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君趙勝知道這事後,十分生氣拍案而起,聲稱非殺趙奢不可,以泄心頭之恨。趙奢得到平原君要殺他的消息後,立刻來到平原君府上。大家都為趙奢捏著壹把汗,擔心趙奢冒犯了壹國之相,平原君不會輕繞他,此去兇多吉少,難逃殺身之禍,還以為趙奢是來賠罪求繞的。趙奢卻告訴平原君,他這樣做完全是為了維護趙國的法制和利益,其中也包括維護平原君的利益和前途。平原君雖然十分生氣,但他畢競是壹位有德名臣,否則也不會在人才濟濟的戰國時期被列為“四公子”。他暫時按住火氣,聽趙奢進壹步解釋。趙奢進壹步解釋說到,在趙國,妳是權高位重的公子,如果我不依法辦事,縱容妳家管家的這種不交稅行為,大家壹定會競相效仿,這樣發展下去,趙王制定的國法就會失去威嚴,國庫也會漸漸空虛,趙國會日趨衰落,必然會遭到其它國家的侵略,趙國輕則損兵割地,重則會遭受滅頂之禍。如果趙國滅亡了,妳平原君的壹切不也就會隨之失去嗎?反之,如果妳平原君家帶頭按法交稅,趙國上下都會令行禁止,趙國自然會越來越強大,妳平原君的壹切利益就不會受到仼何損害。權衡利弊,妳打算怎麽做呢?
趙奢壹席話說得平原君心服口服,不但如此,平原君對趙奢以國家利益為重,不計個人安危秉公執法的做法頗為贊賞,認為他是壹位難能可貴的賢德人才。於是平原君不僅沒有怪罪趙奢,反之又將其推薦給趙惠文王,讓他統管全國稅賦。趙奢統管全國稅收後,兢兢業業,以法冶稅,公平合理。經過趙奢的努力,稅賦管理得井然有序,老百姓富裕了,國庫也充實了,國家出現了升平景象。舉國上下交口稱贊趙奢不畏權勢、不計個人安危忠心為國的精神。同時,對平原君不計個人恩怨,不僅知錯即改,而且以國家利益為重舉薦人才的做法也大加贊賞。
主 動 請 纓 扭 轉 危 局
趙惠文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0年),秦國派兵攻打趙國,重兵包圍了趙國的閼與(今山西和順縣)。趙惠文王先後召見廉頗和樂乘問他們該怎麽辦?二人都說道遠險狹,難以使救。趙惠文王又召見了趙奢,趙奢說:“其道險狹,尤如兩鼠鬥於穴,將勇者勝。”此說表明兩個意思:壹是表明了趙奢的戰略思想;二是趙奢在危急關頭主動請纓出征。這些想法與趙惠文王想法相同,便命趙奢為將,率兵解救閼與。
趙奢領命後,自知軍情緊急,責仼重大,決心以大智大勇戰勝強秦。便采用欲擒故縱、聲東擊西的策略,制造畏秦不前的假象。趙奢率兵行離邯鄲以西三十裏的地方,也就是紫山、堵山壹帶安營紮寨,命令士兵構築防禦工事,造成要在這裏打防禦戰的假象。還下了壹道命令,“有以軍事諫者死。”實際上趙奢是在運用高超的軍事謀略,密切註視戰局的發展動向,積極尋找捕捉戰機。這時秦軍在武安以西發動了強大的軍事攻勢,擂鼓吶喊使武安房屋上的瓦都振動起來了,中國有句成語叫“武安瓦振”,說的就是這件事。這時趙奢軍中有壹位偵察員建議火速進軍援救武安,趙奢立即把他殺了。趙軍在紫山壹帶修築營壘,操練部隊,停留了28天,不僅不出動,而且不斷加大構築防禦工事的力度,從軍事地理的角度來看,紫山以南的堵山連綿如堵,象壹道長長的墻垣,形成了防禦邯鄲的天然屏障,紫山又是堵山北部的制高點,是理想的軍事指揮部所在地,給世人尤其是秦軍造成了趙軍不顧閼與,決心保衛邯鄲的局面。