法亂紀,曾被許多群眾舉報,也曾被紀檢部門多次調查,但他不僅沒被追究責任還屢屢得到升遷,這難道是正常現象?”相當於”變化句式”。又參見下文”抽換詞面”及”避復”條。
又,根據交錯替代使用的語言單位的大小,分為詞語錯綜和句式錯綜,參見陸稼祥等《修辭方式例解詞典》、史塵封《漢語古今修辭格通編》(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
[辨析1] 錯綜與變文。見”變文”條。
[辨析2] 錯綜與變語。見”變語”條。
[辨析3] 錯綜與反復。錯綜與”同義反復”(又稱”語義反復”、”異語反復”、”復說”),都是用不同語言形式的表達相同或相近的語意,區別是:
錯綜是在需要表達相同或相近語意的兩個不同位置上時,故意選用不同的詞語或變換表達形式,以避免簡單重復和單調,這兩處詞語不可刪略,否則句子不成立或者語意不完整;同義反復是為了強調、突出某種思想感情而有意使用不同的形式重復表達語意,同義反復的部分可以刪略而不影響句子的成立。
同義反復也有人看作是錯綜和反復的兼用。
[辨析4] 錯綜與互文。都是選用不同的詞語或變換表達形式。區別是:
(1)錯綜是為了避免簡單重復和單調;互文是”參互成文,合而見義”。
(2)錯綜故意選用不同的詞語或變換表達形式,但所指事物相同;互文的兩組詞語所指事物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