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古籍關於隋唐時期中印金丹術交流的記載是怎樣的?

古籍關於隋唐時期中印金丹術交流的記載是怎樣的?

隋唐時期是中印金丹術交流的高峰時期。據《隋書·經籍誌》卷三十四所錄印度醫方有:《龍樹菩薩藥方》四卷,《西域諸仙所說藥方》二十三卷,《西域婆羅門仙人方》三卷,《西域名醫所集要方》四卷,《婆羅門諸仙藥方》二十卷,《婆羅門藥方》五卷,《龍樹菩薩養性方》壹卷。由於這些方書的翻譯,印度金丹術的某些知識也同時介紹到我國。如《千金翼方》記載有耆婆大士治人五臟六腑內萬病及補養長生不老丸和耆婆湯等都是源於印度,王燾《外臺秘要》天竺經中介紹了印度早已應用於眼科的礦物藥如硫酸銅、硼砂、明礬等。印度八分醫方中,列為第七的是長命藥科論。唐代帝王酷好長生藥,除請教道家的金丹術士外,也多方向印度尋求靈藥。《酉陽雜俎》卷七記載,在六四八年,“王玄策俘中天竺王阿羅那順以詣闕。兼得術士那羅邇娑婆,言壽二百歲。太宗奇之,館於金飆門內,造延年藥。令兵部尚書崔敦禮監主之。言:‘婆羅門國,有藥名畔茶亻去水,出大山中石臼內。有七種色,或熱或冷,能消草木金鐵,人手入則消爛。若欲取水,以駱駝髑髏沈於石臼,取水轉註瓠蘆中”。唐太宗還派人到全國各地采怪藥異石,甚至派使者到印度去采訪名藥。但那羅延娑婆寐造的藥並無奇效,太宗只好聽任去留,但他因年老體衰無法返國,死在長安。高宗即位,又從東天竺迎來盧迦逸多,任懷化大將軍,派往印度,尋求長生不老之藥。可見,印度金丹家那羅延娑婆寐和盧迦逸多在長安和中國宮廷名醫、金丹家有過壹定來往,曾***同研制壹種新藥,以求返老還童,但沒有成功。公元716年,因為印度人要求唐玄宗派使者前去采購珠翠奇寶,宣稱獅子國有靈藥和養醫之嫗,玄宗便叫監察禦史湯範臣和印度商人出使斯裏蘭卡。之後,屢賓、克什米爾、吐火羅等國多次進獻精制藥物,這些藥物無非是所謂的長生不老靈藥,其主要來源地是阿富汗和印度次大陸。隋唐時期中國金丹術在印度也很有吸引力,受到印度金丹家的普遍贊揚。公元647年唐太宗下令由玄奘法師合同道士蔡晃、成英組成壹個三十多人的譯經班子,將老子《道德經》逐字逐句譯成梵文。這部梵文《道德經》在王玄策第二次出使印度時就送到了東天竺迦摩縷波國童子王的手中。阿薩密的許多習俗和禮儀從此染上了道教的風氣,幾乎與道教儀式並無兩樣。隨著道教在印度的流行,作為道教組成部分的中國金丹術也得到了廣泛的傳播。義凈在《南海寄歸內法傳》裏說:“神州藥石,根莖之類,……香氣茅郁,可以蠲疾……長年之藥,惟東夏焉……四海之中,孰不欽奉。”這幾句話的意思是說,中國的金石藥物和草藥就可以免除疾病,至於長生不老的丹藥,更是只有中國的最靈,因而備受印度人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