這時,秦國壹位間諜來到這裏,趙奢盛情款待,然後才送走。秦國間諜從趙奢那裏得到的只是堅決在邯鄲西部打防禦戰的假情報,秦將聽了信以為真,十分高興地說:“趙軍離開邯鄲30裏就停止不前,只忙於修築防禦工事,看來閼與就不再屬於趙國了。”秦軍逐漸麻痹起來了。趙奢打發走秦國間謀之後,立即下令全軍收起行囊,急速行軍,兩天壹夜便趕到了閼與前線。秦軍知道這壹情況後立即全軍撲來。這時,趙奢接受軍士許歷的建議,壹面嚴陣以待,以逸待勞;壹面占領北山制高點。從武安趕回的秦軍和包圍閼與的秦軍向趙軍發起猛烈攻擊,趙奢身先士人卒,指揮將士沖鋒陷陣。趙軍利用居高臨下的優勢,勇猛出擊,把秦軍打得落荒而逃,閼與之圍被解除了,趙奢的大軍凱旋而歸。這也是秦趙軍事對峙以來趙國取得的壹次最重大的勝利,打破了秦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地鼓舞了趙國軍民的鬥誌。這也是秦國自商鞅變法後唯壹的壹場敗仗,也是秦國在軍事上經受的最大挫折,此壹役之後,秦國很長時間內不敢輕舉妄動,唯恐重蹈閼與之戰的覆轍。
由於閼與之戰的特大軍功,趙惠文王對趙奢十分贊賞,便賜封趙奢為馬服君,成為趙國八大將軍之壹,其地位與廉頗、藺相如相同。這場戰爭之後,邯鄲很快成為東方六國的政治中心,縱橫智謀之士雲集邯鄲,策劃對付秦國的謀略。趙奢當年駐軍的紫山。堵山壹帶,也由於這場戰爭的勝利而添色增彩名揚天下。
不 徇 私 情 社 稷 為 重
趙奢作為戰國時期的良將,其品格高尚,風範長存。他不徇私情“受命之日,不問家事”,對兒子的趙括的教育與認識,均以國事社稷為懷。趙括少年學兵法,言兵事,聰明強記,自認為“天下莫能當。”但僅記書本、背教條,輕視實戰經驗,不能對所學內容融匯貫通,趙奢對其妻子說:“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者必括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戰爭是要死人的,而趙括誇誇其談,學習軍事知識片面,缺乏全面的認識和掌握,把戰爭說得太容易了。將來如果起用趙括為將,必打敗仗,給趙國帶來損失。只有擺脫了骨肉親情的羈絆,置國家利益至上的人,才能對自已的兒子作出如此深刻的認識。而他的憂慮,在長平大戰中得到了應驗。
趙孝成王七年,秦國與趙國的軍隊在長平對壘。當時趙奢己去世,趙王派廉頗為將攻打秦軍,秦軍多次打敗趙軍,趙軍堅守營壘不與交鋒,秦軍多次挑戰廉頗不予理睬。這時,秦軍的間諜到邯鄲散布謠言,秦國所害怕的是馬服君之子趙括,而不是廉頗。這時趙惠文王己經去世,繼位的趙孝成王聽信了秦國間諜的謠言,準備起用趙括為將替換廉頗,藺相如勸趙王不要臨陣換將,趙王不聽勸告,任命趙括為將替換廉頗。趙奢的妻子也就是趙括的母親上書給趙王,訴說當年丈夫趙奢對趙括不能為將的看法要求撤換趙括,並進壹步說到:“當年我服侍他的父親時,趙奢為將軍,自身的俸祿經常與幾十人***進飲食,結交的朋友有幾百人,大王及其宗室所賜賞的東西全部分給軍中的部下和他的下屬,從接到軍令之日起,就不再過問家裏的事情。現在趙括剛壹做了將軍,軍官沒有敢擡頭看他的,大王所賜賞的金銀綢緞,拿回家中,而且天天觀察便宜合適的田地房屋,可以買的全部買下來。大王您以為他像他的父親嗎?父親與兒子心事不壹樣,希望大王不要派他為將。” 這番話是需要何等的勇氣和胸懷呀?只有以國家利益為最高利益的赤膽忠心,只有以國家利益為最大利益的博大胸懷,才能割舍骨肉親情說出這樣的話,做出這樣的驚人之舉。趙王聽了後說:“您放下這件事吧,我的決心己定了。”趙括的母親趁機說:“大王您終究任用他,假如有不稱職的地方,我是不是不要因為他受到株連?”趙王答應了。
趙括取代廉頗為將後,便立即改變廉頗的作戰部署,更改了軍紀命令,撤換了軍中的將領。老謀深算、善於用兵的秦將白起聽說後,便指揮部隊假裝敗退,以迷惑趙軍。趙括過於自負,加之求勝心切,壹味命令部隊追擊前進,後來秦軍突然殺出,截斷了趙軍的糧道,使趙軍斷絕了給養,戰鬥力大大減弱,秦軍又插入中間把趙軍分割成兩部分,趙軍的部隊開始軍心動搖,抵抗力也隨之減弱。當趙括發現中計之後已被秦軍四面包圍,陷入被動應付而不能自拔,就這樣被秦軍包圍了40多天,全軍斷糧饑餓難奈,趙括挑選出部分精銳部隊親自率領,與秦軍決戰。秦軍人多勢眾,射殺了趙括,趙括軍隊大敗。數十萬趙軍投降繳械,秦軍全部活埋了他們,使趙軍四十五萬將士死亡。現在,山西長平在當年趙軍將士被坑殺處建了壹處骷髏廟,裏面擺放著出土的人頭骨,以表人們對當年陣亡趙軍將士的懷念和哀思。
這場戰爭,改變了秦趙軍事力量的對比。使趙國元氣大傷,也使秦國更加強大,助長了秦國吞並六國的信心。戰後人們在怨恨趙括指揮失當使趙國遭受如此大損失的同時,對趙奢夫婦不徇私情以社稷為重的高風亮節更加欽佩。
馬 姓 始 祖 受 人 尊 敬
長平之戰,使趙國的青壯年數量銳減,國力大大衰弱,戰爭的創傷直接使上百萬個家庭殘缺,趙氏成為人們憤恨所指。在社會大眾議論這場戰爭的同時,趙奢家族內部也非常自責,趙奢之孫(趙括之弟趙牧之子)趙興羞於與“紙上談兵”的伯父趙括為伍,崇尚爺爺馬服君的高風亮節,決心棄趙改姓馬服,後又去服為馬,尊爺爺馬服君趙奢為馬姓始祖。對此,我國的許多古籍,諸如我國第壹本姓氏專著《世本》,我國第壹部紀傳體通史--《史記》,現存介紹姓氏的專著、由唐朝國子博士林寶撰寫的《元和姓纂》,二十五史中的《新唐書》,都有著明確的記載。1997年河北永年縣發現了壹塊唐朝墓誌,是唐朝昭義軍節度使押衙檢校國子祭酒兼侍禦史扶風君馬府君及夫人太原王氏合葬的墓誌。墓誌上寫“公諱連,字口口,苗裔始自禹,以益伯(應為伯益)之後,春秋既征,趙為強國,因趙奢封馬服君,故有馬姓。降及漢代,有辛(新)息侯。……”此墓誌是唐廣明元年(公元880年)所立。墓誌記述的馬氏祖源與歷史文獻的記述是完全壹致的。就連許多馬氏家譜也都記述著這個史實。邯鄲的廣平馬氏,其家譜首撰於明成化十九年(即公元1483年),是由時任南京兵部左侍郎(從二品)的馬顯所撰,其序言中寫道:“戰國時,趙王子趙奢,善禦馬,封馬服君。子孫因以為氏。奢之孫興,徙鹹陽”。諸如此類的記述,在馬氏族譜中多為常見。人們為了敬仰和紀念馬服君趙奢,把他列入戰國時期的七位賢能高尚的人加以頌揚,現在的叢臺公園就專門建有七賢祠,供俸包括趙奢在內的七位賢人。趙苑的成語典故苑的壁畫中,就有趙奢以法治稅為內容及解救閼與之圍戰爭的畫面。保定壹位收藏家藏有兩枚馬服君布幣(金屬質地)。故宮藏有馬服君印。